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4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0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7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聚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聚丙烯(PP)/蒙脱土(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介绍了PP/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和制备方法。包括原位插层聚合法、聚合物溶液插层法、聚合物熔融插层法、溶胶一凝胶法,重点介绍了聚合物熔融插层法的研究进展。聚合物熔融插层法具有操作简单、无需处理过多溶剂的优点,避免了环境和能源问题,更易于工业化。最后对PP/MMT纳米复合材料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数阶Fourier变换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的线性调频(LFM)信号的滤波方法,利用该变换等同于对信号在时频平面进行旋转,将混迭有噪声的信号以特定的旋转角作分数阶傅里叶变换,使得信号与噪声在变换域中的交迭达到最小:然后通过窄带通滤波器对LFM信号进行抽取,再经过分数阶傅里叶反变换,恢复出原信号。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红河油田延长组长81致密砂岩储集层同时发育孔隙型和裂缝型双重储集空间。孔隙型基质储集层具有填隙物成分复杂、岩石粒度细、孔喉结构复杂、物性差和非均质性强等特性,导致有效储集层特征不明确,储集层产量普遍较低;同时,不同产状、张开度和充填程度的裂缝对基质储集层渗透性改造程度不同,井间产能差异较大。基于岩心分析资料,以测试、生产数据为约束条件,综合运用地质研究和测井手段,选取有利测井相、孔喉结构、储集性、渗透性以及裂缝有效性等五项评价指标对长81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储集层进行有效性综合评价,并建立了评价标准。对研究区域内31口井的分析表明,储集层有效性评价结果与生产情况有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温度的微小变化必然会引起空气折射率的微小变化,进而影响通过该区域光的相位。采用迈克耳孙干涉仪与数字全息技术相结合的技术方案,实现对温度场分布的测量。借助数字视频技术,该技术架构可直接推广用于测量透明介质的流场分布及变化过程,如气流或水流中的密度分布以及变化过程等。  相似文献   
15.
苏里格区块探明气藏储量丰富,但是由于储层非均质性很强,渗透率分布不均,石盒子组砂岩储层存在低孔低渗的主要渗流特点.针对苏东区块储层石盒子组存在厚度变化范围大,泥岩、砂岩互层,钻井时会造成地层坍塌,钻时慢等问题,打破常规提出高效封堵钻井液体系.该钻井液体系抑制性好、密度低,粒径范围宽,可有效起到逐级填充的作用,实现快速有效的封堵储层,防止后续流体中的固相颗粒进入储层,对储层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室内实验结果显示,加入封堵剂后钻井液流变性能稳定,抑制性强,储层封堵性好.这项技术成功的在苏东区块实验了两口井,钻时密度均低于1.25 g/cm3,起下钻顺利,电测一次成功,现场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取陕西省略阳市某滑坡表层的中风化砂岩进行静态单轴压缩试验与三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低围压循环加卸载条件下岩石的损伤力学特性,得到力学参数、损伤参数、滞回环面积等随循环过程的演化规律及循环荷载作用下砂岩的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循环加卸载试验过程中,围压增强砂岩抵抗变形破坏能力,随着围压增大,动弹性模量明显增大而动泊松比逐渐降低,砂岩试样内凹现象逐渐“模糊”;滞回环面积受围压与轴向载荷影响明显,与围压变化呈负相关,与轴向载荷变化呈正相关,轴向载荷增大时,不可逆应变逐渐累积,砂岩损伤加剧;砂岩内部原始裂隙在初始较低循环荷载作用下压密,后过渡到弹性变形与裂纹稳定扩展阶段,随着试验进行,裂纹加速演化不稳定扩张,岩样逐渐变形失稳破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薄层鉴别方法对处方中白芍、栀子、玄参、牡丹皮进行定性鉴别,分析影响薄层色谱鉴别的主要因素;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处方中次野鸢尾黄素进行含量测定,并考察方法的耐用性。结果表明:白芍、栀子、玄参、牡丹皮的薄层鉴别方法的耐用性良好,次野鸢尾黄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6.44%,RSD为1.226%。所建立的方法稳定可靠,能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清咽润喉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于建  段英涛  贾俊  喻阳海  郭朝霞 《塑料》2005,34(3):27-31
选择2种含芳环化合物和2类不同的PP树脂成核剂,研究了PP树脂结晶成核中含芳环化合物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所使用的含芳环化合物在本质上属于PP树脂的β成核剂,其本身成核能力很差,但可以通过芳环和不同的成核物质对PP树脂结晶成核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该协同作用将因基体树脂种类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其差异被认为和含芳环化合物的β成核效率有关,而β成核效率和PP树脂的性质有关;对β晶含量较多的F1002型PP树脂体系,其协同作用主要贡献于材料的冲击强度,而对不含β晶的2401型PP树脂体系,其协同作用主要贡献于材料的弯曲模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求地质工程中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含软弱夹层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设计由混凝土基座和边坡模型组成的物理模拟试验,采用雷管和乳化炸药施加爆破地震波,开展考虑爆破孔位置和炸药量影响的多次爆破试验。首先,对速度、加速度响应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希尔伯特—黄变换(HHT),两者的频谱结果均表明符合爆破地震波的特征;然后,对各次爆破地震波下边坡顶部的三个方向速度响应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相似的爆破条件下将产生相似的速度响应。针对两个方向的加速度响应,将边坡模型简化为平面应变模型,对比硬岩层、软岩层之间峰值加速度矢量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软弱夹层具有“吸能”和“减震”效应,软弱夹层之上的硬层具有“放大”效应,并通过定义峰值加速度影响系数来量化加速度响应的差异性。最后,构建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含软弱夹层边坡的宏观受力模型,分析边坡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滑动机理。试验结果不仅为天然地震触发滑坡的机理做出更加合理的力学解释,而且为爆破作业矿区的斜坡或边坡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工作等提供一定的试验参考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采用分布在不同空间位置上的多传感器观测值对测量噪声干扰下的参数进行融合估计时,被测量的空间分散性对融合结果影响较大.针对该问题,以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为基础,提出了自适应空间分级融合算法,并给出了误差分析和应用方法.该算法将融合过程分解为两次寻优,第1次是局部空间的自适应加权寻优,第2次是在全局空间内的融合寻优.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估计空间分布不均匀的被测量时优于自适应加权融合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