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1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35篇
建筑科学   32篇
矿业工程   9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32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12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9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为研究岩石孔隙对电脉冲破岩的影响规律,以电脉冲作用下岩石电场强度为评价指标,推导了岩石孔隙电场强度数学模型,建立了电脉冲作用下岩石电场强度二维模拟方法,开展了电脉冲破岩影响规律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孔隙的存在会引起岩石电场畸变,孔隙与岩石基质交界处的电场强度最大,电脉冲击穿将首先发生在孔隙边缘处;岩石孔隙数量越多、间距越小,电场强度越大;孔径、孔隙形态及方位对岩石电场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孔隙与电场线的有效作用面越大,电场强度越大,岩石越容易发生击穿破坏。高孔隙度的砂岩比低孔隙度的大理岩更容易被电击穿,砂岩样本的击穿概率同样随孔隙度的增大而升高。研究成果明确了孔隙对电脉冲破岩的重要影响,对于认识电脉冲破岩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2.
气液混输条件下,密封腔内的含气率较高将会使得密封液膜中有气体进入,从而导致密封环出现“失稳”现象。为探讨含气介质对机械密封性能的影响,通过建立端面螺旋槽型液膜模型,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端面液膜中气液两相分布及机械密封密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内气相体积分数随气泡直径的减小而增大;不同入口含气率下密封端面两相分布规律相近,含气率较高的位置出现在槽根半径处;随着含气率、转速、压差的升高,〖JP2〗槽根处的压力随之升高,从而影响密封性能;在相同含气率、转速及压差下,随膜厚的增加,泄漏量增大,开启力减小,且较小的膜厚对工况参数的改变更为敏感,槽深与膜厚的相关性较强,优化机械密封结构时需综合考虑两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3.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潜力区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准噶尔盆地二叠系泥页岩分布、页岩气储层特征及潜力区优选,通过常规油气井岩性识别、样品实验数据和文献资料,分析了研究区页岩储层的分布面积、埋深、累计厚度、脆性矿物含量、孔隙度、渗透率、TOCRo、生气强度等参数。结合页岩气储层评价的最新观点,以国内外页岩气商业开发成功案例区的相关数据为对比依据,识别出盆地西北部玛湖凹陷至盆1井西凹陷一带和东南部的阜康凹陷-北三台斜坡一带为2个优势区块。根据研究区页岩气实际储层特征,综合考虑“木桶短板效应、补偿效应、风险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有利区选择原则,最终将玛湖凹陷至盆1井西凹陷评价为首选有利区,阜康凹陷-北三台斜坡一带评价为次有利区。该研究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页岩气的后续勘探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4.
借鉴日本在世博会能源规划方面的经验和技术数据,对2010年上海世博园能源系统和能源基础设施提出了基本规划理念。根据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对上海世博园区会展期间和后续利用时的最大空调供冷负荷及其分布作了估算,提出了能源中心的3种方案,并对共同沟等能源基础设施的规划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45.
基于原位反应原理,采用机械合金化(MA)和热等静压(HIP)制备工艺制备了Y2O3质量分数为3%的弥散强化铜基复合材料(ODS-Cu)。实验探讨机械合金化进程中材料微观结构和物理性能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Y元素和CuO原位氧化剂可通过反应生成Y2O3弥散颗粒,且Y2O3颗粒含量不受机械合金化进程的影响。在机械合金化初期,富Y颗粒的破碎、球磨颗粒的碾压及冷焊起主要作用,导致球磨尺寸增大;而机械合金化后期固溶元素主导晶格畸变,并且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球磨杂质会引入到Cu基体中,进一步导致硬度升高。64 h的样品综合性能较好,既实现了元素的均匀分布,又避免了过量Fe杂质的引入。  相似文献   
246.
247.
光混沌信号受限于光纤中的色散和非线性效应,难以实现远距离同步。同时,由于光注入混沌同步采用纯光域信号处理,无法与现有通信系统中的电域非线性补偿融合。因此,从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出发,提出色散管理与基于光域的非线性管理相融合的技术方案,实现激光混沌远距离同步。然后,详细研究了不同传输距离、不同注入强度下的同步和传输特性。结果表明,在传输距离为1000 km、注入强度为0.5 mW情况下,系统能够实现信息速率为1 Gb/s的保密通信,同步载波相关系数能够达到0.97以上。  相似文献   
248.
枯沼 《轻兵器》2023,(1):22-27
<正>苏联成立后,战机采用的第一挺航空机枪是PV-1机枪(详见本期《苏联航空机枪基石——PV-1航空机枪》),但该枪射速较低,于1932年逐渐被采用转膛结构的施卡斯机枪取代。为了达成作战目的,施卡斯机枪配用哪些枪弹?施卡斯(Sh KAS)航空机枪是苏联于1932年定型的一种使用7.62×54mm R枪弹的航空机枪,其采用转膛结构,射速可高达1800发/分。极高的射速无疑对枪弹设计提出较高要求。本文主要介绍施卡斯航空机枪使用的各类枪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