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12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9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6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1.
采用了顶空-GC-MS测定化妆品中的二噁烷。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的5种盐溶液:碳酸钾、氯化钠、硫酸钠、硫酸铵和硫酸镁溶液作为溶剂对二噁烷产生的盐析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碳酸钾溶液有利于提高二噁烷在顶空瓶中的浓度,具有较好的盐析效果。同时,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和体积的碳酸钾溶液对顶空瓶中二噁烷浓度的影响,确定样品处理方法为:顶空瓶中加入2 g待测样品和3 g碳酸钾固体,用水稀释定容至10 mL。该方法对检测二噁烷含量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回收率为97.6%~110.5%,相对标准偏差为3.75%~9.34%,检出限为1.0 mg/kg。  相似文献   
52.
针对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三维资源的综合利用,文章研究了一种蜂窝小区系统模型。首先详细介绍了访系统模型,然后详细分析了GoB波束设计和资源调度模式,最后对系统的平均吞吐量进行了仿真。可知当系统实施空时频三维资源的综合利用后,系统容量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3.
建立了化妆品中姜酮、香兰基丁醚、辣椒素、合成辣椒素4种发热剂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4种发热剂在0.5~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空白样品在10.0、100.0、500.0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回收率为91%~109%,相对标准偏差为2.1%~6.2%。方法的定量下限(S/N=10):香兰基丁醚、姜酮为5.0 mg/kg;辣椒素、合成辣椒素为10.0 mg/kg。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可满足化妆品中4种发热剂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54.
探讨了测定食品包装用聚苯乙烯树脂中苯乙烯和乙苯单体的粉碎-溶解-气相色谱法。采用液氮冷冻粉碎仪粉碎样品,用25mL体积分数为4:1的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二甲基乙酰胺(DMA)混合溶液溶解,选用安捷伦19091S-433毛细管柱作为分离色谱柱。结果表明,经过液氮冷冻粉碎样品能使苯乙烯和乙苯单体的提取效果大大提高。该方法中,苯乙烯单体的检出限为0.002%,乙苯单体的检出限为0.001%。苯乙烯单体的加标回收率为85%~105%,相对标准偏差(RSD)〈10%;乙苯单体的加标回收率为92%~110%,相对标准偏差(RSD)〈9%。  相似文献   
55.
沙南凹陷是渤海西部海域潜在的富生烃凹陷,但油气的发现量与生烃量差距甚远,成藏特征复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文中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烃源岩、储盖组合、油气运移特征的基础上,指出构造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构造作用通过控制凹陷的构造格局来影响烃源岩的演化和分布,同时又控制和影响圈闭的形成、砂体的发育,源-圈-砂共同决定油气的聚集成藏。近源找砂,"自生自储型"砂体是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勘探方向。依靠油气初次运移近源成藏,沿断层面侧向及垂向复合输导是该区主要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6.
以三维高分辨率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实际钻井资料,对沙垒田凸起的断裂特征、沉积体系特征以及成藏模式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沙垒田凸起发育多组北东向走滑断裂,且呈“雁列式”展布。 在剖面上,“雁列式”断层向深部收拢,垂直断距较小,没有明显的水平位移,表现为“花状”构造,同时走滑断裂的位置对应着“沟谷”,可改变基底和盖层的高低格局。走滑断裂对凸起区构造圈闭的形成、油气的聚集以及凹陷内古近系扇体的沉积均具有重要控制作用。 构造脊是油气长期聚集的有利区带,受走滑断裂活动强度差异的影响,沙垒田凸起东段和西段油气的运聚模式存在一定差异:在东段,走滑作用相对较弱,圈闭在走滑断裂之间发育,属于“构造脊-断层-砂体”油气运移模式;在西段,走滑作用强,圈闭依附于走滑断裂发育,属于“沟谷充填砂-走滑断裂系”油气侧向运移模式。  相似文献   
57.
