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718篇
  免费   31224篇
  国内免费   21538篇
电工技术   23507篇
技术理论   6篇
综合类   28780篇
化学工业   33890篇
金属工艺   17292篇
机械仪表   18533篇
建筑科学   20373篇
矿业工程   10330篇
能源动力   6721篇
轻工业   29968篇
水利工程   9260篇
石油天然气   9721篇
武器工业   3720篇
无线电   2904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276篇
冶金工业   10106篇
原子能技术   4454篇
自动化技术   40500篇
  2024年   1165篇
  2023年   4379篇
  2022年   10398篇
  2021年   13330篇
  2020年   9931篇
  2019年   6952篇
  2018年   7182篇
  2017年   8148篇
  2016年   7302篇
  2015年   12064篇
  2014年   15261篇
  2013年   18157篇
  2012年   22145篇
  2011年   23568篇
  2010年   22115篇
  2009年   20653篇
  2008年   21475篇
  2007年   20564篇
  2006年   17924篇
  2005年   14390篇
  2004年   10343篇
  2003年   7465篇
  2002年   7156篇
  2001年   6394篇
  2000年   4709篇
  1999年   2137篇
  1998年   773篇
  1997年   581篇
  1996年   532篇
  1995年   399篇
  1994年   289篇
  1993年   257篇
  1992年   258篇
  1991年   156篇
  1990年   135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86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41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75篇
  1979年   50篇
  1977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55篇
  1951年   6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采用脉冲电沉积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Ni-Cu合金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NiSO4ꞏ6H2O 200g/L,CuSO4ꞏ5H2O 1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2 g/L,柠檬酸钠80 g/L,糖精0.2 g/L,pH 4.0,温度25°C,搅拌速率30 r/min,平均电流密度40~120 mA/cm2,脉冲频率0~100 Hz,占空比20%~90%,时间30 min。研究了平均电流密度、脉冲频率和占空比对Ni-Cu合金镀层的元素组成、表面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得到较优的工艺参数为:平均电流密度40 mA/cm2,脉冲频率50 Hz,占空比60%。该条件下所得Ni-Cu合金镀层由质量分数分别为56.53%和43.47%的Ni和Cu组成,呈“菜花”状形貌,结晶细致、均匀,显微硬度为614.4 HV。  相似文献   
82.
倪辉  杨自力  钟珂  陶睿杨  谷雨倩 《化工学报》2020,71(3):1035-1044
基于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内热型超声雾化溶液再生系统(IH-UARS)的再生性能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充分的实验验证,通过研究不同内热量下IH-UARS的再生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寻求系统所需的最佳内热量并明确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IH-UARS系统存在最优的内热量范围,使其再生系统性能最佳;所需最优内热量随着再生溶液流量增大呈显著的对数增长,但受空气流量的影响较弱;在该研究中的标准工况下,IH-UARS所需最优内热量约为275~350 W。此外研究发现:内热量的增长有益于促进初始浓度较高的溶液进一步浓缩再生,如当IH-UARS中内热量增至800 W时,其初始浓度为36%的溶液比24%的溶液浓度增量指标改善幅度高37%。研究所得结果可对提高溶液再生性能及经济性提供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83.
张文静  李静  魏子栋 《化工学报》2020,71(10):4553-4574
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其空气电极催化层的设计,既要包含丰富的、易于接近的反应活性位,也要具备高度连通的电子、质子以及反应物、产物传质通道,因此电极必须具有特定三维几何结构形貌和有序分布的各功能化孔道,确保催化活性位得以充分利用以及反应可以连续进行。针对催化剂孔道的几何结构调控,本文调研了最近报道的一系列研究工作,从模板法、高温相变法、模板/相变复合方法以及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进行孔道设计等四种主要方法出发,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4.
