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5篇
化学工业   15篇
建筑科学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聚合物微凝胶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新型纳米材料聚合物微凝胶的合成方法,并对该类微粒子表面和内部结构的表征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2.
端环氧基聚醚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探讨了端环氧基聚醚树脂合成反应中催化剂类型、用量、反应物配比和反应温度对开环反应以及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并寻求了合适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63.
聚醚氨酯/环氧丙烯酸酯树脂同时互穿网络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改变聚醚氨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组分比,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同时互穿网络聚合物(SINs),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动态热力学分析等测试方法,研究了SINs材料的组分间分子混合和形态结构,探讨了材料的组分与力学及热学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互穿聚合物网络间存在微观相分离,两个聚合物网络间形成了部分的“网标交联”结构,SINs材料的力学和热学性能均有提高,当材料中聚醚氨酯和环氧丙烯酸酯树脂组分比为30/70(质量比)时,是综合力学性能和热学性能最好的塑料。  相似文献   
64.
通过沉降法和透射电镜直接表征了炭黑颜料-醇酸树脂分散体系的分散稳定性;测试了各分散体系的流变性;研究了流变性与分散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分散稳定性愈好,抗絮凝性愈强,其流变性愈接近于牛顿行为;反之,分散体系的稳定性愈差,触变性愈显著,触变环愈大。  相似文献   
65.
桐油改性酚醛环氧树脂合成及室温固化物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桐油与苯酚在酸催化下反应生成桐油-苯酚取代物,并进一步在酸性条件下与甲醛反应生成桐油改性二阶酚醛树脂。利用FTIR,GPC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FTIR分析证明,桐油与苯酚的反应破坏了桐油的共轭双键,形成了新的取代产物。当该产物在酸性条件下与甲醛反应并进一步进行环氧化后,形成桐油改性酚醛环氧树脂。GPC研究表明,所形成的树脂是桐油改性环氧树脂与普通二阶酚醛环氧树脂的复合物。其中桐油改性环氧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 482,二阶酚醛环氧树脂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19。选用了不同的室温固化剂对所合成的桐油改性酚醛环氧树脂和E-44环氧树脂复配物进行固化性能研究。研究表明,所合成的桐油改性酚醛环氧树脂与E-44质量比在0.5~2.0进行复配,固化后可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6.
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模式生态工业园规划的理念和原则;分析了武汉化工新城产业规划的总体框架、模式进程及产品链结构;列举了产业链结构的组成.研究分析表明:化工新城产业规划具有了生态产业链网的雏形,还需要继续完善化工新城的产业链结构组成,充分考虑重要关联产品的利用,由产业循环经济提升为社会循环经济奠定基础,带动循环型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67.
利用Ce4+和炭黑表面的羟甲基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探讨了丙烯腈在炭黑表面的接枝聚合机理.研究表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和硝酸的浓度以及铈离子的用量对该反应有显著的影响.经接枝改性的炭黑在四氢呋喃溶液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68.
丙烯酰胺在炭黑表面接枝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C_e~(4+)和羟甲基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探讨丙烯酰胺在炭黑表面的水溶液接枝聚合机理。经接枝聚合改性的炭黑,在水分散体系中具有优异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69.
NBR/PVC泡沫弹性体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NBR/PVC并用胶为主要原料 ,在化学发泡剂的作用下进行自由发泡制备密度低于 0 15Mg·m- 3的闭孔泡沫弹性体。利用正交设计得到试验条件下的最佳配方为 :NBR/PVC  70 /30 ,硫黄  0 8,促进剂EZ  1 5 ,促进剂D  0 5 ,发泡剂AC  12 ,填料、增塑剂 适量 ;最佳发泡工艺条件为 :混炼胶在 110~ 130℃下预处理 10~ 30min ,在160℃左右自由发泡。  相似文献   
70.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化学改性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了利用偶联剂A,偶联剂A和B复合两种改性纳米二氧化钛的方法,并通过FT—IR,SEM等手段表征化学改性产物的结构和改性后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性能。结果表明偶联剂A和偶联剂B与二氧化钛表面羟基发生化学偶联反应,使二氧化钛表面被偶联剂包覆,从而使二氧化钛改性产物在甲苯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