研究环氧树脂(EP)和氧化锌用量对含磷化合物阻燃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P可以改善含磷化合物在HIPS中的分散,提高含磷化合物阻燃HIPS的强度和刚度,但使材料的韧性下降:适量的氧化锌进一步提高了(EP-含磷化合物)复合阻燃HIPS的力学性能,当其用量为6份时,材料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8.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是新近勘探发现的特大型含油气区,该区的储层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储层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认识还不够深入。为此,基于对钻井岩心、井壁岩心、岩石薄片的观察和描述,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录井及测井等资料,对该区潜山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等进行分析,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内在因素,研究储层展布规律。结果表明:(1)渤中19-6构造带深层潜山储层是由太古界潜山变质花岗岩主体及上覆的古近系古新统—始新统孔店组砂砾岩组成的泛潜山储集系统,形成砂砾岩孔隙带+风化壳溶蚀裂缝带+内幕裂缝带的多层次储层结构,储层成因复杂、类型多样;(2)太古界变质花岗岩潜山储集体内部在垂向上可划分为风化壳、内幕裂缝带和致密带,具有孔隙型和裂缝型的双重特性;(3)潜山风化壳主要受到强烈的溶蚀淋滤作用叠加断裂作用的影响,形成裂缝—孔隙型储集空间,内幕裂缝带储层的发育规模与分布受控于3期裂缝的叠加作用,燕山期以来是潜山裂缝的主要发育时期;(4)孔店组砂砾岩为典型的筛积沉积,后期溶蚀作用为其主要的控制因素;(5)混合岩化作用及超临界流体隐爆作用对储层发育起到了建设性作用。结论认为,渤中19-6构造带发育砂砾岩+变质岩潜山储集系统的认识,有助于确定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59.
渤海湾盆地渤海海域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周缘发育多个富烃深次洼,油气聚集条件复杂,对其油气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主要来源认识尚不明确。为此,利用饱和烃及轻烃色谱、色谱—质谱、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组分检测等地球化学测试技术对该潜山构造带的原油、天然气与其周缘富烃深次洼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运用油—源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技术,系统研究了渤中19-6潜山构造带油气的来源与特征。结果表明:(1)渤中19-6深层潜山构造带周缘凹陷主要发育古近系东营组二段下亚段、东营组三段、沙河街组一段及沙河街组三段上亚段等4套烃源岩,其中东三段和沙三上亚段烃源岩为其主力烃源灶,有机质丰度较高,为偏腐泥混合型有机质类型,已进入生烃高峰期;(2)深层太古界潜山及上覆古近系孔店组天然气为典型的油型气,具有不同成熟度天然气混合特征,成藏过程具有多阶段性;(3)浅层与深层油气来源都具有3套烃源岩混源输入的特征,但仍存在着差异性,其中浅层油气来源以东三段烃源岩的输入为主,并且可能存在着东二下亚段烃源岩的输入,而深层油气来源则以沙三上亚段烃源岩的输入为主。结论认为,该区油气源条件复杂,油气源主要以周缘富烃深次洼内沙三上亚段烃源岩为主,其深层凝析气藏表现出多期次油型气输入的特征。  相似文献   
60.
采用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成像测井等多种分析手段,对渤海海域太古界变质岩储层的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综合研究,探讨了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对孔隙度和裂缝密度的影响。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建立了孔隙度、裂缝密度与不同岩性暗色矿物体积分数的定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暗色矿物在碎裂岩中体积分数较低,而在片麻岩中体积分数较高,角闪石体积分数与孔隙度呈负相关关系,黑云母体积分数与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不同岩性中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对孔隙度的影响界限值为5%和15%,对裂缝密度的影响界限值为10%;当暗色矿物体积分数小于10%时,构造条件对裂缝发育的影响更为关键。文中结合岩心分析、风化指数、录井、测井等资料,建立了太古界变质岩潜山油气藏储层分带评价方案,自上而下划分为强风化破碎带、次裂缝带、主裂缝带、致密带和内幕裂缝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