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3篇
机械仪表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含Nb微合金钢变形后弛豫及时效过程中的析出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热模拟手段、金相及硬度测量并结合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简单成分的含Nb微合金钢在热变形弛豫后、525℃时效时硬度变化及析出过程。结果表明:经弛豫淬火后的含Nb钢在时效过程中出现双硬化峰现象,相变前原有细小析出相在时效时会长大和粗化,形成第一个硬化峰;而相变后α相中过饱和的Nb在时效时会进一步析出,形成第二个硬化峰。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可清楚地把两类不同的析出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2.
利用热模拟技术、硬度测量及透射电镜分析了Mo钢和Nb-Mo钢在经历热变形弛豫后525 ℃时效时的硬度变化及析出过程,结果表明,含0.31 wt%Mo的钢在高温变形后的弛豫过程中没有析出,但在随后的时效过程有沉淀析出;而Nb-Mo钢不但发生应变诱导析出,而且在随后的时效仍有沉淀析出,硬度变化有起伏.通过能谱分析发现,析出物为含Nb、Mo的碳氮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通过绘制反应标准自由能与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Al-O-N和Cr-O-N两体系叠加热力学参数状态图,结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分析,对具有耐热高强隔热特点的燃烧合成材料的相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该燃烧合成材料的主要成分为Al_2O_3及(Cr,Al)_2O_3固溶体,并含有少量的AlN、Cr,Al_8O_3N_6,Cr_3P。  相似文献   
14.
对复合锯片用钢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回火处理,分别测定和观察了覆层与基板的硬度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Q345钢基板的板条马氏体在回火过程中逐渐粗化,但其基本特征经较高温度回火后仍能保留下来,而覆层45Mn2V钢的针状马氏体退化速度较快,400℃回火后已观察不到针状特征,导致回火后其硬度下降的趋势大于Q345钢基板,因此复合板的回火温度不宜超过400℃。另一方面,由于碳含量较高,45Mn2V钢覆层在回火过程中碳化物的析出较快且析出量较多,故经过8 h回火后仍能保持高的硬度,而Q345钢基板已经发生明显的软化,因此860℃保温5 min油淬,360~390℃保温6 h回火可获得最佳性能。  相似文献   
15.
对超低碳中锰钢进行了淬火+回火处理,研究了不同温度回火后试验钢的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采用XRD法测定了低温处理(-60、-80、-100 ℃)前后试验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逆转变奥氏体含量及热稳定性对试验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采用较高温度回火时,促进了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也使奥氏体稳定化元素快速富集于其中,而且随温度升高所得奥氏体更多分布于粗化的马氏体板条之间,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由于试验钢中逆转变奥氏体含量较多,变形过程中的TRIP效应更为显著,促进了试验钢低温韧性和塑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生产的细晶低碳贝氏体钢回火后组织与性能的变化,并与控轧后空冷(AC)以及传统的再加热淬火工艺(RQ)得到的钢板的回火组织及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RPC工艺得到的钢板经500℃~700℃回火1h后,随回火温度升高呈现软化-硬化-再软化的变化规律,采用AC工艺得到的钢板回火后硬度和强度的反复变化不明显,而经过RQ处理后的钢板随回火温度升高强度和硬度则单调下降。RPC和RQ钢板回火前的组织均为板条状贝氏体和少量粒贝的复合组织。回火后RPC钢板组织变化不明显,而RQ钢板随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很快消失,最终演变成多边形铁素体。实验结果表明,RPC钢板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含Nb微合金钢时效过程中双硬化峰的形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运用热模拟方法,结合萃取复型、硬度测量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TEM)等方法,研究了含Nh微合金钢经850℃热变形并弛豫不同时间后、水淬并在525℃时效时的硬度变化及析出行为。结果表明:变形奥氏体弛豫一定时间淬火后,在时效过程中出现双硬化峰现象;而奥氏体变形后直接淬火或长时间弛豫(1000s)则没有第一个硬化峰出现。对比C—Mn钢的分析结果证明Nh是产生硬化峰的重要原因。电镜观察的初步结果显示,变形奥氏体中形成的细小析出在时效过程中逐渐长大,已粗化的析出颗粒在525℃等温时效时变化不明显;而经过γ→α相变后α相中过饱和的Nb在时效时会重新析出,形成第二个硬化峰。  相似文献   
18.
以AZ31变形镁合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其TIG交流自动焊接头的微观组织和接头的断口形貌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在TIG自动焊条件下,AZ31B镁合金接头的焊缝区主要为细小的等轴晶,热影响区为粗大的过热组织,晶粒比较粗大,通过对接头断口形貌观察发现其接头断裂特征为韧-脆混合断裂.  相似文献   
19.
微量Nb在低碳微合金钢中的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微合金元素Nb在低碳微合金钢中的作用,讨论了添加微量合金元素Nb对推迟再结晶发生、轧制过程中细化晶粒的过程,实验表明微量Nb即使在高温发生析出,低温时效时仍然有沉淀发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中碳25Mn钢的低温韧化机制,测定了其在不同温度下的冲击功,观察了冲击断口处的显微组织,并采用EBSD技术对组织中各相的构成及晶界组成进行了分析,进而讨论了实验钢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形机制及其对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室温时裂纹尖端区域主要通过TWIP机制实现韧化;随温度降低,裂纹尖端区域中的TRIP机制增强,这虽然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