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8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17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利用氨基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石墨烯(IL-GR)的独特性质,以壳聚糖(CHI)为交联剂,首先在玻碳电极表面固定IL-GR,然后吸附乙酰胆碱酯酶(AChE)制得新型有机磷检测酶电极(AChE/IL-GR/CHI/GCE),并用于卷心菜样品中毒死蜱农药残留的测定。采用透射电镜(TEM)表征了IL-GR的形貌,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酶电极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抑制率(I%)与毒死蜱浓度的对数在1.0×10-10mol/L~1.0×10-5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0×10-12mol/L(S/N=3)。测定了卷心菜中毒死蜱的含量,回收率为92.3%~108.6%。  相似文献   
22.
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昌山  展海军 《肉类研究》2006,20(10):25-28
综述了近年来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食品中痕量亚硝酸盐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应用于肉制品、乳制品和蔬菜亚硝酸盐检测中的电位型电化学传感器和电流型电化学传感器等电化学传感器,对其测定原理、测定参数及其使用范围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分析比较了各种传感器的优劣;展望了电化学传感器测定食品中痕量亚硝酸盐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3.
用差热分析法测定玉米中淀粉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差热分析法(DTA)快速测定玉米淀粉含量的新方法.综合运用热重分析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技术确认了差热图谱中250~ 370℃出现的吸收峰为淀粉分解特征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在升温速率为10℃/min、填充量为10 mg、粒度为80目时所得DTA曲线淀粉峰面积与其淀粉含量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07192x-196.88457,r=0.99648.该方法准确、快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24.
ε-聚赖氨酸作为食品防腐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ε-聚赖氨酸具有抑菌谱广、水溶性好、安全性高、热稳定性好、抑菌pH范围广等特点,是目前天然防腐剂中具有优良防腐性能和巨大商业潜力的微生物类食品防腐剂.介绍了ε-聚赖氨酸的结构特性、测定、抑菌作用机抑菌机理,重点介绍了ε-聚赖氨酸在食品行业中特别是作为食品防腐剂的应用,并对其今后在我国的发展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5.
文章研究了新显色剂偶氮胂-TBC分光光度法测定钍的各种条件。在0.2—0.7 mol/l硝酸介质中,该试剂与钍形成稳定的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632 nm处,络合物摩尔吸光系数达1.02×10~5l.mol~(-1)cm~(-1),比尔定律适用范围宽,最低检测浓度达0.2μg/25ml。一些常见元素的干扰很小。用拟定的方法测定了几种矿石中的钍,其结果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6.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磁性材料相结合制备的物质。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分离及分子识别技术,具有特异的识别性和选择性;而磁性材料又具有超顺磁性,能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其从溶液中快速分离,还可以通过共聚或表面修饰等途径使其表面有多种反应官能团,以吸附或共价键合的方式与目标分子相结合。两者结合后制备的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兼备了磁性材料和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共同优点,具有特异的识别性和选择性,同时也避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需要离心或抽滤才能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缺点,具有快速分离的特点。本文重点综述了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以及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生物医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7.
用热分析技术评价小麦新鲜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热分析技术(TG、DSC、DMA)对小麦储藏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物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探讨。TG法主要了解小麦的热稳定性,DSC法探索了小麦籽粒中大分子晶体区域的热量变化情况,测试结果表明:Tp随储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H随储藏时间的增加而减少;DMA法讨论了小麦中非晶区大分子的热量变化情况,结果显示:Tg与储藏时间呈多项式的关系,相关系数为0.842;Te-To与储藏时间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956。通过测定Te-To,即可根据Y=-1.931X 116.5算出小麦储藏时间,进而评价其新鲜度。  相似文献   
28.
在盐酸介质中,痕量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中性红的反应有极强的催化作用,研究了最佳反应条件,发现在氨缓冲溶液中中性红具有良好的导数电流峰,通过悬汞电极跟踪催化反应过程中中性红浓度的变化,建立了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2×10~(-7)~5.0×10(~-4)μg·mL~(-1)。检出限为5.4×10~(-8)μg·mL~(-1),应用于肉类食品中亚硝酸根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9.
小麦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利用高锰酸钾滴定法,研究了储存条件相同的库存小麦籽粒内过氧化氢酶的活动度,通过曲线拟合,分析比较发现:酶活动度与小麦储藏时间、生产地域和脂肪酸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表明过氧化氢酶活动度的变化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结果有关。  相似文献   
30.
小麦新陈定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初步建立了两种定性检验小麦新陈的方法,其中Z-1法是根据加入染色液15min后小麦胚部颜色的改变来推断其新陈的;Z-2法既可根据加入染色液3min后溶液颜色的改变来判断整体小麦的新陈,又能根据麦粒是否染色来推测新陈小麦的掺混率,方法简便、快捷,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