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20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联合使用基坑内外深井和轻型井点于杭州大剧院基坑降水工程中 ,阐述了基坑降水设计方案 ,成功地解决了降水过程出现的“降不下去”和止水帷幕渗水等工程上常见的问题。实际基坑降水过程中水位随时间变化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可以大致分为水位下降阶段 ,水位维持阶段、水位上升阶段 ,分析了水位下降阶段比水位上升阶段陡的原因。观测到特殊的驼峰状的实际降水漏斗线 ,并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最后观测了基坑降水对钱塘江防洪堤沉降影响的环境效应  相似文献   
142.
流形元是新出现的一种被较为广泛地应用于材料破坏模拟的数值分析方法。为了验证该方法在材料破坏模拟中的有效性,分别利用流形元与有限元两种不同的数值方法对岩石冲击破坏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流形元法对材料破坏的模拟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这主要是由于该方法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覆盖系统——数学覆盖和物理覆盖,并引入能够客观反映材料裂纹的产生与扩展准则,以及相应的块体运动理论。流形元的出现有望对材料破坏模拟开创出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3.
刘红岩 《中国玻璃》1996,21(2):29-31
本文介绍了使用计算机进行玻璃的磨削加工。阐明了使用计算机技术是改善玻璃产品质量,增加产量,提高效益的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指出当前玻璃生产应用计算机技术尚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4.
煤炭产业安全是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建立煤炭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是实现煤炭产业安全评价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煤炭资源安全、煤矿生产安全和煤炭产业安全的概念进行了辨析,重新界定了煤炭产业安全的概念,并在构建煤炭产业安全体系理论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潜在威胁要素、产业主体要素、宏观保障要素对煤炭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明确各要素的作用机理,初步建立了煤炭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5.
刘红岩 《金属矿山》2021,50(6):98-107
目前的隧道力学模型未能同时考虑中间主应力σ2及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对围岩塑性区等隧道力学特性的影响。为此,首先采用岩石统一强度理论替代目前常用的Mohr-Coulomb(M-C)强度准则以考虑σ2对隧道围岩塑性区的影响。其次,针对Kastner方法未能很好地考虑支护前隧道围岩初始弹性位移及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不足,在其基础上,结合圆形隧道实际施工特点,提出了能够同时考虑σ2、隧道围岩初始弹性位移及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圆形隧道力学模型。最后,通过算例研究了σ2、隧道围岩初始弹性位移、原始地应力、支护结构刚度和岩石内摩擦角等对围岩塑性区、隧道洞壁位移和支护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σ2的影响不可忽略;一定的隧道围岩初始弹性位移可以减少支护应力,但会导致围岩塑性区和隧道洞壁位移的增加;支护结构刚度的增加可以有效减小围岩塑性区及隧道洞壁位移,但会增加支护结构应力;初始地应力的增加将增大围岩塑性区、隧道洞壁位移及支护结构应力;随着岩石内摩擦角的增加,围岩塑性区、隧道洞壁位移及支护结构应力均减小。最后,通过工程实例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6.
为深入研究循环振动下岩质边坡渐进性破坏规律,采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相应的数值模型,并基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其合理性进行了验证。从动力响应、稳定性系数及破坏模式3个方面分析了岩层面倾角、黏聚力及摩擦角等参数对循环振动下岩质边坡渐进性破坏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循环振动次数的增加,边坡稳定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当坡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稳定性会快速下降且损伤速率不断加快,导致边坡失稳。岩层面参数对边坡渐进性破坏的影响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摩擦角、黏聚力、倾角;边坡稳定性随岩层面黏聚力和摩擦角的减小或岩层面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各边坡模型的加速度响应特征均呈现出“高程效应”和“趋表效应”,且这种响应随岩层面黏聚力和摩擦角的减小或岩层面倾角的增大而显著增大;边坡破坏模式多表现为“拉剪破坏”,少数为“溃屈破坏”,表明破坏模式受岩层倾角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47.
为探讨裂隙面变形参数对非贯通裂隙岩体压缩特性的影响,基于ABAQUS中的应变软化模型描述岩石力学行为,采用扩展有限元法(XFEM)计算裂纹扩展路径,重点研究了裂隙几何参数(长度、倾角、中心距、排距、数量)、强度参数(裂隙面摩擦因数)、变形参数(裂隙面法向刚度及切向刚度)以及围压对裂纹扩展路径和岩石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岩体单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随裂隙长度和数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随着裂隙中心距和排距的增大,裂纹面间相互作用减小,裂隙岩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随着围压、裂隙面摩擦因数、裂隙面法向刚度及切向刚度的增大,裂隙岩体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随之提高;随着裂隙倾角由0°增加至75°,试样的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并在倾角为45°时最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规律变化;裂隙长度、数量、倾角、中心距、排距以及围压对裂纹扩展路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