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302篇
  免费   58207篇
  国内免费   40071篇
电工技术   46053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53340篇
化学工业   62304篇
金属工艺   35512篇
机械仪表   35478篇
建筑科学   38089篇
矿业工程   21764篇
能源动力   13165篇
轻工业   54195篇
水利工程   17577篇
石油天然气   18590篇
武器工业   7588篇
无线电   514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1937篇
冶金工业   20729篇
原子能技术   8023篇
自动化技术   72750篇
  2024年   2213篇
  2023年   8000篇
  2022年   19369篇
  2021年   24828篇
  2020年   17945篇
  2019年   12666篇
  2018年   13367篇
  2017年   15093篇
  2016年   13807篇
  2015年   22303篇
  2014年   28252篇
  2013年   33367篇
  2012年   41922篇
  2011年   43893篇
  2010年   41451篇
  2009年   39605篇
  2008年   40813篇
  2007年   39573篇
  2006年   33870篇
  2005年   27393篇
  2004年   19775篇
  2003年   13306篇
  2002年   12529篇
  2001年   11335篇
  2000年   9121篇
  1999年   3976篇
  1998年   1567篇
  1997年   1237篇
  1996年   1042篇
  1995年   891篇
  1994年   652篇
  1993年   585篇
  1992年   442篇
  1991年   369篇
  1990年   325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201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155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66篇
  1982年   52篇
  1981年   98篇
  1980年   136篇
  1979年   79篇
  1977年   47篇
  1976年   78篇
  1959年   84篇
  1951年   8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凌庄子水厂蓄水池进水口处有一保水堰,为非标准薄壁堰,不能使用已有堰流公式对其过流量进行准确计算。为了得出较为精确的过流流量,按照重力相似准则制作几何比尺为1∶5的模型进行试验研究。在已有自由出流公式的基础上,对自由出流流量系数进行修正并对淹没情况下流量变化过程进行研究。对该非标准堰自由出流流量系数的实测值与经验值进行分析比较,发现堰板槽降低了实际自由出流过流能力。淹没出流的流量系数主要与下游尾水位有关,试验中形成的淹没式堰流受实际堰型尺寸影响,下游尾水位和堰上水位近似相等,不完全适用已有淹没出流流量公式,通过试验给出了修正淹没系数随h/p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利用堰前、堰后水位初步计算过流流量是可行的,可为该工程提供参考,也可为实际工程中非标准矩形堰的流量计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2.
综述了决策支持系统(DSS)与基于网络的决策支持系统(Web-based DS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概况,通过对二者进行比较,指出Web-based DSS具有便于系统更新维护、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扩展用户沟通渠道等优势。对Web-based DSS涉及的基础应用开发、多源信息采集与集成、多模块并行耦合、决策效果评估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了Web-based DSS在多源异构大数据环境下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43.
运用放射性元素寻找油气是一种非常规油气勘探手段。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富烃凹陷周边古近系钻遇高自然伽马(GR)砂岩,其GR值(100~300 API)甚至大于同区泥岩的GR值(100~200 API)。为了弄清该特殊现象背后的地质意义,对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古近系高自然伽马砂岩开展了铀(U)、钍(Th)、钾(K)等3种元素含量与GR值的相关趋势线分析,从井震特征、岩性特征及矿物成分特征等入手分析了砂岩GR值增高的主要原因及成因机制,探讨了放射性元素聚集的条件、运移通道、驱动力以及油气意义。结果表明:西江、惠州地区由U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恩平、番禺地区由K,Th含量增高导致砂岩GR值偏高;砂岩GR值增高有两大成因机制,一是地下流体带来的放射性元素离子U4+在氧化-还原面处富集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这种特殊现象说明在具有连通基底大断裂旁的圈闭中,U4+的富集指示了曾经油气的存在,证实了研究区油气运移通道的有效性,对于油气藏的预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意义,二是地表流体带来的含放射性元素的矿物大量沉积后导致地层GR值偏高,含放射性元素矿物性质不稳定,可指示近源供给的存在,对于判断物源及沉积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成果为预测研究区油气成藏有利区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4.
45.
在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 金刚线切割技术(Diamond wire sawn, DWS)具有切割速度快、精度高、原材料损耗少等优点, 受到了广泛关注。金刚线切割多晶硅表面形成的损伤层较浅, 与传统的酸腐蚀制绒技术无法匹配, 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应运而生。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制绒具有操作简单、结构可控且易形成高深宽比的绒面等优点,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在制绒过程中的腐蚀机理及其形成的绒面结构, 深入分析和讨论了具有代表性的银、铜的单一及复合催化腐蚀过程及绒面结构和电池片性能。最后对金刚线切割多晶硅片表面的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6.
A novel CdS/CaFe2O4 (CS/CFO) heterogeneous p-n junction was created by thermal deposition of CaFe2O4 nanoparticles on CdS rods. The CS/CFO hetero-structured photocatalysts exhibited increasingly efficient visible light harvesting compared to the bare CdS. The CS/CFO composites also presented higher photocurrent and slower decay of photoluminescence, suggesting a better separation of the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and holes. The photocatalytic H2 evolution quantity on the optimized CS/CFO composite from water in the presence of ethanol was up to 2200 μmol after 3-h visible light illumination, which is more than twice that of the pristine CdS. The chemical interaction between CdS and CaFe2O4 was confirmed by the shifts in the XPS peaks, which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charge carriers to transfer across the p-n junction interface. This resear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forming an interfacial p-n heterojunction between two semiconductors for efficient charge separation and improve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47.
Increasing the dielectric loss capacit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materials. It remains a challenge to simultaneously introduce multiple types of dielectric losses in the material. In this work, we show that the atomic and interfacial dipole polarizations can be simultaneously enhanced by substituting N species into both carbon coating layers and bulk TiC lattices of a core-shell TiC@C material. Additionally, substitution of N species results more exposed TiC(111) facets and refines the TiC grain sizes in the bulk material,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enhancing the scattering of the external electromagnetic waves. The maximum reflection loss of the N substituted TiC@C material is measured as ?47.1 dB with an effective absorbing bandwidth of 4.83 GHz at 1.9 mm, which illustrates a valuable way to further tuning the electromagnetic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this type of materials.  相似文献   
48.
49.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