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7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8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20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为了确保冰淇淋预拌粉的安全性,将HACCP体系应用于冰淇淋预拌粉的生产中.[方法]分析了生产各环节中的潜在危害,确定了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制订了监测方法、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和记录;探讨了在冰淇淋预拌粉生产过程中通过引入HACCP卫生安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及产品卫生安全的优越性和可行性.[结果]在冰淇淋预拌粉生产中引入HACCP体系,使生产流程得以标准化、模块化,提高了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管理水平,同时也使得企业信誉得到有效提升,为产品的安全提供了可靠且有力的保障.[结论]将HACCP体系应用于冰淇淋预拌粉的生产中对于当前预拌粉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2.
王岩  秦利平  何金星 《山西建筑》2012,(21):173-174
为确保路基的安全和稳定,选择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DK1003+555.0~DK1003+751.7段路基进行了岩溶注浆试验,在注浆后采用高密度电法勘探进行了岩溶注浆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溶蚀、空洞、裂隙、不均匀体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充填,采用的注浆措施可行、灌浆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岩溶地段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3.
聚丙烯酰胺/有机钛冻胶压裂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占春  秦利平 《油田化学》1995,12(4):328-331
本文报道了聚丙烯酰胺/有机钛冻胶人的配方筛选,使用性能评价及在胜利油田现场应用的效果。该压裂适合地温100-150℃的低渗透油层的压裂改造,在中高含水油藏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六方纤锌矿结构的Sb3+掺杂ZnO纳米荧光粉,并系统研究了不同Sb3+掺杂浓度、不同煅烧温度和时间对其发光性能的影响.借助于XRD、SEM、荧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粉体的相组成、形貌及其光致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Sb3+样品的粒度小于未掺杂样品的粒度,当Sb3+掺杂浓度小于3%时,ZnO:S...  相似文献   
45.
钾长石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湘西某钾长石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在焙烧过程中,通过添加低熔点的碳酸钾作助熔剂,使钾长石的熔解在助熔剂的液体状态下进行,在增加反应的接触面积的同时生成了一种在酸性介质下易溶的化合物,从而有效的提高了钾长石的分解能力。在浸出过程中,采用了先水浸后酸浸的方式。由于焙炒本身呈碱性,先水浸有利于降低其pH值,使得后续的酸浸可在保持酸度不变的情况下提高钾长石的分解率。本试验主要考察了焙烧过程中助熔剂与矿石的物料配比、焙烧温度、焙烧时间以及硫酸浸出过程中酸浸液固比、硫酸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等因素对钾长石分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控制助熔剂碳酸钾与钾长石的质量比为0.7,在950℃下焙烧1.5h后所得的物料,用3mol/L硫酸在室温下浸出1h,控制液固比为3∶1,钾长石的分解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46.
钒矿石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某钒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实验,系统考察了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度、液固比、浸取温度及时间对钒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采用氧化钙为添加剂,控制添加量为10%,850~900℃下焙烧3h,矿样的活化效果较好;酸浸过程中,硫酸酸度为5%,液固比为2.5∶1,70~80℃,浸出3h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最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47.
考察了水热条件对ITO粉体制备过程中生成物物相的影响。通过XRD分析,发现在实验的上限温度(300℃)内,以水为介质不添加矿化剂,在160-180℃下,所得样品为非晶态In(OH)3,200℃为晶态In(OH)3,220-300℃为晶态(In1-xSnx)OOH;而添加KBr作为矿化剂得到的是晶态(In1-xSnx)OOH,以KOH为矿化剂得到晶态In(OH)3;若以乙二醇或1,4-丁二醇为反应介质得到的均为晶态(In1-xSnx)OOH。  相似文献   
48.
Antimony-doped tin oxide (ATO)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the mild hydrothermal method at 200℃ using sodium stannate, antimony oxide, sodium hydroxide and sulfuric acid as the starting materials. The doped powders were examined by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 X-ray diffractometry(XRD)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The doping levels of antimony were determined by volumetric method and iodimetry.The results show that antimony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rystal lattice of tin oxide and the doping levels of antimony in the resulting powders are 2.4%, 4.3%and 5.1%(molar fraction). The mean particle size of ATO nanoparticles is in the range of 25 - 30 nm. The effects of antimony doping level on the crystalline size and crystallinity we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9.
Silver-tin oxide composite powders and silver powders were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NHs to complex Ag^+, SO3^2- to reduce Ag(NH3)2^+ and Na2SnO3 as the source of tin. The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SEM and ED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kinds of powders. Spherical silver powders are 3μm in diameter, and silver-tin oxide composite powders are mainly flake of about 0.3μm in thickness. Silver crystal in silver-tin oxide composite powders is preferentially oriented in the (111) crystallographic direction and its oriented index is 2.581. Crystal lattice parameter of silver crystal of silver tin-oxide composite powders is 0.409 34 nm, larger than 0.408 68 nm of silver powders. The XPS analysis shows that silver in silver-tin oxide composite powders is metallic silver and tin oxide in silver tin-oxide composite powders has the red shift for Sn^4+(3d(5/2)) and O^2-(1s).  相似文献   
50.
以硅酸钠、氯化铁、氯化铝为主要原料,分别添加3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硬脂酸钠(SAS)、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制备无机高分子聚硅酸铝铁絮凝剂,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种类及添加量对絮凝剂处理重金属烟气废水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硬脂酸钠型聚硅酸铝铁絮凝剂(SAS+PSAF)比其他两种絮凝剂(OP-10+PSAF、AES+PSAF)处理废水效果更佳,对烟气废水的CODCr去除率为52.1%,对Cd2+的去除率为80.5%。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其絮凝剂产品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