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2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53篇
电工技术   68篇
综合类   132篇
化学工业   165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55篇
建筑科学   97篇
矿业工程   63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37篇
水利工程   43篇
石油天然气   41篇
武器工业   10篇
无线电   65篇
一般工业技术   74篇
冶金工业   21篇
原子能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14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李冬  臧充光  刘帅  焦清介  解娜 《塑料》2006,35(1):26-28
以十溴二苯醚、三氧化二锑为阻燃剂,对包装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制品的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并用氧指数测试仪和万能试验机评价其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DBD-PO/Sb2O3/LDPE体系中,两种阻燃剂之间明显存在协同阻燃效应,极限氧指数大幅度提高;其力学性能也达到了相应的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2.
水质条件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研究水质条件对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含量的影响,采用16个SBR反应器研究同周期内基质利用阶段与基质匮乏阶段EPS含量的变化以及总氮质量浓度、IC/TN、COD/TN对于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EP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周期内,基质利用阶段的EPS含量不断升高,基质匮乏阶段EPS含量不断降低;总氮质量浓度为35~280 mg/L时,提高总氮质量浓度可以提高EPS的含量,总氮质量浓度280 mg/L时EPS含量有所减少;IC/TN为0.01~0.2时,EPS及其各组分含量随无机碳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增加,IC/TN0.2时,无机碳质量浓度对于EPS及其各组分含量无明显影响;COD/TN0.5时,有机物对于EPS含量具有促进作用,COD/TN0.5时,有机物的提高对于EPS含量有抑制作用.在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工艺的实际运行过程中,应避免过长的基质利用阶段与基质匮乏阶段,总氮质量浓度应保持在150~210 mg/L,无机碳质量浓度应保持在IC/TN为0.1~0.2,有机物质量浓度应保持在COD/TN0.5.  相似文献   
13.
用R4分别在纯棉织物、丝光棉、CVC上进行整理,用量为50 g/L~90 g/L;手感可达5级,柔软、滑爽、细腻,肤感强;黄变和色变小;亲水性小于1 s,能达到"瞬间亲水"。与市售柔软剂相比手感高半级以上,亲水性好。同时,R4稳定性好,配伍性强。  相似文献   
14.
缺氧/好氧和协同控制DO/HRT工艺对亚硝化的影响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比较协同控制DO/HRT和缺氧/好氧两种运行方式对亚硝化的影响,在常温(18~22℃)下,采用两组2级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1#采取协同控制DO/HRT的启动和运行方式,2#采取缺氧/好氧的方式,分别比较两种方式在亚硝化的启动时间、稳定运行效果、曝气能耗、对进水NH4+-N质量浓度下降的适应性以及污泥沉降性能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2#分别用了26和41 d实现了亚硝化;在以原水经AO除磷出水为进水时(NH4+-N质量浓度35~43 mg/L),两种运行方式亚硝化效果均较好,但缺氧/好氧的运行方式节省了约20%的曝气能耗.当进水NH4+-N质量浓度由43 mg/L下降到27 mg/L时,1#亚硝化失稳,最终亚硝化率下降到67.39%,而2#亚硝化较稳定,亚硝化率保持在88%以上;1#和2#在整个过程中污泥沉降性能良好.利用协同控制DO/HRT的方式启动亚硝化,随后转变为缺氧/好氧运行,有助于亚硝化的快速启动和稳定运行,并能节省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探究不同厌氧运行方式对亚硝化恢复的影响,在常温(20±2)℃下,采用两组两级连续搅拌反应器(CSTR)1#和2#,实验分为S1、S2和S3三个阶段.在S1阶段1#采用厌氧/厌氧运行(两级DO均为0~0.1 mg/L),2#采用厌氧/好氧运行(两级DO分别为0~0.1和0.6~0.8 mg/L);在S2阶段1#转变为好氧/好氧运行(两级DO分别为0.2~0.4和0.6~0.8 mg/L),2#保持厌氧/好氧不变(两级DO分别为0~0.1和0.6~0.8 mg/L);在S3阶段,研究恢复后亚硝化的稳定性,此时1#、2#两级DO均为1.0~1.2 mg/L.分别对此过程中亚硝化的恢复时间以及恢复后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的恢复时间比2#缩短了12 d,但当溶解氧增加到1.0~1.2 mg/L时,2#恢复后的亚硝化更稳定.先厌氧/厌氧(两级DO均为0~0.1 mg/L)后好氧/好氧运行(两级DO分别为0.2~0.4和0.6~0.8 mg/L),有利于亚硝化的快速恢复,恢复后转变为厌氧/好氧运行(两级DO分别为0~0.1和0.6~0.8 mg/L)有助于亚硝化的长期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风机是石油化工企业常用的一种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输送气体、给予气体能量的机械,是石油化工企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使用的重要设备。本文对风机在石油化工生产运行过程中出现振动的故障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城市社区信息管理系统采用MVC模式进行设计,系统涉及到社区管理的各个方面,从居民基本信息管理,到外来人口统计等,都通过信息管理系统来得到高效的运行,系统实现了对整个居民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无纸化。整个系统使用户操作起来简便快捷,有效的减轻社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与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MBR-SNAD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效能及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考察基于膜生物反应器(MBR)的同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NAD)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在SNAD工艺稳定运行的MBR中逐步加入生活污水,同时微调曝气量及HRT等参数,考察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通过物料衡算计算不同阶段反应器内的脱氮路径,同时通过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了微生物种群特征.结果表明,MBR-SNAD工艺可以实现生活污水中C、N及SS的同时高效去除,总氮去除负荷达0.65 kg/(m3·d),出水氨氮小于5 mg/L;COD去除率达87%,出水COD小于50 mg/L;浊度去除率达99%,出水浊度在1 NTU以下,SS在10 mg/L以下,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反应器中存在约12%的反硝化脱氮和88%的全程自养脱氮(CANON),实现了异养脱氮和自养脱氮的协同合作.好氧氨氧化菌、厌氧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共存于系统内.MBR-SNAD是处理生活污水的适宜工艺.  相似文献   
20.
MBR-CANON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快速启动及群落变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全程自养脱氮工艺(CANON)处理生活污水的可行性,在常温膜生物反应器(MBR)中,保持进水氨氮不变,采用逐渐缩短水力停留时间(HRT)的策略在限氧条件下快速富集氨氧化菌(AOB),之后减小曝气量并进一步缩短HRT富集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并通过DGGE技术分析不同阶段的种群变化.结果表明:CANON工艺在78 d内成功启动,总氮去除率达80%,总氮去除负荷RNR达0.95 kg·m-3·d-1;将该工艺应用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实现了COD和氨氮的同时高效去除;微生物群落发生了较大变化,稳定运行的反应器中氨氧化细菌为亚硝化单胞菌属(Nitrosomonas),厌氧氨氧化菌为Candidatus Kuenenia stuttgariensis.MBR-CANON工艺可以有效应用于常温生活污水的脱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