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13篇
  免费   1890篇
  国内免费   1554篇
电工技术   1546篇
综合类   1916篇
化学工业   2024篇
金属工艺   1094篇
机械仪表   1166篇
建筑科学   1199篇
矿业工程   704篇
能源动力   400篇
轻工业   2107篇
水利工程   603篇
石油天然气   527篇
武器工业   240篇
无线电   176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80篇
冶金工业   512篇
原子能技术   319篇
自动化技术   2552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73篇
  2022年   655篇
  2021年   847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389篇
  2018年   487篇
  2017年   479篇
  2016年   483篇
  2015年   763篇
  2014年   878篇
  2013年   1116篇
  2012年   1382篇
  2011年   1436篇
  2010年   1345篇
  2009年   1330篇
  2008年   1357篇
  2007年   1311篇
  2006年   1131篇
  2005年   908篇
  2004年   670篇
  2003年   447篇
  2002年   431篇
  2001年   426篇
  2000年   321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高炉铁水含硅量的混沌局部线性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莱钢1号高炉(750 m3)、临钢6号高炉(380 m3)铁水含硅量([Si])进行了混沌局部线性预测.结果表明,两 座高炉[Si]的一步预测的命中率在[Si]±0.1%的范围内均达到80.0%以上,对莱钢1号高炉(b)类样本甚至达89.1%,且预 测精度在10-2数量级,对实际生产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金嘉陵  邵自昌 《金属学报》1986,22(2):37-150
采用快速凝固工艺制取了不同规格的Cu-24.9wt-%Zn-4.5wt-%AJ合金带材、并通过应力-应变曲线、电阻-温度曲线、光学金相、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该合金的形状记忆性能、组织结构特征及热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喷带原始组织是单一的β细晶(晶粒尺寸约20μm);经720℃10min水淬处理后晶粒长大到100μm左右,室温下为(β+M)组织时,可以获得最佳的形状记忆性能,且避免了粗晶脆化;在应变值ε≤8%时能实现完全的记忆回复;加载变形过程中,样品表面形成的马氏体和晶粒状浮雕具有可逆性。  相似文献   
103.
孙伟  周华  张增猛  邵玉强 《机床与液压》2007,35(8):107-109,174
介绍了负载敏感多路阀性能测试系统.根据多路阀功能测试的需要进行液压测试回路设计;采用多通道数据采集设备来完成液压测试系统多项性能的信号采集;以LabVIEW7.1作为开发工具,开发了适应性较强的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数据保存和曲线输出.根据测试数据和曲线,分析了多路阀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4.
复杂零件半固态压铸充型过程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恒华  邵光杰  许珞萍 《铸造》2003,52(10):769-772
使用二次开发的ANSYS有限元软件,对铝合金半固态压铸复杂件的充型与模具内浇道形貌之间关系进行详细的计算机仿真。首先对仿真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处理,然后分别模拟和分析了压铸速度及浆料粘度等主要工艺参数对压铸件质量的影响,进而对半固态模具的内浇道进行改进。X射线探伤证实,铝合金半固态压铸造模具的内浇道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同时也表明,文中提出的简化仿真模型可以较好地仿真铝合金复杂件半固态压铸造过程。  相似文献   
105.
对离心喷射沉积(CSD)IN718合金涡轮盘沿厚度方向Nb元素的含量、热处理制度、凝固态成分偏析区的体积分数、δ及γ相中各元素含量及其分配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在CSD成型合金中Nb的偏析比较小,但使用标准热处理制度尚不能使其均匀化:采用1040℃,6h固溶均匀化处理可使Nb的偏析消除,并在该温度下经21h处理可在盘厚截面上获得Nb的均匀分布;将完全均匀化的试样分别经910℃,2h,4h,6h,8h时效,在δ相(γ相)中元素Ni,Nb和Ti的含量及其分配量逐渐增加(减少),与之相对应,元素Cr和Fe的含量及其分配量逐渐减少(增加),采用亚点阵元素浓度测算法,能合理确定时效过程中δ及γ相中各元素的含量及其分配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6.
Combined with theoretical evaluation,an optimized strengthening process for the semi-solid die castings of A356 aluminum alloy was obtained by study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stings solution treated and aged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 in detail,then,the semi-solid die castings and liquid die castings were heat treated with the optimized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emi-solid die castings of aluminum alloy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liquid die castings,especially the strengthening degree of heat treated semi-solid die castingsis much greater than that of liquid die castings with the tensile strength more than 330 MPa and the elongation more than 10%,and this is mainly contributed to the non-dendritic and more compact microstructure of semi-solid die castings.The strengthening mechanism of heat treatment for the semi-solid die castings of A356 aluminum alloy is due to the dispersive precipitation of the second phase(Mg2 Si) and formation of GP Zone.  相似文献   
107.
阎光宗  彭志方 《金属学报》2005,41(3):251-254
综合考虑镍基合金γ′相中原子尺寸失配和电负性因素对γ′相亚点阵成分的影响,建立了用于预测γ′相亚点阵成分的最优化数学模型.根据已知的γ′相成分,采用迭代替换方法确定优化问题中亚点阵成分变量的取值范围,运用分层宽容多目标优化法,计算了γ′相中合金元素在Ni位置和Al位置的浓度.利用已知γ′相成分和点阵常数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证实了该方法的可用性及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8.
阎光宗  彭志方 《金属学报》2005,41(4):363-368
根据已知镍基合金成分和γ′相成分,运用分层宽容多目标优化法,分别计算了γ相成分及γ′相含量.优化测算过程的实现是通过建立使杠杆定律等式两端数值差最小和两相共格错配度最小的目标函数,并通过设置γ′相含量和基体相成分取值范围的约束条件而实现的.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采用离子束溅射沉积了不同厚度的Co膜和Cu膜,利用四电极法测量了薄膜的电阻率,从而得到了Co膜和Cu膜的电导率随薄膜厚度的变化关系。实验结果表明,Co膜和Cu膜的电学特性都具有明显的尺寸效应。比较了同时考虑表面散射和晶界散射的电导理论得到的电导率公式与实验结果,不同薄膜厚度电导率的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提出了厚度作为金属薄膜生长从不连续膜进入连续膜的一个特征判据,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测了膜厚在特征厚度附近的Co膜和Cu膜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110.
姜翠玉  刘蕾  邵雪  梁书源  李明轩  张龙力 《精细化工》2019,36(10):2136-2141
以水杨醛类Schiff碱为配体,与Co(NO_3)_2、Cu(NO_3)_2反应合成6种Salen(M)型配合物Ⅰ~Ⅵ。以1-己硫醇、二丁基硫醚和2-甲基噻吩为模型化合物配制模拟油体系,考察了配合物Ⅰ~Ⅵ的催化氧化脱硫性能,并分析了配合物结构与氧化脱硫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6种配合物在75 min时的总脱硫效果为Ⅵ>Ⅴ>Ⅳ>Ⅰ>Ⅲ>Ⅱ,Ⅵ的总脱硫率为31.9%。对1-己硫醇及二丁基硫醚脱除效果最佳的是Ⅴ,脱除率分别为74.2%和65.1%;对2-甲基噻吩脱除效果最好的是Ⅰ,脱除率为26.8%。构效关系研究表明,中心金属离子与O_2的配位能力越强,配体的共轭体系越大、电子云密度越高,配合物的脱硫性能越好;通过IR和离子色谱对单一硫化物模拟油体系氧化前后的产物进行分析发现,硫化物氧化后皆生成相应的砜类或亚砜类,且1-己硫醇和二丁基硫醚被进一步氧化生成SO_3~(2–)或SO_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