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8篇
化学工业   28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9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彭浩凯  郑帼  孙玉 《材料导报》2015,29(20):87-91
在空气环境下用等离子体对芳砜纶(PSA)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研究纤维改性前后断裂强度、摩擦性能和润湿性能的变化。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分析纤维表面的形貌和化学元素变化。结果表明:芳砜纶纤维经等离子体改性后,纤维摩擦性能和润湿性能明显提高;纤维的断裂强度无明显变化;纤维表面碳元素含量明显下降,同比下降11.15%,氧和氮元素含量明显增加,同比分别上升49.14%和15.95%,纤维表面极性基团增加。综合考虑实验的最佳工艺参数为40Pa、100 W、2min。  相似文献   
52.
郑帼  孙宇清 《纺织学报》1998,19(6):14-16,42
本文研究了剪切速率对表面活性剂/水体系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剪力速率下,该体系的粘度随其浓度和温度的变化有两个特征,在粘度突跃区,该体系呈现假塑性流体,遵循时渐等效定律,非粘度突跃区,该体系呈现牛顿流体的特点,此时温度成为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3.
聚酯切片中的粉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DSC,GPC等方法研究了聚酯切片中的粉末与切片的区别,发现湿粉末与切片的粘度、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基本相同,但粉末有一定程度的结晶,而湿切片是无定形的。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粉末的熔体结晶速率快,结晶峰尖窄,过冷程度低。粉末经过预结晶、干燥之后并未形成高熔点物,但其粘度高于干切片,可能发生了部分固相缩聚,易造成纺丝熔体不均匀。粉末的存在对高速纺丝有不良影响,应该去除。  相似文献   
54.
通过己二酸与环氧树脂反应,并用KOH中和制备的阴离子型水性环氧树脂(AAEK)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可作为碳纤维上浆剂对碳纤维表面进行修饰,将处理后的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制备成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利用红外、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吸附实验、万能材料试验机对AAEK改性后的碳纤维和AAEK改性后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AAEK的最佳上浆质量分数和吸附量为1.0%和3 mg/g;AAEK处理后的短丝碳纤维在环氧树脂中的分散性得到明显改善;AAEK在碳纤维表面的吸附是介于单分子层和多分子层之间的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AAEK处理后的碳纤维单丝断裂强度有少量增加;AAEK改性后的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弯曲强度和层间剪切强度(ILSS)相比于改性前分别提高了168%和139%。  相似文献   
55.
以月桂酸聚氧乙烯和聚乙二醇二油酸酯为乳化剂,以油酸酯为油相,制备了不同乳化剂配比和不同油相含量的微乳液,研究了乳液浓度对其电导率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微乳液浓度的增大,乳液出现由水包油(O/W)型转变为油包水(W/O)型的相变过程;其伴随的电导率变化和黏度变化有着对应的关系:当电导率升高至平稳阶段对应于黏度的缓慢上升阶段,乳液属于O/W型;当电导率急剧下降阶段对应于黏度的突变阶段,乳液处于相转变(O/W和W/O共存)阶段;当电导率很低且缓慢下降阶段对应于黏度缓慢下降的阶段,乳液属于W/O型;此外,聚醚类化合物可明显降低乳液相转变过程的黏度,其中异构醇聚醚的效果最佳,在添加量为0.5 %(质量分数,下同)时,黏度降低的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56.
在水相中合成高发光性能的CdTe量子点,研究以巯基乙酸(TGA)为稳定剂对CdTe表面进行修饰,制备在水中分散性良好的纳米晶,通过对CdTe量子点合成反应条件的摸索,掌握了其合成的反应规律.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回流时间、n(Cd2+):n(HTe-)、反应物浓度、TGA用量、反应体系pH值,对纳米晶的光学性质具有显著影响.回流2 h制得的CdTe纳米粒子直径约为5 nm,其发射峰窄且对称,表现出良好稳定的光学性质.  相似文献   
57.
为优化油剂的抗氧化和热稳定性,运用烘箱加速氧化法模拟实际纤维生产过程中油酯使用的热温环境,通过酸值、过氧化值、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等多种测试手段,对添加了5种酚类抗氧剂的季戊四醇油酸酯的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抗氧剂的加入可改善脂肪酸酯类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减少热分解发烟量,有效提高纺丝油剂的抗氧化性能;抗氧剂的添加可显著抑制油酯受热后的酸值和过氧化值的升高,且抗氧化剂A的效果最好。通过热重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表明:抗氧剂A在油酯中的添加量为0.4%∽1.0%时作用效果最佳,其热重曲线中质量损失50%的分解温度提高13.23℃,氧化诱导温度提高了39 ℃。  相似文献   
58.
根据聚苯硫醚短纤维纺丝和加工工艺对摩擦性能的要求,研究了含油率、环境温度、环境湿度和纤维卷曲状态对聚苯硫醚短纤维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油率的增加,纤维的平滑性先变好后变差,抱合性持续增加;提高环境温度,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平滑性和抱合性;提高环境湿度,纤维的平滑性下降,抱合性增加。  相似文献   
59.
根据聚苯硫醚短纤维纺丝和加工工艺对抗静电性和摩擦性能的要求,研究了烷基磷酸酯钾盐的碳链长度、单双酯比例、pH值、纤维含油率、环境湿度对聚苯硫醚短纤维抗静电性和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烷基碳链长度的增加,烷基磷酸酯钾盐抗静电性下降,平滑性增加;提高烷基磷酸酯钾盐的单/双酯比例、pH值、纤维含油率和环境湿度也有助于改善聚苯硫醚短纤维的抗静电性。  相似文献   
60.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对纺丝组件工艺、冷却条件和油嘴位置进行优选,使POY条干不匀率比原工艺下降很多,一级品率提高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