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21篇
轻工业   88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离子膜法甘氨酸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离子膜法甘氨酸生产新工艺,该分离新工艺不存在甲醇污染,使用洁净能源-电力,降低能耗50%,新工艺操作方便,成本低,三废少。  相似文献   
32.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基础课程之一,是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之一。根据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结合浙江科技学院办学特色和生物工程专业的特点,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作了探索,并且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和外聘客座教授现场讲课等方式,对促进本课程的教学做了初步的尝试。从学生评教和问卷调查情况来看,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3.
介绍了超滤、纳滤、反渗透、离子交换膜分离、渗透汽化、气体分离、膜蒸馏、亲合膜分离、膜生物反应器等膜技术在生物工程中应用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34.
异丙醇在催化转移氢化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催化转移氢化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异丙醇作为有机氢源应用于催化转移氢化反应,包括有机物中含碳不饱和键的还原,含氮、硫不饱和键的还原和无机盐中不饱和键的还原等。综述了各个不同类型的催化转移氢化反应的反应式,并列出了反应的催化剂,最后对异丙醇在催化氢转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5.
用醇溶蛋白提取剂提取了300个水稻品系的醇溶蛋白,紫外吸收法测定了水稻种子中醇溶蛋白的总含量。发现水稻醇溶蛋白的总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多态性。大部分水稻品系醇溶蛋白总含量在2~6 mg/g这个范围,占所测水稻品系总数的72.0%;醇溶蛋白总含量在16 mg/g以上的水稻品系很少,占所测水稻品系总数的1.0%;醇溶蛋白含量最高的为来自台湾的编号为T-9598的品系,总含量达23.73mg/g;含量最低的是来自古巴(Cuba)的编号为C-5360的品系,总含量仅为0.35 mg/g。本研究有助于筛选醇溶蛋白含量高的水稻品系,也可为水稻醇溶蛋白多态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6.
为降低构树叶中单宁含量,采用蒸汽爆破、球磨等方式对构树叶进行预处理,以抗营养因子单宁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枯草芽孢杆菌、乳酸菌和酿酒酵母菌的复合菌固态发酵构树叶制备蛋白饲料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汽爆压强1.4 MPa,维压时间90 s;球磨时间20 min;发酵时间4 d,含水量60%,发酵温度32.50 ℃,酿酒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1:1:1。构树叶经发酵、汽爆后发酵和球磨发酵后发酵单宁含量分别降低了36.2%、39.5%和60.5%;粗蛋白含量分别增加了23.59%、10.28%和7.84%;粗灰分含量分别增加了16.7%、31.80%和24.23%;粗纤维含量分别降低了15.33%、12.32%和7.85%。构树叶的钙含量为2.70%,经发酵后钙含量无明显变化,经汽爆发酵后和球磨发酵后分别增加了23.33%和22.22%(P<0.05),预处理和发酵对磷和粗脂肪的含量几乎无影响,磷含量约为0.3%,粗脂肪含量约为2.4%。原料发酵、汽爆发酵和球磨发酵的酶活力分别高达41.43、44.77和65.10 U。球磨发酵降单宁效果要远远优于汽爆发酵和原料发酵,原料发酵的蛋白增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7.
以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为原料,发酵制备蓝莓酵素,研究其发酵过程中总花青素、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变化,以及体外抗氧化能力变化情况,并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初步探究其抗氧化的相关机制。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总花青素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于发酵第50 d时,达到了0.52 mg/mL,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均于第300 d时达到最大值2.81、3.17 mg/mL;1, 1-二苯基-2-苦苯肼(1, 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均呈现先快速增长后趋于平缓的变化趋势。蓝莓酵素能够延长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增强其在双氧水刺激下的氧化应激能力,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力,并且降低线虫体内活性氧和丙二醛含量,该结果表明蓝莓酵素可能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力来减缓秀丽隐杆线虫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38.
采用两步发酵法制备枳椇子黄酒(Huangjiu fermented with Hovenia dulcis Thunb, HFH),检测其理化指标并评价其抗氧化能力。为探究其抗氧化原因,比较了浸泡型和发酵型枳椇子黄酒中总酚、总黄酮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一步分析主要活性成分二氢杨梅素和杨梅素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发酵型枳椇子黄酒属于特型半干黄酒,具有药香,苦味和涩味有所改善,口感更佳。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及还原力分别为0.727、33.60、9.07、0.823 mg VC/mL,均高于普通发酵黄酒。经比较发现发酵型枳椇子黄酒中总酚含量为1120.20 mg/L,显著高于浸泡型(P<0.05),总黄酮含量为217.20 mg/L。发酵型枳椇子黄酒中二氢杨梅素含量为235.66 mg/L,显著高于浸泡型(P<0.05),杨梅素含量为16.12 mg/L。发酵法制备枳椇子黄酒,可以提高黄酒中总酚含量,富集了二氢杨梅素,使其具备良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39.
采用瞬时压榨法、液压法与正己烷浸提法提取‘凤丹’牡丹籽油,研究不同方法对牡丹籽油的出油率、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组成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己烷浸提法(31.26%)、瞬时压榨法(14.27%)和液压法(7.81%)三者出油率相互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瞬时压榨法和液压法对牡丹籽油碘值差异无显著影响(p 0.05),对皂化值有极显著性影响(p 0.01);正己烷浸提和液压油脂的水分及挥发性成分含量和过氧化值显著高于瞬时压榨油脂(p 0.05),而正己烷浸提油脂的酸值极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 0.01)。在主要成分组成方面,三种方法得到的牡丹籽油棕榈酸、亚油酸、角鲨烯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 0.05),正己烷浸提牡丹籽油中硬脂酸和油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p 0.01)。瞬时压榨法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30.98%,显著高于液压(23.22%)和正己烷浸提法(15.98%)(p 0.01);β-谷甾醇以瞬时压榨法最高,三种方法之间差异极显著(p 0.01)。抗氧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瞬时压榨牡丹籽油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略高于液压法,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则相反;液压牡丹籽油在270~450 nm范围内吸光度值高于其他两种方法,表明了其良好的防晒效果。生产中可先用瞬时压榨法或液压法对牡丹籽进行提取,再结合正己烷对油饼进行浸提,可获得高活性成分的油脂,并提高提取率。  相似文献   
40.
高效膜分离技术在啤酒工业中的应用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建卫  崔艳丽 《食品科学》2002,23(9):155-157
探讨了不同膜分离技术在啤酒工业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包括微滤、反渗透、渗析、超滤、液体除气膜、气体分离膜等膜分离技术在啤酒无菌过滤、生产鲜生啤酒、生产无醇啤酒、酵母液中啤酒回收、高浓啤酒黧用水除氧、空发制氮取代空气或二氧化碳气等方面的应用和进展。表明了膜分离技术以其高效率、无相变、低耗能、无三废、投资少等特点,在提高啤酒的品味、品种、品质和产量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