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4篇
化学工业   69篇
机械仪表   2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采用实验方法对比制冷剂在3根强化管和1根光滑管外环形侧的流动沸腾换热和压降特性。实验采用的3根强化换热管分别是具有螺旋微翅片的换热管(HB管)、具有凹坑结构的换热管(DIM管)和同时具有螺旋微翅片和凹坑复合结构的换热管(DIM/HB管)。实验的饱和温度为6℃,质量流速范围是75~225 kg·(m2·s)-1,进出口干度分别保持在0.2和0.8。从流动沸腾换热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具有复合结构的DIM/HB管展示出最高的换热系数,约为光滑管的1.54~2.23倍。但同时DIM/HB管也展示出相对较高的摩擦压降,约为光滑管的1.26倍。基于文献中2种经典的蒸发换热预测关联式分别对预测模型进行修正,通过比较发现,基于Thome关联式的修正预测模型拟合效果更好,误差可达10%以内。  相似文献   
22.
建立了T型混合器内物料的宏观混合模型和微观混合模型,基于湍流k-ε模型,利用fluent6.2软件对T型混合器的宏观混合性能和微观混合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T型混合器的侧管人口角度对混合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宏观混合,在30°时混合效果最佳;而对于微观混合,60°时混合效果最佳.侧管人口速度与主管速度比越大,混合效果越好,达到完全混合所需要的长度越短.速度比相同时,混合效果不随绝对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达到完全混合所需要的混合长度相同.  相似文献   
23.
以酸碱快速中和反应为例,利用CFX5软件,分析了喷射反应器结构尺寸(扩散段角度、喷嘴/混合段直径比及喷嘴位置)对流动混合特性、阻力分布及反应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喷嘴/混合段直径比存在一个最优值0.35,大于该值,则喷射反应器内相同截面上转化率变低,而小于该值转化率不会进一步提高,但压力降却进一步增加;喷嘴出口离混合段距离越远,反应越早完成,喷嘴出口位置与吸入管中心在同一平面时反应效果最好,在此处的压力降也最大;扩散角度越小,喷射反应器内流体混合越好,相同截面上转化率越高,但同时喷射器的压力降也越大。  相似文献   
24.
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考虑轮胎的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和接触非线性等复杂的力学特点,建立205/75R15轿车子午线轮胎的三维轴对称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轮胎在离心力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场、接触及变形情况.结果表明,滚动轮胎在Y方向的最大位移出现在胎面中部;最大第1主应力出现在钢丝圈与胎体过渡的帘布层处;接地摩擦应力主要集中在胎面处.  相似文献   
25.
轮胎橡胶材料生热率的测定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轮胎橡胶材料生热率的测定原理。采用动态力学分析技术测定轮胎各部位胶料的生热率。对胶料生热率测定结果的分析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胶料由粘弹性为主向弹性为主变化,轮胎各部位胶料的生热率除内衬层外都趋于减小;轮胎的内衬层胶、胎冠胶及胎圈三角胶等变形较小的部位所用胶料的生热率较大,变形较大的胎侧所用胶料的生热率较小。  相似文献   
26.
喷射器内湍流混合的多尺度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宏观混合分数方差和微观混合分数方差定量表征宏观混合和微观混合状态,对喷射器内的湍流混合进行了多尺度模拟和研究,并计算出了达到完全混合所需要的特征混合时间。对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多尺度混合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引射流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喷嘴速度,可以降低达到完全混合所需要的时间;在喷嘴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引射流速度,可以增加达到完全混合所需要的时间;在喷嘴和引射流速度比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两者绝对速度,可以降低达到完全混合所需要的时间;在本文所研究的情况下,喷射反应器内湍流混合过程由微观混合控制。  相似文献   
27.
利用AutoCAD系统接口软件及自制头文件实现参数化绘图,促进了机械CAD的自动化和一体化。  相似文献   
28.
有机异氰酸酯光气化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荣山  马连湘  郑世清 《化工进展》2006,25(7):796-798,802
利用化学反应工程的原理对有机异氰酸酯光气化反应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反应可以看作是一个平行-串联反应,并对这一类反应适合的进料方式进行了讨论。以此为基础,对现在异氰酸酯生产中光气化反应的工艺进行了分析,认为二步法光气化反应工艺优于一步法反应工艺。同时对各种形式的反应器优缺点进行了总结,并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最佳反应器形式,对以后新建异氰酸酯生产装置中光气化反应器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以高密度聚乙烯和聚丙烯为基体材料,以碳纳米管和氮化硼颗粒为导热填料,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导热聚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研究了聚乙烯和聚丙烯不同配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导热率的影响,同时探究了碳纳米管和氮化硼颗粒的配比对聚乙烯/聚丙烯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导热率、流动性、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导热率随聚丙烯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碳纳米管和氮化硼质量比为7∶3时,复合材料导热率最高,与不加导热填料的复合材料相比提高了30.46%。  相似文献   
30.
研究不同管径和长度的多壁碳纳米管对天然橡胶(NR)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径、长度较大的碳纳米管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非线性拟合分析表明,定向碳纳米管束对NR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影响等价于具有等量管径的普通碳纳米管;管径为40~60 nm、长度大于5μm的碳纳米管对NR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改善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