杨文武  杜蓬娟  范伟  李想 《硅酸盐通报》2020,39(7):2134-2138
在天然海水侵蚀和冻融循环作用下,与普通混凝土对比,对掺加磨细矿渣(GGBS)海工混凝土的抗冻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的耦合性能(简称冻渗性)以及孔结构的细观性能进行了研究.用R值代表混凝土冻渗性指标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掺加磨细矿渣的混凝土,无论掺加引气剂与否,水胶比增大,R值逐渐减小;不掺引气剂,矿粉掺量增大,R值减小;掺加引气剂,矿粉掺量增大,R值增大;引气剂掺量增大,R值增大,但引气剂掺量超过一定极限,R值增长不明显;抗压强度等级在40~60 MPa范围内,其强度值与R值没有明显的规律性.MIP结果表明:掺加矿粉和引气剂的海工混凝土经过冻渗后,无害孔和少害孔的数量较多;R值与最可几孔径大小有明显的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85.
小型压水堆功率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86.
唐健  杨超  马丹 《新型建筑材料》2015,(3):53-56,75
采用ETAG 004:2013《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欧洲技术认证指南》中规定的静态泡沫块法,测试在单位面积上使用不同数量锚栓的岩棉板外保温系统的抗风压性能。通过试验可以得出:在混凝土墙体上单纯采用敲击式锚栓锚固岩棉板外保温系统时,拉伸强度可达12.9 k Pa;单位面积增加锚栓的使用量可以提高系统的抗拉承载力,但在不同条件下增加相同数量锚栓对系统抗风载能力提高的程度不同;在普通混凝土墙中,单纯锚固岩棉板保温系统破坏时,单个锚栓承载力平均值的最大值约为其拉拔承载力的50.3%。  相似文献   
87.
移动物流APP考虑到使用用户人群的特殊性,在设计时需要考虑使用的便捷性,因此从各个可能操作的界面出发,设计相关的操作界面。文中认为,一款覆盖提供运输计划、运输管理、GPS跟踪等服务的APP是行之有效的,货车司机可以利用APP随时随地与平台互动,对运输计划和运输任务进行管理和跟踪。平台也可以通过APP了解各个端点的位置信息,对运输任务进行追踪控制,同时也可以完成对货车司机的相关管理功能。  相似文献   
88.
摘要:为了研究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及腐蚀机制,采用失重法,宏观、微观腐蚀形貌分析,三维表面轮廓分析及电化学分析的研究方法,来表征腐蚀实验现象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00M超高强钢在中性盐雾环境中的腐蚀产物为FeOOH、Fe2O3、Fe(OH)3和Fe3O4;腐蚀速率随着腐蚀时间逐渐降低,腐蚀后期(72h)腐蚀速率降低50%;腐蚀初期以点蚀为主,点蚀坑通过横向扩展,逐渐发展为后期的均匀腐蚀,腐蚀表面形貌呈沟壑状;外腐蚀层对基体的保护能力很弱,Cr元素在锈层靠近基体的一侧偏聚使内腐蚀层具有一定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89.
为进一步摸清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能力建设现状,国家核应急响应技术支持中心建立了评估指标体系、评分标准,对依托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工业总医院)设立的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开展能力评估。评估重点包括政策法规、组织机构、预案方案、指挥控制、应急设施与装备、应急响应行动和培训演练等7项一级指标。通过评估,摸清了现状,查找了问题,同时对救援方案、物资装备配备及管理、培训演练等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分队能力建设以及核应急能力评估等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0.
Unreliable mobility values, and particularly greatly overestimated values and severely distorted temperature dependences, have recently hamper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c transistor field. Given that organic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OFETs) have been routinely used to evaluate mobility, precise parameter extraction using the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OFETs is thus of primary importance. This review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the various mobilities that must be determined for OFET applications, the relevant extraction methods, and the data selection limitations, which help in avoiding conceptual errors during mobility extraction. For increased precision, the review also discusses device fabrication considerations, calibration of both the specific gate‐dielectric capacitance and the threshold voltage, the contact effects, and the bias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ces, which must actually be handled with great care but have mostly been overlooked to date. This review serves as a systematic overview of the OFET mobility extraction process to ensure high precision and will also aid in improving future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