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5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77篇
电工技术   157篇
综合类   102篇
化学工业   145篇
金属工艺   86篇
机械仪表   124篇
建筑科学   271篇
矿业工程   48篇
能源动力   17篇
轻工业   121篇
水利工程   48篇
石油天然气   40篇
武器工业   11篇
无线电   1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43篇
冶金工业   3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4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提高矿震监测系统定位精度,减少监测盲区,降低监测成本,基于分布式的思想,提出一种基于手机移动传感网络的矿震定位方法。首先以矿区附近工人及家属等使用的智能手机建立手机移动传感网络,其次对模拟震源点网格化,构建基于标准差的目标函数,提出改进的萤火虫寻优策略,并使用拐点回溯法以及手机移动传感网络排除离散点策略(EDPS)降低定位误差,最后通过矿震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手机移动传感网络无到时误差理想情况下,所有模拟震源点都能够准确收敛至震源位置,定位误差小于1 m。但手机相较于检波器到时误差较高,且定位误差与到时误差具有相关性,当手机到时误差为?1.0~1.0 s时,传统算法定位误差为216 m,无法实现高精度定位。通过研究目标函数值与定位误差间的关系,提出并使用拐点回溯法以及EDPS两种优化方法,算法绝对定位误差降低至73 m,当到时误差为?0.2~0.2 s时,绝对定位误差降低至17 m,定位精度提高76.1%。基于手机移动传感网络的矿震群智定位方法,为矿震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未来可考虑与井下微震系统联合,在节省监测成本、提高定位精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20 t电弧炉-AOD-LF-铸锭的生产工艺制备316L不锈钢,并通过LF钙处理与底吹氩的方法降低钢中夹杂物含量。其中喂钙量通过经验参数与热力学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运用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LF钙处理比例系数(实际喂Ca量/理论喂Ca量)1.65和2.95及喂Ca后软吹时间对钢锭中非金属夹杂物组成、分布及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316L不锈钢钙处理比例系数约为2.95,钙处理后钢液中夹杂物主要为铝酸钙类化合物和硅酸盐类化合物;延长软吹时间对于大尺寸夹杂物的去除效果显著;在0~25 min,随着软吹时间的延长,钢锭中夹杂物的数量减少,平均尺寸减小,最优的软吹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13.
超声波水浸探伤中探头距工件的最佳距离及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超声波在异型铝合金模锻件水浸探伤中,探头至工件表面最佳距离的确定及调整,并阐述了运用计算机技术、精密仪器和数控技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Co-LsX催化剂,分子筛经Co2+离子交换后,其骨架结构没有发生变化。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溶剂加入量及氧气通入速率等因素对苯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 h,Co-LsX与苯乙烯质量比为0.16,混合溶剂与苯乙烯体积比为5;V(O2)∶V(苯乙烯)=1.3 min-1。在此条件下苯乙烯转化率达到62.5%,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到57.1%。催化剂经6次循环使用后活性和稳定性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陈文兴  姚玉元  吴雯  张利  吕慎水  杜莉娟 《化工学报》2006,57(10):2481-2485
传统的织物化学镀工艺中,在织物表面形成贵金属钯催化剂需要敏化和活化两道工序,工艺复杂,质量不易控制,消耗大量的氯化亚锡和酸.本文研究探索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d溶胶活化一步法工艺取代传统化学镀敏化、活化两步法工艺,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PVP -Pd溶胶的制备条件,用 TEM观察了PVP-Pd溶胶的分散性,用SEM观察了施镀前后织物表面的形态.实验结果表明,PVP-Pd溶胶分散性良好,可成功应用于织物化学镀,优化了工艺,降低了成本,制得镍镀织物具有优良的导电和电磁屏蔽性能.  相似文献   
16.
首次利用现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了Zn-Ni合金共沉积的机理。通过研究Ni电极在NiCl2溶液与纯水中的拉曼光谱、Ni电极与Au电极在KCl溶液中的拉曼光谱以及这2种电极在NiCl2溶液中现场电沉积的拉曼光谱,并根据前人提出的理论,得出如下结论:Zn-Ni合金共沉积中存在着较易在电极表面放电的NiClad,使Ni沉积的过电位降低,促进了Ni的沉积,导致Zn的异常共沉积。  相似文献   
17.
将细小的CoX催化苯乙烯氧化悬浮体系与无机膜分离耦合,实现了反应的连续操作,考察了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结果和膜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分离过程不会对反应活性造成影响,操作过程中各因素对膜通量的影响归因于此条件下催化剂对膜孔的堵塞及其在膜表面的沉积程度,而超声是一个很好恢复膜通量的手段。在m(CoX)∶m(苯乙烯)=0.16、V(溶剂)∶V(苯乙烯)=3、反应温度100℃、停留时间6 h、搅拌速度800 r/min,跨膜压差0.03 MPa的条件下,苯乙烯的转化率达54.3%,环氧苯乙烷的选择性达到51.4%,苯甲醛选择性达到31.0%,膜通量为28.9 L/(m2.h)。  相似文献   
18.
以无机陶瓷管为支撑体、热塑性酚醛树脂为原料,经高温炭化制备了炭分子筛膜。用低温N2吸附的方法测定了炭分子筛膜的比表面积,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膜的形貌和厚度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膜的气体透过率以及气体的理想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关系:H2、CO2、O2、N2和CH4的透过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理想选择性α(H2/N2)、α(CO2/N2)、α(CO2/CH4)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而α(O2/N2)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90℃左右气体选择性达到最大。最后由阿累尼乌斯公式计算了气体透过炭分子筛膜的活化能,进一步说明气体透过机理为活化扩散。  相似文献   
19.
使用糠醇单体在多孔氧化铝管的内表面成功制备了炭分子筛膜。其制备采用了3种方法:(Ⅰ)将酸性催化剂加入到糠醇中使糠醇聚合,然后采用浸渍法涂膜;(Ⅱ)先将催化剂浸渍在支撑体上,然后将支撑体浸入到糠醇溶液中制膜;(Ⅲ)先将催化剂浸渍在支撑体上,然后将支撑体置于糠醇蒸汽中制膜。方法Ⅱ制备的炭膜质量最大。方法Ⅲ制备的炭膜质量次之,方法Ⅰ制备的炭膜质量最小。方法Ⅲ制得的炭膜具有最好的气体选择性,CO2/N2的理想选择性为79.3,O2/N2的理想选择性为10.6,方法Ⅰ、Ⅱ制得的炭膜的气体分离性能相近,CO2/N2的理想选择性为20,O2/N2的理想选择性为6。  相似文献   
20.
煤中矿物对水煤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煤中矿物质的赋存状态及其对煤炭成浆性的影响。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不同矿物对水煤浆流变特性和稳定性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