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0074篇
  免费   58568篇
  国内免费   40137篇
电工技术   44876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54545篇
化学工业   62928篇
金属工艺   34347篇
机械仪表   35622篇
建筑科学   38972篇
矿业工程   21339篇
能源动力   13419篇
轻工业   53698篇
水利工程   16939篇
石油天然气   17602篇
武器工业   7918篇
无线电   531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2448篇
冶金工业   19215篇
原子能技术   8343篇
自动化技术   73369篇
  2024年   2100篇
  2023年   7981篇
  2022年   19362篇
  2021年   25058篇
  2020年   18008篇
  2019年   12483篇
  2018年   13062篇
  2017年   15004篇
  2016年   13493篇
  2015年   22257篇
  2014年   27697篇
  2013年   33048篇
  2012年   41977篇
  2011年   43423篇
  2010年   41690篇
  2009年   40139篇
  2008年   40899篇
  2007年   39634篇
  2006年   34448篇
  2005年   27670篇
  2004年   20152篇
  2003年   13373篇
  2002年   12479篇
  2001年   11477篇
  2000年   9140篇
  1999年   3926篇
  1998年   1528篇
  1997年   1189篇
  1996年   1047篇
  1995年   806篇
  1994年   711篇
  1993年   605篇
  1992年   527篇
  1991年   383篇
  1990年   328篇
  1989年   323篇
  1988年   203篇
  1987年   160篇
  1986年   130篇
  1985年   101篇
  1984年   80篇
  1983年   72篇
  1982年   61篇
  1981年   96篇
  1980年   158篇
  1979年   84篇
  1974年   2篇
  1970年   2篇
  1959年   92篇
  1951年   10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12.
13.
直通链路技术己广泛应用于车联网场景。对于直通链路技术的潜在技术方向给出可行的建议,包括传统直通链路技术的增强方向,如载波聚合、使用非授权频谱等;侧行链路对于中继场景的应用扩展,包括终端到终端之间的中继,以及中继的多链接场景;在高精度定位场景使用直通链路技术。并且,给出直通链路技术与各种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如智能反射面与区块链技术,从而解决直通链路技术自身的缺陷。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解决当前饮料瓶盖检测系统功能单一、体积偏大、颜色识别率低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ARM处理器的小型饮料瓶盖颜色识别系统设计方案,通过仿真软件HyperLynx的LineSim工具设计四层PCB板,设置传输线参数并进行阻抗匹配仿真分析;利用编译软件Jupyter Notebook实现阈值设置、目标轮廓检测、目标框出等功能。结果:在强、弱光条件下,识别系统对红、绿、蓝3种颜色瓶盖的识别率达到92.7%。结论:与傅里叶描述子相比,该识别系统识别准确率和精度更高,同时系统也具有人脸识别功能,适用于各种智能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6.
17.
王晓云  邓伟  张龙  苏鑫  赵世卓 《电信科学》2022,38(11):11-23
大气波导干扰是特定气象条件下发生的时分双工(time-division duplex,TDD)系统内干扰,是TDD移动通信系统大规模组网面临的顽疾。在总结分析大气波导干扰成因和分类等的基础上,对大气波导干扰进行建模和表征,验证了海量干扰源在时域和频域的功率集总特征,并结合大量4G/5G现网实测数据给出了典型条件下内陆波导和海面波导的量化干扰信号传播模型,对于干扰的预测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干扰特征,给出了TDD系统预防大气波导干扰的帧结构与组网的4项设计原则,5G现网数据表明干扰控制方案有效,上行干扰下降10 dB以上,相关原则对于6G系统的设计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high-temperature oxidation of ultra-high temperature ceramics (UHTCs),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Zr3[Al(Si)]4C6 and a novel Zr3[Al(Si)]4C6-ZrB2-SiC composite at 1500 °C were investigated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oxidation kinetics of the two specimens follow the oxidation dynamic parabolic law. Zr3[Al(Si)]4C6 exhibited a thinner oxide scale and lower oxidation rate than those of the composite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oxide scale of Zr3[Al(Si)]4C6 exhibited a two-layer structure, while that of the composite exhibited a three-layer structure. Owing to the volatilization of B2O3 and the active oxidation of SiC, a porous oxide layer formed in the oxide scale of the composite, resulting in the degradation of its oxidation performance. Furthermore, the cracks and defects in the oxide scale of the composite indicate tha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oxide scale was poor.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service temperature of the obtained ceramics.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