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9篇
轻工业   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生物与化学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表面活性剂(DSB)与化学表面活性剂重烷基苯磺酸盐ZW1、重烷基苯磺酸盐ZW2及α 烯烃磺酸盐(XT)的复配,对复配前后的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界面张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表面活性剂DSB与重烷基苯磺酸盐ZW1和α 烯烃磺酸盐XT复配后可以显著降低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与ZW2复配也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乳状液粒径大小和分布与乳状液乳化特性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得到优良乳化特性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以乳液平均粒径及分布为考察指标,研究了碱提温度、碱提时间、NaOH浓度和pH单因素对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乳状液粒径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方法对麦麸阿拉伯木聚糖的碱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碱提温度85 ℃、碱提时间180 min、NaOH浓度0.15 mol/L、pH4.3条件下,所提取麦麸阿拉伯木聚糖平均粒径为(0.4859±0.009) μm低于阿拉伯胶的(0.5494±0.013) μm,并具有相近的分布指数(0.147±0.015,0.113±0.016,p>0.05)。因此,通过优化提取条件,制备具有优于或接近阿拉伯胶的乳化性质的麦麸阿拉伯木聚糖是可行的,为阿拉伯木聚糖的工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加工助剂HT42L在轿车子午线轮胎胎侧胶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在胎侧胶中加入2份加工助剂HT42L,胶料的门尼粘度降低,挤出性能改善,撕裂强度、弹性和耐屈挠性能提高;轮胎的合格率提高,耐久性能和高速性能较好。使用加工助剂HT42L有利于轮胎企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4.
对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在质量检测中出现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纳,提出解决办法,以提高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消除质检工作中的检测差异。  相似文献   
15.
节能降耗是中国发电行业当前发展的主要方向。撞击流在撞击的瞬间能够产生极大的相间相对速度,并形成一个相对狭窄的高度湍动区,能够极好地提高热、质传递。撞击流的这种性质可被广泛应用于发电行业的相关领域,尤其是在燃烧、干燥、污水处理、脱硫脱硝、煤气化、除尘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简述撞击流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撞击流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就撞击流技术在发电行业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以期为撞击流技术在发电行业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阿拉伯木聚糖粗提物均会残余一定量的蛋白质,这些交联或游离的蛋白质会影响阿拉伯木聚糖的乳化性、溶解性、凝胶特性、成膜性等诸多特性。文章以粗提取阿拉伯木聚糖的蛋白质含量为考察指标,研究了温度、时间、NaOH浓度和pH值对碱提麦麸阿拉伯木聚糖中蛋白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碱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反应时间120 min、反应温度90℃、NaOH浓度0.25 mol/L、pH值3.8条件下,阿拉伯木聚糖具有最小的蛋白含量(6.339±0.31)%。  相似文献   
17.
石油羧酸盐与重烷基苯磺酸盐复配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石油羧酸盐与重烷基苯磺酸盐复配后的体系在弱碱(Na2CO3)条件下分别与大庆采油三厂和大庆采油六厂的油水发生作用,对体系的界面张力性能和模拟驱油效率进行检测,同时进行了体系界面张力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该复配体系具有优良的界面张力,模拟驱油效率达20%左右,稳定性良好,并且可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8.
以花生壳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碱法提取木聚糖,单因素实验选取因素和水平,根据Box-Benhnken实脸设计原理,用Design-Expert软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碱浓度7%、处理时间80min、固液比1:16、温度78.1℃、超声功率120W,经验证实际测定木聚糖提取率为56.43%,与预测值57.13%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张鹏龙 《电子技术》2023,(3):182-183
阐述C语言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探讨C语言课程的教学实践,包括C语言学习目的、授课模式、设置练习并增加实践、培养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设置合适的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