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电工技术   63篇
综合类   30篇
化学工业   42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8篇
建筑科学   51篇
矿业工程   15篇
能源动力   23篇
轻工业   32篇
水利工程   17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无线电   4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5篇
冶金工业   2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5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运用往复线性摩擦试验方法,搭配自制的摩擦试验夹具,模拟织造过程中氧化铝纤维束-筘齿的摩擦行为,研究加载力、预加张力和摩擦频率对悬空状态下氧化铝纤维束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载力的增加,氧化铝纤维束所受摩擦力及长丝断裂根数增加,摩擦系数减小;在预加张力为0.40 N时,氧化铝纤维束所受摩擦力和摩擦系数出现最小值,磨损程度也最小;在摩擦稳定阶段,摩擦频率增加,则氧化铝纤维束所受摩擦力先下降,后略有上升,当摩擦频率增加至5 Hz时,氧化铝纤维束的摩擦系数较1 Hz时增加18.7%,磨损程度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52.
53.
介绍了KQTG-165钻机底盘静液压传动系统的布置方式和液压原理,分析该设备的容积调速特性和DA阀控制方式,说明了静液压传动在井下无轨设备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杨宏宇  吴宁  王玉  朱超  张一帆  陈利 《材料导报》2021,35(23):23219-23228
缝合技术通过在预制织物的厚度方向引入增强纤维,能够将2D铺层复合材料变为准3D复合材料,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抗分层性能及耐损伤容限,在军事、民用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缝合技术需要缝纫机上下部件之间提供很大的操作空间,这对缝合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且缝合线之间存在互锁,往往会降低复合材料的面内性能,这些因素大大限制了其在高性能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生产制备中的应用.在此背景下,一种单边缝合新技术应运而生.Tufting缝合是一种单边缝合技术,是由Tufting缝合针携带缝合线从预制织物的一侧经过穿刺、退针运动后,将缝合线通过简单的摩擦作用留在织物内部,缝合线上几乎没有张力.这一技术节约了操作空间,降低了大型缝合设备的研发成本,同时减少了复合材料的成型缺陷,为异形大厚度织物的缝合提供了解决方案,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复合材料Z向加固技术.Tufting缝合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动化缝合技术、预制织物的成形技术以及Tufting缝合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技术三个方面.近年来,Tufting缝合复合材料的制件尺寸、复杂程度、制备和成型效率都得到大幅提升.然而,Tufting缝合技术在质量稳定性、效率以及制件结构和尺寸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实现广泛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Tufting缝合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Tufting缝合装置的类型和最新技术进展,分析了Tufting缝合过程参数对预制织物成形及性能的影响,归纳了Tufting缝合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及微观损伤的表征分析,最后提出了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55.
吴宁  杨洁  高杨  乔志勇  郑姗姗  裴晓园  焦亚男 《材料导报》2018,32(24):4374-4380
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和高温煅烧方法制备了“龟裂”TiO2纳米纤维/玻纤织物复合预制体,使用光学显微镜对TiO2纳米纤维片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采用径向法测量了含有不同厚度TiO2纳米纤维片复合预制体的渗透率,重点分析了层间“龟裂”纳米纤维片对玻纤织物预制体渗流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纺丝溶胶液用量为1.0~4.0 mL时可在玻纤织物表面制备出成型良好且附着力强的“龟裂”纳米纤维片;与空白玻纤预制体相比,复合预制体的主渗透率增加了2~3个数量级;复合预制体表现出的各向异性程度随溶胶液用量的增加呈增大的趋势,宏微观流动存在同步性,且随注入时间的延长,同步性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6.
基于弹性波理论,针对接触面非线性相互作用,建立了一个非线性刚度模型,利用接触应力描述非线性刚度特性。引入包含基波和谐波的一维复合波入射,在二阶微扰近似以及非线性边界条件下,给出了界面的反射波和透射波的表达式,得到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结合界面线性刚度和接触应力的幂律关系,定义了四个非线性系数。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固-固界面的非线性特性以及谐波对于接触应力的依赖性。  相似文献   
57.
使用自行合成的环氧改性水性聚氨酯(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进行表面处理,主要研究了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表面及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静态接触角等表征方法对比研究了二次上浆处理前碳纤维(CF)和处理后碳纤维(MCF)的表面形貌、表面化学元素组成和浸润性的变化,并通过单纤维破碎实验和短梁剪切法,研究了EWPU上浆剂对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EWPU上浆处理后碳纤维表面O/C值增加了39.13%,表面活性官能团的含量增加了14.97%,碳纤维与树脂的初始和稳态接触角分别减小了19.41%和20.59%,碳纤维/氰酸酯树脂复合材料的单丝界面剪切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分别增加了13.42%和14.29%。  相似文献   
58.
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电力谐波测量方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电力谐波测量方法,它用一个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替代模拟并行式谐波测量装置中的带通滤 波器,使各次谐波都可以用这个训练过的神经网络测量出来。阐述了该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的组成和训练方 法。对一含有谐波的畸变电流的仿真结果说明了这种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9.
SCR烟气脱硝过程中SO2和SO3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  宋蔷  李水清  姚强 《煤炭转化》2006,29(2):84-87
建立了同时测量烟气中SO2和SO3浓度的测量方法.采用三级收集系统对气体中的SO2进行收集,并采用离子色谱仪对吸收液中的SO3^2-和SO4^2-扣进行测量,以确定待测气体中SO2和S03的浓度.该方法测量SO2和SO2的误差分别为1.2%和-29.6%.采用该方法对自行制备的V2O5/WO3/TiO2催化荆催化还原NO和催化氧化SO2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脱硝率和SO2氧化率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增加.综合考虑脱硝和SO2氧化问题,最佳的烟气脱硝温度区间为310℃~400℃.烟气中的NH3和NO与SO2在催化剂表面竞争吸附,降低了SO2氧化率.  相似文献   
60.
针对目前生产装置中采用的PID常规控制策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模糊控制技术改善炼油装置难以控制回路的控制品质,提高装置自动投用率及装置操作平稳性,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并对相应的控制方案进行研究;最后,对改进措施加以实验验证,证明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