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4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76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细颗粒碰撞聚团过程进行受力分析,提出了一种流化床中粘附性颗粒聚团和破碎的力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求出了不同类型粘附性颗粒流态化时聚团的大小.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测定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2.
利用横向旋转磁场发生器研究了铁颗粒以及铁-不锈钢混合颗粒的流态化特征.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了铁颗粒成链自旋.研究表明,旋转频率、磁场强度和添加铁颗粒的比例是影响流化质量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横向旋转磁场的旋转频率和磁场强度对铁颗粒及铁-不锈钢混合颗粒的最小流化速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3.
主要阐述了粘附性颗粒流态化特性(初始流化速度、床膨胀、塌落)及聚团流化过程,提出了粘附性颗粒流态化的机理是聚团流化.并对近年来国内外在预测聚团大小、床层结构模型、改善粘附性颗粒流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4.
高密度下行床内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设计的一套下行循环流化床内进行了低气速、高浓度下行床内颗粒浓度的分布研究。实验分别采用了硅胶和FCC颗粒,在床层截面平均浓度最高到12%范围内进行了下行床不同截面上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的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床层颗粒浓度对稀相中心区、环形浓相区浓度径向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同一截面,随着床层颗粒平均浓度的增加,浓度分布趋于均匀;在截面平均浓度相近,浓度的径向分布沿轴向从上到下逐渐趋于均匀。颗粒的相对浓度的最大值随截面平均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在径向的位置基本不变。实验还发现,床层截面平均浓度的增加,浓相区内颗粒浓度的分布更均匀,而对稀相区内颗粒浓度分布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相容剂LLDPE-g-MAH的制备及其对LLDPE/PA6共混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线型低密度聚乙烯接枝马来酸酐的反应.采用正交实验方法考察了引发剂用量、单体浓度、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等对接枝反应的影响,优选出了接枝条件.将LIDPE-g-MAH作为一种增容剂加入到LLDPE/PA6共混体系中,考察了ILDPE/PA6共混体系中各相的相容性及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LLDPE-g-MAH能有效地增强LLDPE/PA6共混体系两相界面的相互作用,改善ILDPE和PA6的相容性,为效果较好的增容剂.  相似文献   
26.
浅论过程工程的科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工程的原理和知识已经应用于冶金、材料、能源、环境、生物等过程加工领域,因此化学工程可以更名为过程工程. 化学工程现有的三传(动量传递、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一反(化学反应)理论仍然是过程工程的主要基础理论,但必将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过程工程基础理论.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测试技术的迅速发展,过程工程的研究范围将向下深入到观测和预测微观与介观尺度的结构和界面,向上扩展到宏观尺度的设备和工厂的系统集成,必将涉及结构、界面与多尺度问题. 传统的平均方法忽视不均匀结构与界面的影响,造成对结果预测的偏差和放大困难,应当用考虑不均匀结构和界面影响的多尺度方法取代. 此外,当前人类正面临能源和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问题的挑战,过程工程的绿色化和集约化已成为各国科技界关注的焦点. 在过程工程的研究中获得的有关结构、界面、多尺度、绿色化和集约化的重要原理和方法将成为过程工程基础理论的新内容.  相似文献   
27.
陈恒志  李洪钟 《化工学报》2005,56(8):1456-1461
在自行设计的一套高密度下行循环流化床中(80 mm ID, 高5.6 m),对下行床内相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稀密两相时间分率的径向分布中心区域比较均匀,变化范围在10%~20%之间;轴向密相尺寸在十几毫米之间,密相内颗粒平均浓度为床层浓度的1.7倍,稀相颗粒浓度约为平均浓度的40%.在下行床中,稀密两相的转变是一渐变过程,而提升管内两相的转变是突变.通过比较高密度下行床与高密度提升管内密相特性,发现下行床内的密相因停留时间短、尺寸小和密度低而难以观察到.  相似文献   
28.
α-Fe金属磁记录粉表面化学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属磁记录粉表面包覆硅烷偶联剂(KH550)可以明显改善其氧化稳定性.采用TEM,FT-IR TG-DSC,Mossbauer,EXAFS以及VSM等分析方法,研究表面有机物结构以及表面吸附有机薄膜对金属粒子本身原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物分子一方面与粒子表面氧化层发生较强的化学键合作用形成Si-O-Fe,表面有机物薄膜影响粒子表面Fe原子、电子状态;对粒子基体中Fe原子的第二近邻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而对第一近邻结构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9.
本文综述了一种新型的流-固相处理技术──磁场流态化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着重介绍了磁场流态化的发展历史,磁场对流态化行为的影响,磁稳床的传质及传热特性,磁场流态化技术的理论研究;在应用研究方面重点介绍了其在粉体输送、稀有矿物分离、废气除尘和强化化学反应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0.
用Gibbs自由能最小法计算了在不同温度下,不同体系的碳氢化合物裂解的平衡组成。考察了不同压力和温度下,以甲烷、乙烷和苯为原料时系统中主要组分的浓度随反应条件的变化;改变了等离子体工作气的种类,考察了工作气对平衡组分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低温裂解碳氢化合物有利于生成固体的碳,在很高温度下,体系中仅有气相碳、氢自由基等组成,容易形成纳米碳管和纳米碳球;热裂解时使用氮等离子体将产生大量的毒气,而使用空气等离子体可以适当减少毒气的生成,但是纳米碳球和纳米碳管的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