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1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53篇
金属工艺   30篇
机械仪表   54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17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64篇
水利工程   20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26篇
自动化技术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利用RT-PCR技术,首次从甜荞(Fagopyrum esculentum)中克隆得到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的cDNA ORF序列,命名为FePAL。该序列长2169bp,编码722个氨基酸,与其他植物PAL基因同源性较高,为80%~97%,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PAL酶活性中心特征序列GTITASGDLVPLSYIA和多个脱氨基、催化活性位点。系统发育树表明,甜荞PAL基因与苦荞PAL基因聚类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反应条件对稀土精矿络合浸出废液合成的冰晶石中硅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酸浓度4.0mol/L、氯化铝浓度1.5mol/L、反应时间120min、液固比301、搅拌速度300r/min和85℃条件下,硅的浸出率达到了35%以上,冰晶石中的硅确实是络合浸出过程进入溶液中的。  相似文献   
73.
通过对直流系统从产生、检测、排除、分析、研究等环节对直流系统接地故障进行较全面的阐述与研究,探讨更为有效的查找和排除直流接地故障的方法,对提高变电站运行可靠性,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4.
综述了多孔硅的制备方法、形成机理和多孔硅的光致发光机制,以及为改善多扎硅的发光特性而采取的一些措施,最后概述了多孔硅发光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75.
以聚醚多元醇(N210)为软段、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硬段、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性扩链剂,合成了环氧树脂(E44)改性水性聚氨酯复合乳液。分别利用FTIR、DSC、TG、X-射线衍射等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76.
构思了新一代冷连轧机组高速滚筒分切飞剪的结构,对现有分切飞剪的结构进行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新一代冷连轧机组高速滚筒分切飞剪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77.
根据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原理设计了一套一体化反应器,并在其中分别投加普通生物悬浮载体和双室悬浮载体,以研究两者对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HRT下、温度控制在20~30℃和pH为6.5~7.8时,双室悬浮载体对污水总氮的平均去除率比普通生物悬浮载体的高近10%;但是两者对总磷及COD的去除效果相近,且对COD的去除效果较好,平均去除率在90%以上;Grau模型计算表明,HRT为12 h时,反应器中投加双室悬浮载体后的污水底物降解常数最大(2.18)。因此,把双室悬浮载体及其一体化反应器用于污水的同步脱氮除磷是一种高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8.
通过组织匀浆法分离红豆杉(Taxus chinensis)根、茎、叶3个部位的内生放线菌,采用滤纸片法初步研究了内生放线菌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并对抑菌活性明显的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得到内生放线菌55株,抑菌活性试验中共有21株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占全部分离菌株的38.2%,其中4株具有明显的抑菌活性。经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3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1株为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sp.)。  相似文献   
79.
[目的]对留兰香挥发油的组分及抗菌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留兰香挥发油的组分进行初步分离,采用扩散法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留兰香挥发油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以石油醚:乙酸乙酯(V:V=6:1)为层析液时,留兰香挥发油的分离效果最好,分离出4种主要物质;留兰香精油对3种试验菌株的抑菌性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d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50,1.00,3.50μl/ml.[结论]留兰香挥发油具有抑菌作用,这为综合开发留兰香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0.
综述了氧化铈在玻璃中的澄清、脱色、着色以及紫外吸收方面的机理和应用.氧化铈在玻璃中可以单独作澄清剂脱色剂使用,但如果与其它着色剂澄清剂混合使用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氧化铈本身的着色能力很弱,常与其它着色剂混合使用,提高玻璃的颜色饱和度,它是非常理想的紫外线吸收剂,在防紫外线玻璃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