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含电动汽车和风电机组的虚拟发电厂竞价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含电动汽车和风电机组的虚拟发电厂,由于可调度充放电的电动汽车数量和风电机组出力均存在明显的不确定性,这样虚拟电厂在电力市场中参与竞价时就必须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计及上述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并在下述假定的基础上研究了含电动汽车和风电机组的虚拟发电厂竞价策略:风机出力的上下限为随机变量;日前能量市场和调节市场电价均为波动区间已知的随机变量;虚拟电厂中可调度充放电的电动汽车数量足够大,能够在平抑虚拟电厂内的风电机组出力波动的同时参与调节市场竞价。在同时考虑电动汽车电池放电损耗成本以及调节备用被实际调用比例的情形下,构建了虚拟电厂参与日前能量市场和调节市场的联合竞价策略的鲁棒优化模型。之后,采用IBM公司开发的高效商业求解器CPLEX 12.2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最后,通过算例对所构建的模型和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算例结果表明了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和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国际大环境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如风电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为电力系统鲁棒/灵活规划与安全运行、电力市场的设计与运营带来了新的挑战。在过去的10多年间,就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后如何参与电力市场运营问题国内外已经做了一些研究工作,特别是其电价形成机制和竞价策略。在上述背景下,首先概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电力市场的发展过程,之后综述了国内外在可再生能源发电电价形成机制和竞价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基于相关的研究文献,分析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参与电力市场运营时对市场电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分布式发电的快速发展,为提升配电系统接纳这类分布式发电的能力,研究建立相关的配电市场机制尤其是端对端(P2P)的分布式电能交易方法,成为近年来电力工业界和学术界的热点问题。首先,对现有的配电市场P2P交易机制进行了梳理。考虑到分布式发电输出功率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引起可控性较差的特点,导致在配电市场中存在如何保证交易结果准确执行的问题。然后,文章提出了一种利用智能电表数据的配电市场P2P交易偏差惩罚方法,约束了实时用电负荷和发电功率的最大偏差功率、累计偏差里程以及累计偏差能量的变化范围。在所提出的惩罚机制下,通过合理设置惩罚价格,负荷功率和发电功率的实时偏差能够被控制在期望的范围之内。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惩罚机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紫薯色素两种提取方法的比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梦琳  杨甲甲  代涛  李晖 《食品科学》2011,32(6):247-249
以紫薯为原料,采用微波和超声波对紫薯色素提取方法进行对比研究,正交法探讨两种方法的最佳提取条件和参数。结果表明:微波提取最佳条件为溶剂50%酸化乙醇、料液比1:10(g/mL)、辐射时间12min、温度75℃;超声波提取最佳条件为溶剂60%酸化乙醇、料液比1:30(g/mL)、超声时间30min、超声温度60℃;在两种方法的最佳条件下清除羟自由基,微波清除效率高。综合比较,微波方法更优。  相似文献   
15.
杨甲甲  张辉  支娜 《电源学报》2017,15(6):141-146,170
针对直流微电网中储能装置接口Bi-DC/DC变换器带恒功率负载时的稳定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建立Bi-DC/DC变换器小信号模型,采用母线电压外环和电感电流内环相结合的双闭环控制策略来抑制直流母线电压的波动并设计控制器参数。利用阻抗比禁止区判据进行稳定性判定,并分析了线路滤波参数、负载功率和母线电容对变换器级联后稳定性的影响,得出规律性结论。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及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将苯胺单体引入太西无烟煤的微纳米孔隙及芳香层片中,原位聚合制备出太西无烟煤/聚苯胺复合材料,其电导率稳定在101 S·m-1数量级.分别用SEM和FTIR对其微观形态和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用电阻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发现:无烟煤/聚苯胺复合材料表面附着大量微纳米级聚苯胺小颗粒.无烟煤与聚苯胺间发生了较强的化学键合和氢键结合.当无烟煤与苯胺质量比为1/2时,得到的复合材料电导率最高,为72.5 S·m-1,单极比电容为130.72 F/g,且兼有法拉第准电容和双电层电容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原位聚合法制备的煤基聚苯胺为C、N源,羰基铁粉为催化剂,高温催化裂解制得掺N量为0.256%(wt,质量分数,下同)的多孔碳/Fe,再通过液相氧化法或高温水汽法处理,均成功制备出掺N多孔碳/Fe_3O_4。扫描电镜、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电容性能测试表明,在煤/苯胺质量比为1∶1、煤基聚苯胺/羰基铁粉质量比为1∶1、热解温度为1000℃、热解时间为3h,并经液相化学氧化法处理制得的掺N多孔碳/Fe_3O_4复合材料的电容特性较好,在1A/g的电流密度下,单极比电容达到392.45F/g,比能量达到65.95Wh/kg,比功率达到546.96W/kg。掺入的N主要以叔芳胺的形式存在于多孔碳中,多孔碳与Fe_3O_4之间有较强的界面作用。液相化学氧化法制备的Fe_3O_4大多在多孔碳外或多孔碳的孔隙中沉积,分散性更好,表现出比高温水汽法更好的储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首先概述了在风电和光电方面发展比较领先的国家在电力系统规划评价方面已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然后, 分析了高渗透率间歇性电源并网与电力网络规划之间的相互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对含高渗透率间歇性电源的电力网络规划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做了初步探索。以传统指标体系为基础,引入了风险评估、接纳间歇性电源最大能力、输电能力、间歇性电源可置信容量及污染物减排量等指标, 来评估间歇性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并网后的网络规划方案的经济性、供电质量、灵活性、环保性等。最后, 针对巴西南部46节点系统的2个备选网络规划方案对所提评价指标体系做了说明。分析结果表明,间歇性电源接入电力系统的适应程度对电力系统接纳间歇性电源的能力和运行风险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在确定电力网络规划方案时需要在经济性与对间歇性电源并网的适应性方面适当折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