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轻工业   4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为了探究新型性诱剂微胶囊对甘蔗条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实现性诱剂使用的轻简化,特在湛江垦区设立了低空无人航施性诱剂微胶囊的相关实验。主要包括性诱剂对条螟种群动态监测、低空无人航施性诱剂微胶囊迷向干扰以及防治效果实验。实验分别在新植蔗、1年宿根、2年宿根等3种类型田进行,实验设性诱剂微胶囊处理及空白对照2个小区。实验结果表明:性诱剂对条螟具有良好的诱测效果。对新植和宿根蔗螟虫都具有明显的迷向干扰效果,持效期在14天左右。最终防治结果显示,性诱剂微胶囊迷向防治对3种类型田的虫节率相对降低30.37%~48.68%,螟害株率相对降低11.01%~18.89%,死尾率相对降低49.61%~66.71%。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道了我国甘蔗土栖害虫Alissonotum impressicolle Arrow抗药性监测结果。根据对广东顺德逢简、广东红旗农场、广西崇左3地虫源Rf虫群、Rh虫群和Rc虫群三龄幼虫的监测结果与敏感基线对比,在1991年,Rf虫群对辛硫磷、久效磷、克百威、氰戊菊酯和林丹分别产生了3.3、2.0、3.3、14.8和5.0倍的抗药性,Rh虫群对甲基异柳磷、氰戊菊酯和林丹分别产生了3.0、8.9和2.4倍的抗药性。在1996年,Rh虫群对辛硫磷、甲基异柳磷、甲拌磷和克百威的抗性分别为2.0、6.0、3.8和11.5倍。与1991年监测结果相比,Rh虫群对甲基异柳磷、克百威、辛硫磷和甲拌磷的抗性分别上升了3.0、9.6、2.0和2.7倍。在2009年,Rc虫群对辛硫磷、毒死蜱、特丁硫磷和克百威的抗性分别为2.2、6.5、119.1和6.4倍。在抗性治理研究方面,通过新农药化合物筛选和农药混配,筛选出10种生物活性优于对照药剂的新农药,特别是有5种新烟碱类药剂的生物活性高于对照药剂;农药混配研究中有15个混配组合的CTC150。文章还总结出一套快速、高效的甘蔗土栖害虫药剂筛选方法。作者认为,只有通过害虫抗性综合治理,减少农药用量和对化学防治的依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害虫抗药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利用蔗渣制备高取代度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渣为原料,经NaOH/H2O2水溶液体系预处理后,得到蔗渣纤维素。以氯乙酸钠为醚化剂,以85%乙醇水溶液为介质,经一次碱化、二次醚化反应后,制得了取代度(DS)为1.32的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和扫描电镜(sEM)等分析测试手段,对制得样品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羧甲基纤维素钠样品的粘度性能。  相似文献   
14.
甘蔗地下害虫生物防治技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甘蔗地下害虫的防治主要依赖于高毒、高残留农药,由此引起的抗药性、害虫再猖獗、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以及破坏生物多样性等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忧虑。探索一种更有效、更安全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文献综合归纳,阐述了应用病原微生物、病原线虫以及天敌昆虫等生物因子防治地下害虫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对甘蔗地下害虫生物防治的借鉴作用,探讨了甘蔗地下害虫生物防治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我国蔗田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长期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和肥料造成的。甘蔗是食糖生产的最主要原料,减少蔗田化学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和使用次数,加强研究开发环境友好型生产资料,是从根本上解决食糖农残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甘蔗产业植保技术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我国目前甘蔗有害生物为害状况及趋势分析,指出我国甘蔗产业在植保技术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预警监测系统不健全、防治措施单一化、甘蔗病害防治仍为空白、政府指导功能欠缺、基层植保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植保基础知识普及不够等。提出了甘蔗植保技术发展亟待解决的7个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SP003(新烟碱类)在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与几种常用药剂之间的比较以及持效期等方面进行了防治甘蔗螟虫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SP003使用剂量与防治效果之间存在正相关,即防治效果随使用剂量的增加而提高,处理剂量ai 600 g/hm2、900 g/hm2和1200 g/hm2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9.06%~71.83%、76.21%~83.23%和83.35%~84.07%。与常用药剂的防治效果相比,SP003显著优于辛硫磷和毒死蜱等2种低毒有机磷类杀虫剂;优于或相当于高毒有机磷类杀虫剂特丁硫磷;显著优于高毒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呋喃丹。  相似文献   
18.
甘蔗作为制糖工业原料,其加工路径单一,产业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较低。酿酒甘蔗种质的开发利用,能够为甘蔗生产提供多加工用途的甘蔗品种,提高甘蔗种植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优异酿酒甘蔗种质也可以有效发挥甘蔗种质资源库的作用和潜力,积极有效地保护现有甘蔗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开展了5种杀虫剂对笋横锥象甲成虫与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敌百虫、辛硫磷和毒死蜱的效果优于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和除尽。成虫室内试验结果表明:除尽效果最好,敌百虫效果最差,其它4种药剂效果介于2者之间。  相似文献   
20.
以甘蔗新品种粤糖03—373为材料,对其蔗茎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和决定系数分析。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有效茎数、茎长和茎径都呈极显著相关,但与有效茎数关系最密切。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蔗茎产量与其构成因子间存在着真实的线性关系。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有效茎数对蔗茎产量的直接效应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