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5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25篇
综合类   98篇
化学工业   116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23篇
建筑科学   65篇
矿业工程   38篇
能源动力   10篇
轻工业   24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9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5篇
冶金工业   18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银纳米薄膜在室温大气条件下的氧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预镀ZnO掺Al薄膜的玻璃基片上制备了银纳米薄膜.研究了Ag纳米薄膜暴露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连续60d的氧化现象、过程和机理.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紫外-可见光谱仪和四探针电阻测试仪对薄膜的形貌、成分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Ag纳米薄膜在室温大气中易被氧化而失去其优异光电性能的机理是:首先是大气中的O2化学吸附在薄膜表面.引起表面重构;然后含S的小分子气体(如:H2S,SO2)化学吸附在薄膜表面,引起表面重构;最后Ag纳米薄膜在O2和含S的小分子气体作用下被氧化成大量圆锥形柱状的Ag2S和少量的Ag2SO4;大气中的CO2和N2不会与Ag纳米薄膜反应.  相似文献   
132.
用脉冲激光沉积(pulsed laser deposition,PLD)法在玻璃基片上沉积了组分为80GeS2-15Ga2S3-5CdS的硫系非晶薄膜,利用x射线衍射、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场发射扫描电镜、Raman光谱等研究了薄膜的性能和结构.对薄膜进行紫外脉冲激光极化,采用Maker条纹法测试薄膜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SHG).结果表明:获得的硫系GeS2-Ga2S3-CdS非晶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厚度约为8000m、透过率高达78%,与靶材相比,薄膜中的缺陷较多.在紫外脉冲激光极化的薄膜中观察到了明显的SHG,强度约为参考石英单晶的两倍.  相似文献   
133.
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作为绿色生物材料,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组织工程支架、药物控释体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聚乳酸膜具有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等特点.通过对聚乳酸的共聚物或与其他生物材料的共混物进行静电纺丝,改善了聚乳酸亲水性差、降解酸性和降解周期不易控制的缺点,进一步扩大了聚乳酸在药物缓释体系中的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静电纺丝技术的原理和发展,重点描述了聚乳酸及其复合材料的静电纺丝及其在药物缓释体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4.
基于微机电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的微型超级电容器是一种以微纳米结构形式实现储能的微型能量存储器件,具有高比容量、高储能密度和高抗过载能力等特点,在MEMS微电源系统、引信系统以及物联网等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分析了超级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种类,系统综述了MEMS超级电容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基于MEMS加工技术的超级电容器制造方法和优势,从材料、结构设计、加工工艺方面分析了MEMS超级电容器存在的技术瓶颈问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5.
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是影响有机质保存的重要因素。以中国北部的二连盆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对有机质保存的影响,发现二者均明显影响着有机质的保存:还原性越强越有利于有机质保存,沉积速率越大越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综合分析发现有机质的保存并非受单一因素控制,氧化—还原程度偏氧化的凹陷中如果沉积速率较高,有机质快速埋藏可以缩短有机质的降解时间,从而使有机质也能得到较好的保存;沉积速率低的凹陷中如果氧化—还原程度偏还原,有机质也能得到较好的保存。有机质保存受氧化—还原程度和沉积速率的综合影响,它们在有机质的保存中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单一通过氧化—还原程度或沉积速率分析有机质的保存程度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36.
无刷直流电机的转矩脉动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该文针对非换相期间的转矩脉动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PWM_ON调制方式时的转矩脉动。PWM信号为"OFF"时续流引起的转矩脉动占主要部分,非导通相续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偿PWM关断时造成的转矩脉动。同时,提出使用滞环电流控制方法,采用该方法可以抑制非换相期间转矩脉动。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和传统方法的差异,证明了该方法在非换相期间抑制转矩脉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7.
无刷直流电机的转矩脉动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换相期间的转矩脉动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非理想反电势、关断相和开通相相电流变化速率不等这两个因素引起的转矩脉动,为了抑制这两个因素引起的转矩脉动,提出了分段控制的策略.该策略集成了转矩直接控制和重叠换相法的优点,可以有效抑制由非理想反电势、关断相和开通相相电流变化速率不等引起的转矩脉动.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该方法和其中两种方法单独应用时的差异,证明了分段控制策略在换相期间抑制转矩脉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8.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绿色钒酸盐荧光粉Ca5Mg4(VO4)6,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Raman光谱仪和荧光分光光度计对荧光粉的相组成、形貌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讨论了烧结温度和热处理温度对荧光粉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热处理制得单一相荧光粉Ca5Mg4(VO4)6,荧光粉颗粒呈短柱状,直径约为2μm,长度约为5μm。在近紫外激发下荧光粉的发射峰位于510nm处,最强激发峰为365nm。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荧光粉的发射光谱(PL)和激发光谱(PLE)强度增大,激发峰值位置有红移;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荧光粉的PL和PLE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激发峰值位置仍有明显红移。其中,在700℃烧结5h和900℃热处理8h所制得的荧光粉在365nm激发下发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9.
多边形断层系主要发育于细粒沉积物中,垂向上具有层控性,平面上呈多边形形态,具有断距小、密度高、走向多方位、平面延伸长度小的几何特征.多边形断层系为非构造成因,目前认为有密度反转、脱水收缩、重力扩展、溶解作用驱动的剪切破裂等成因,溶解作用驱动的剪切破裂可能是多边形断层系最广泛的成因机制.松辽盆地三肇凹陷白垩系发育大量小规模断层,这些断层在垂向上、平面上、几何特征上均具有多边形断层特征,判断为典型的多边形断层系.三肇凹陷多边形断层系发育程度和溶解作用有关,溶解作用强的层位多边形断层系发育较多,多边形断层系可能是溶解作用引起的剪切破裂成因.三肇凹陷多边形断层系是葡萄花油层和扶杨油层油气运移的通道,对油水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多边形断层系和砂体均发育的区域是三肇凹陷的有利勘探区.图15表2参47  相似文献   
140.
在传统的ROV(RemotelyOperatedVehicle)设计中.计算重量、排水量、浮性、稳定性等内容贯穿整个设计过程.工作量较大。采用Pro/E与ADAMS联合仿真的方法,简化了ROV平衡设计中的反复计算,使设计中的变动能够直观地在ROV性能上表现出来。以某型ROV为例。采用该方法进行仿真分析和实例验证,证明了改进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