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9篇
  免费   424篇
  国内免费   313篇
电工技术   460篇
综合类   491篇
化学工业   940篇
金属工艺   461篇
机械仪表   578篇
建筑科学   799篇
矿业工程   263篇
能源动力   185篇
轻工业   607篇
水利工程   321篇
石油天然气   303篇
武器工业   111篇
无线电   1028篇
一般工业技术   647篇
冶金工业   259篇
原子能技术   92篇
自动化技术   721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60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193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75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03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92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292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65篇
  2003年   314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319篇
  2000年   295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86篇
  1996年   192篇
  1995年   175篇
  1994年   157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71篇
  1991年   175篇
  1990年   169篇
  1989年   123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0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5篇
  1958年   6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针对矢量控制方案下的车用永磁电机电磁振动特性机理不清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磁场定向下永磁同步电机电磁力和电磁振动的解析模型.从d、q轴磁场的角度,利用麦克斯韦应力张量法研究了电磁力的空间和频率特征,详细讨论了不同负载下d、q轴磁场对电磁力的影响.其次,采用电磁有限元和结构有限元仿真手段将电机d、q轴电流对电机电磁力以及电机振动的影响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不同负载下电机电磁振动的特性规律.最后,在一台6极36槽永磁同步电机及实验平台上完成了电机电磁振动试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规律和仿真结果相符.结果表明:车用永磁电机的二倍频电磁振动随着负载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的电磁转矩输出时,可通过选择合适的d、q轴定子电流,使得电机的电磁振动降低.  相似文献   
102.
接地测量引线存在互感,严重影响大型接地系统接地阻抗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首先推导了任意布线形式接地测量的互感理论模型,并基于引线互感修正项的复镜像拟合实现了模型求解。与更正的穿透深度公式的对比结果表明,复镜像法求解互感的精度较高。研究了5D-0.618法、2D-30度夹角法、90度夹角法和反向法在不同引线长度和土壤电阻率情况下的互感数值规律。结果表明:5D-0.618法和2D-30度夹角法在大型接地系统的阻抗测量时互感导致结果偏大,需要进行互感校正;反向布线法互感为负值,其互感影响程度需要结合工程实际作评估。  相似文献   
103.
为研究抛物面型反光杯用于LED光源准直时的特点,基于TracePro仿真了LED光源在不同尺寸反光杯下的有效射程和光斑直径,分析了反光杯和LED尺寸对射程和光斑直径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射程与反光杯的口径和深度都有关系。高度相同时,反光杯口径越大,射程越大;口径相同时,射程随反光杯高度增加先增大后减小。LED光源经反光杯准直,较短距离的光斑中心光强很低,形成光环。LED光源面积直接影响目标面光斑的大小,对射程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4.
小直径管道的应力腐蚀问题一直是工程界较难解决的问题,作者针对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消除应力方法——温差形变处理技术。利用MSC.Marc大型通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小直径管道环缝焊接接头的原始残余应力及温差形变法消除残余应力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得到了一系列关于加热位置、加热宽度和加热持续时间的数据和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温差形变处理技术,在内外表面的焊缝处都可以得到零值左右的残余应力,从而为进一步的试验分析工作和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A novel Cu-based P/M aircraft brake material was prepared and the effects of sintering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on microstructure and tribological characteristic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constant sintering temperature, when the sintering pressure increases from 0.5 MPa to 1.5 MPa, the porosity, wear loss and friction coefficient decrease remarkably. When the sintering pressure increases from 1.5 MPa to 2.5 MPa, the porosity further decreases but in a little degree and wear behaviors are improved slightly. However, once the sintering pressure is larger than 2.5 MPa, it has no obvious effect on microstructure and tribological characteristic. For the constant sintering pressure, when the sinter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900 ℃ to 930 ℃, the sintered density remarkably-increases, and wear behaviors are obviously improved. For further increasing sintering temperature to l 000 ℃, the density keeps on increasing, but wear behaviors change slightly.  相似文献   
106.
向熔体深处引入高温气流精炼铝熔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炼铝合金,除掉其中的氢和非金属夹杂,广泛地采用了惰性和活性气体吹洗熔体的方法. 在具有高精炼能力的活性气体中,氯气和氯化物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文献指出,用氯气和惰性气体的混合物精炼铝合金,可将金属中的氢含量降低到0.1厘米~3/100克,氧化物降低到0.01%,这时的钠含量不超过0.0002~0.0003%.  相似文献   
107.
本文讨论如何应用“滴液盖片法”制造胶质代替膜来代替不透明的金属样品使能直接利用生物显微镜观察金属内结构,同时亦可利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而得到同一结果。  相似文献   
108.
复合助剂对低温常压烧结AIN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Y2O3,LiO2,CaO烧结助剂对AlN陶瓷常压烧结致密度和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同时添加Y2O3,LiO2,CaO作为助剂,在1600℃低温烧结就能获得具有高致密度、较小的晶粒尺寸(1μm~4μm)、较高的抗弯强度(331MPa)、断裂韧性(3.8MPa·m1/2)及导热率(118W·m-1·K-1)的AlN陶瓷。  相似文献   
109.
采用在常规模压生坯中浸渗Al的方法,研究了MoSi2+Mo反应熔渗Al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MoSi2坯体在1350℃反应浸渗Al可使抗弯强度高达737 MPa,其断裂韧性也可达到4.3 MPa·m1/2,远远高于热压单相材料;然而其相成分中存在残余的Si相和Al相将会阻碍其高温应用;在MoSi2坯体中加入Mo粉可以消除残余硅相;经过计算,当Mo添加量为15%(质量分数,下同)时,可以完全消除Si相,并使Al相达到最低,而其强度并不降低.同时SEM观察表明,添加15%Mo后其断口显示晶粒间絮状夹层变成颗粒状黑色相面积较未加入Mo粉时减小.从而进一步证实添加15%Mo产生的组织变化将有利于该材料的高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微型样品测试方法测试了俄罗斯及国产合金化Mo-3Nb单晶的室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俄罗斯Mo-3Nb单晶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显微硬度比国产Mo-3Nb单晶要高,而延伸率略低;微观分析发现俄罗斯单晶基体Nb含量略高于国内研制的单晶且含有一定数量的棒状强化物。微观组织和成分的差异是引起2种Mo-3Nb单晶力学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