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013篇
  免费   55904篇
  国内免费   39178篇
电工技术   43471篇
技术理论   3篇
综合类   52496篇
化学工业   57273篇
金属工艺   33039篇
机械仪表   33691篇
建筑科学   36456篇
矿业工程   20453篇
能源动力   12408篇
轻工业   51561篇
水利工程   16359篇
石油天然气   15973篇
武器工业   7661篇
无线电   4976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8940篇
冶金工业   17881篇
原子能技术   7979篇
自动化技术   69687篇
  2024年   1996篇
  2023年   7499篇
  2022年   18501篇
  2021年   23866篇
  2020年   17085篇
  2019年   11650篇
  2018年   12143篇
  2017年   14008篇
  2016年   12625篇
  2015年   20996篇
  2014年   26179篇
  2013年   31295篇
  2012年   40034篇
  2011年   41459篇
  2010年   39777篇
  2009年   38238篇
  2008年   39120篇
  2007年   38159篇
  2006年   32824篇
  2005年   26405篇
  2004年   19252篇
  2003年   12658篇
  2002年   11769篇
  2001年   10858篇
  2000年   8453篇
  1999年   3091篇
  1998年   832篇
  1997年   633篇
  1996年   501篇
  1995年   407篇
  1994年   328篇
  1993年   358篇
  1992年   306篇
  1991年   224篇
  1990年   220篇
  1989年   211篇
  1988年   141篇
  1987年   114篇
  1986年   104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62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49篇
  1981年   89篇
  1980年   147篇
  1979年   82篇
  1976年   8篇
  1973年   4篇
  1959年   91篇
  1951年   10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直通链路技术己广泛应用于车联网场景。对于直通链路技术的潜在技术方向给出可行的建议,包括传统直通链路技术的增强方向,如载波聚合、使用非授权频谱等;侧行链路对于中继场景的应用扩展,包括终端到终端之间的中继,以及中继的多链接场景;在高精度定位场景使用直通链路技术。并且,给出直通链路技术与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如智能反射面与区块链技术,从而解决直通链路技术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解决当前饮料瓶盖检测系统功能单一、体积偏大、颜色识别率低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小型饮料瓶盖颜色识别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仿真软件HyperLynx的LineSim工具设计四层PCB板,设置传输线参数并进行阻抗匹配仿真分析;利用编译软件Jupyter Notebook实现阈值设置、目标轮廓检测、目标框出等功能。结果:在强、弱光条件下,识别系统对红、绿、蓝3种颜色瓶盖的识别率达到92.7%。结论:与傅里叶描述子相比,该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和精度更高,同时系统也具有人脸识别功能,适用于各种智能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6.
17.
王晓云  邓伟  张龙  苏鑫  赵世卓 《电信科学》2022,38(11):11-23
大气波导干扰是特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内干扰,是TDD移动通信系统大规模组网面临的顽疾。在总结分析大气波导干扰成因和分类等的基础上,对大气波导干扰进行建模和表征,验证了海量干扰源在时域和频域的功率集总特征,并结合大量4G/5G现网实测数据给出了典型条件下内陆波导和海面波导的量化干扰信号传播模型,对于干扰的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干扰特征,给出了TDD系统预防大气波导干扰的帧结构与组网的4项设计原则,5G现网数据表明干扰控制方案有效,上行干扰下降10 dB以上,相关原则对于6G系统的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黄科  袁启平  董薇  孙沂昆  亢勇  王天翔 《电视技术》2021,45(10):129-135
恶意代码数量已经呈现爆炸式增长,对于恶意代码的检测防护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开始出现,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将恶意代码二进制文件转化为十进制数组,并利用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 Diment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1D CNN)对数组进行分类和识别.针对代码家族之间数量不平衡的现象,该算法选择在分类预测上表现良好的XGBoost,并对Vision Research Lab中的25个不同恶意软件家族的9458个恶意软件样本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的方法分类预测精度达到了9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