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
王建芳  夏清国 《计算机工程》2007,33(22):266-268
探讨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的嵌入式绞线式列车总线(WTB)网络控制节点机的研制方案。该方案采用FPGA作为核心器件,将Altera 的NisoII软核处理器与WTB控制逻辑集成在单片FPGA 内,取代了原来的工控节点机和控制部件相组成的方案。减小了产品的体积和重量,降低了硬件开发成本。该文给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并分析了测试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芦苇、麦草、蔗渣、慈竹、龙须草和棉秆等几种较常用的非木材纤维原料,在 KP 法蒸煮过程中黑液污染负荷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芦苇等蒸煮过程中黑液污染值的形成可分为两阶段.不同纤维原料的 SC(COD 比污染值)与 SB(BOD 比污染值)都有一定的差异.蒸煮条件对 SC 的影响并不显著。原科种类是 SB变化的较重要影响因素.黑液的 COD_Cr、BOD_s 污染负荷(CL、BL)与纸浆得率之间存在倒数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进行了从铟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浮渣、再生碱渣和中和渣回收铟的工艺研究。铟浮渣分类后进行处理,铟回收率大99%;中和碱渣和再生碱渣硫酸浸出,浸出液经萃取,铟可以很好地回收。  相似文献   
14.
以锌金属片作为源物,卤族元素的碱金属盐溶液作为添加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氧化锌(ZnO)的管簇状、片簇状、棱柱状和多足状等微纳米结构.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表征了其形貌及晶体结构.详细研究了不同卤族元素离子对氧化锌形貌的影响,并研究了其生长机理.利用荧光光谱仪测试了不同形貌ZnO微纳米结构的光...  相似文献   
15.
16.
采用拓扑氧化法制备δ-二氧化锰六边形纳米片,通过共沉淀法控制pH=10,使Fe2+与Fe3+发生共沉淀形成四氧化三铁沉积于δ-二氧化锰纳米片表面,形成Fe3O4/δ-MnO2磁性六边形纳米片。研究了铁用量对Fe3O4/δ-MnO2结构和晶相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等技术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分析。研究了Fe3O4/δ-MnO2磁性纳米片对亚甲基蓝溶液的吸附行为,系统分析了吸附剂用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和吸附时间对吸附效率的影响。Fe3O4/δ-MnO2六边形纳米片尺寸大小均一,边长约为100 nm。该材料对亚甲基蓝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当吸附时间为1 h时吸附量约为2.7 mg/g,去除率约为86.3%。  相似文献   
17.
网络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环境,任何信息都能够进入到这个环境当中,网络在带来快捷与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潜在的危险.从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现状入手,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策略,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络信息安全建设.  相似文献   
18.
在对伊克昭—临沂±800 kV输电线路进行线路参数实测过程中,发现接地保护线漏拆,导致测试工作无法进行。本文通过感应电压、感应电流、直流电流、绝缘电阻等多种测试手段判定极Ⅱ线路存在接地点,对比分析线路电阻占比法和二分法,最终采用二分法快速高效地找出并拆除了漏拆接地线,保证了线路参数实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化学热力学在物理化学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因为本部分公式繁多,理论性强,对化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形成很大的学习负担。从理论学习和知识应用两个角度,对化学热力学进行了剖析和展望。将热力学判据统一从能量降低即自发的角度进行理解;学习热力学关系式要从繁杂公式中寻找规律,提高理论认识高度;对化学热力学理论的应用进行解析。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热力学在实践应用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燕麦的品质并建立其评价体系,本文选取了10个燕麦品种测定其9项营养成分含量。分析了燕麦品种间各个营养指标的变异性,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燕麦的品质做出综合性评价,并建立燕麦品质评价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燕麦之间,"花早2号"的油酸含量与其他品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剩余8种脂肪酸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无显著性差异(P>0.05),β-葡聚糖含量、总酚含量、黄酮含量、水分含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等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除了水分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其他营养成分指标变异系数都大于10%。其中"花早2号"富含亚油酸,"GL380"的β-葡聚糖含量高达4.10%,"张莜14号"富含黄酮,其含量为4.14 mg RE·g FW-1,"花早2号"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4.42%。对各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的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0.006%,反映了原指标的大部分信息。在所有样品中,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较高的品种为"026"、"H44"、"张莜14号",表明这三个品种第一主成分即总酚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综合品质较好。为了量化样本间的相似性,减少偏离样本的干扰,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分析按照变量重要性(黄酮 > 脂肪 > 淀粉 > 总糖 > 水分 > β-葡聚糖 > 蛋白质 > 多不饱和脂肪酸 >总酚)将10种燕麦分为3类,第一类有"026"、"花早2号"、"坝莜1号"、"1048-109"、"花晚6号";第二类有"张莜14号"、"029"、"张莜13号"、"H44";第三类有"GL380"。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品种燕麦的品质评价提供借鉴,并为燕麦的育种及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