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6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0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综述了主要涉及铁、钴、镍、铜和锌等过渡金属元素的酞菁金属化合物的研究进展。在单核酞菁金属合成的基础上,目前主要研究双核及多核酞菁金属的合成方法。在酞菁金属的芳环上引入种类不同、数目不同的各种取代基,能大大改善酞菁金属化合物的物理及化学性能,为酞菁金属新材料的应用提供基础。开发酞菁金属化合物的绿色化学合成路线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2.
介绍了烧结工艺配料优化中采用的线性规划法、数学模型的建立及设计方法,同时分析了运用IData技术进行数据库数据、求解设置参数直接与EXCEL连接的方法,建立了多种烧结原料配料数学模型。利用常规数据处理软件中规划求解方法实现了多种烧结原料的选择、最优配比确定。  相似文献   
43.
采用μCT225kVFCB型高精度显微CT试验系统和自主研制的细观吸附实验装置,进行显微CT观测下的沁水煤田3#煤层煤样的吸附甲烷实验,通过平面图像和三维重建模型分析试样孔隙随吸附压力的变化规律,得到的结论主要有:试样吸附甲烷后,孔隙率平均下降约3%,但随吸附压力的增加,孔隙率下降不明显;经由平面图像观测,吸附后试样孔隙被充填。根据三维重建实验结果,得到试样吸附甲烷后,最大连通团形成的骨架区域明显缩小,并且模型孔隙率相应降低。  相似文献   
44.
45.
利用红外热成像手段,对不同压力下煤吸附解吸甲烷过程中瓦斯包演化过程进行了观察,并评估其吸附特征与在煤中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煤中存在不同尺度与甲烷吸附能力的瓦斯包,吸附/解吸甲烷时,煤中瓦斯包比邻近区域具有更明显的升温/降温现象;吸附压力越大,煤样吸附平衡时间越短。通过图像处理的方法对不同吸附压力条件下的红外热像图中的瓦斯包区域进行提取,可有效计算其甲烷吸附特征。计算表明,随着吸附压力升高,煤体瓦斯包中甲烷集中程度降低。在微米尺度下,煤中瓦斯包分布具有分形特征,且分形维数均在1.95~2.00之间。随着吸附压力升高,瓦斯包中甲烷集中程度降低,不同尺度的瓦斯包均发生了连通演化。  相似文献   
46.
气体在煤中吸附解吸取决于其压力和温度,气体解吸量随温度升高和压力降低而有所增加。在封闭体系中,温度升高造成煤体解吸量增加,并引起体系压力变大,但同时抑制解吸。吸附态气体和游离态气体相互转化时,伴有能量交换。为研究煤体升温吸附/解吸的热力学特性,依据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玻尔兹曼能量分布理论以及两能态模型,得到了吸附热的数学表达式,并在物理实验基础上加以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封闭体系内温度升高,升温促进解吸和加压促进吸附同时作用直至动态平衡,其中温度对解吸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压力对解吸的抑制作用,体系整体表现为解吸作用;两能态模型能较准确地反映吸附热与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关系,且吸附热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其值与初始平衡条件有关,初始压力越大,吸附热越小,解吸时间越短,更易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47.
蔡婷婷 《今日消防》2021,6(1):50-51
本文围绕新时期消防安全工作和消防救援队伍的职责使命,以安全发展理念为统领,结合北京西站地区消防工作现状,对火车站地区消防安全共性个性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构建管理责任体系、隐患整治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应急处突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探索符合火车站地区特点的火灾防控体系,着力为旅客群众的平安出行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  相似文献   
48.
煤表面非均匀势阱吸附甲烷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动  冯增朝  赵东  蔡婷婷  王辰 《煤炭学报》2016,41(8):1968-1975
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煤与甲烷吸附动力学的数值模型,并对两种非均匀势阱煤样模型的吸附甲烷过程进行计算,分析其在不同温度与吸附压力下吸附甲烷特性以及吸附热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非均匀势阱煤样模型等温吸附过程与理想朗格缪尔曲线有明显不同,等压吸附过程可利用负指数规律精确描述。煤样模型势阱深度分布的非均匀特征对煤与甲烷吸附热,以及吸附量对于温度和压力的敏感性均有一定影响。通过对不同吸附压力下吸附速率参数b的拟合计算,推导出非均匀势阱等温吸附方程,物理实验验证表明该方程对真实煤样吸附解吸甲烷过程的描述比理想朗格缪尔方程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49.
林俊  谷兵  杨晨  蔡婷婷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12):4472-4475
由于传统的泛洪模型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其在应用时受到限制。根据洪水泛滥时水流的特点,提取了泛洪的离散数学模型,深入研究其模型的内在机制,从而得到更适合求解迷宫最优路径的泛洪模型,并结合启发式的搜索策略设计基于改进的泛洪模型的迷宫智能优化算法。通过IEEE标准迷宫和MATLAB平台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算法在自适应能力及可靠性与高效性方面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可以尽快地找到目标,而且还可以在相对少的搜索区域里得到相对满意的路径。  相似文献   
50.
以某大坝渗流量分析评价为例,通过引入库水位变化速率这一渗流影响因子,在对库水位变化速率及其对大坝渗流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综合考虑渗流滞后效应和库水位变化速率影响的大坝渗流统计模型构建原理和方法,并通过与传统统计模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