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75篇
建筑科学   86篇
水利工程   6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原水中微量内分泌干扰物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提出了检测饮用水中几种微量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的仪器分析方法.检测对象包括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双酚A(BPA),壬基酚(NP),阿特拉津(Atrazine)等,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水样进行预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析,DMP,DBP,BPA,NP和Atrazine的超纯水加标回收率、原水加标回收率均可达到70%以上;对上海市饮用水水源黄浦江进行了初步的水质调查,分别检测出较高含量的二丁酯、双酚A、壬基酚和阿特拉津.  相似文献   
12.
考察了纳滤膜对饮用水中有机物和可同化有机碳(AOC)的去除效果。对纳滤膜进水和出水进行了AOC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分析AOC和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分布间的关系,探讨纳滤膜去除AOC的机理。结果表明,纳滤膜能有效地去除TOC和UV254,去除率均高达95%以上;在不同季节,自来水中AOC浓度有显著的变化,其中AOCP17约占AOC总量的60%~70%;纳滤膜对饮用水中AOC的去除率约为60%,其去除效果受到筛分效应和电荷效应的双重影响。AOC多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有机物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常规混凝工艺确定的最佳处理条件下,考察了单独高锰酸钾(KMnO4)和次氯酸钠(NaClO)预氧化、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PAC)以及KMnO4和PAC联用对混凝处理东太湖原水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聚氯化铝和硫酸铝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mg/L和30mg/L,聚氯化铝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铝;投加KMnO4对浊度、CODMn和UV254的去除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不利于原水氨氮的去除;投加PAC有显著的强化混凝作用,各指标去除率均有所提高;KMnO4和PAC联用能进一步提高水中UV254的去除率;预氧化大大提高了混凝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投加1mg/L NaClO对氨氮去除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14.
硅藻土过滤工过程中的水头损失分为两部分──清洁预涂层的水头损失和附加剂加上悬浮固支的水头损失,文中介绍了每一部分水头损失的渗透系数的确定,为硅藻土过滤器设计和过滤成本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试研究表明,常规处理(混凝—沉淀—过滤)可以将含油约为10mg/L的原水处理达标,并且除油率不受混凝剂投加量的影响。油污染浓度为7.2~18mg/L的原水经混凝沉淀去除的效率基本相同。20mg/L的油污染仅通过常规处理无法达标,需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PAC)的强化混凝或颗粒活性炭(GAC)的强化过滤,即投加40mg/L的PAC,或在过滤阶段铺40cmGAC层的炭砂滤柱。KMnO4和Cl2的预氧化对除油效果无影响。  相似文献   
16.
氧化铁涂层砂改性滤料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氧化铁涂层砂和未涂层石英砂除氟过滤比较:氧化铁涂层砂除氟效果显著,却除率达90%以上,基本遵循低PH高去除率的规律;石英砂对水中的氟无任何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浓缩天然水作为模型污染物,研究了正渗透(FO)系统错流过滤水中有机物时,不同温度和错流速度下膜通量的变化;通过对被污染的膜进行接触角和红外光谱分析,考察污染物在FO膜的沉积规律以及对膜表面特性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越高以及错流速度越小,膜污染越强,膜通量下降越大。膜上污染物以亲水性物质为主,膜污染物降低了膜的接触角。污染物在波数为1 408 cm-1和871 cm-1处有强特征峰,说明天然水中氨基酸是膜可能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8.
<正>研究了坐便器排水横支管管径与坡度变化对模拟污染物输送距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坡度对输送距离提升效果明显,胶棉模拟物的输送距离不如肠衣模拟物;较大的排水管管径因水深较浅反而不利于污物的输送;卫生纸是污物滞留管道的不利因素;排水横管敷设应考虑对污物的输送性能,管道排水充满度不能过低。自从坐便器被使用以来,气味和堵塞两大问题一直影响室内环境的卫生和舒适程度~([1])。另外,随着节水型坐便器的全面应  相似文献   
19.
高铁酸钾及其联用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近年来强氧化剂高铁酸钾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成果及现状.高铁酸钾可有效地去除水中微生物、无机以及有机污染物,污染物去除效果与高铁酸钾投加量、反应pH、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由于高铁酸钾具有氧化选择性及不稳定等缺点,有必要发展高铁酸钾联用技术,结合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分析了高铁酸钾联用技术的协同作用,其中高铁酸钾与光催化协同作用明显,可大幅提高光催化效率,加速污染物的去除,在环境治理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中全氟化合物(PFCs)的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hemicals,PFCs)是目前饮用水领域关注的一类新的有机污染物,鉴于其具有极为特殊的持久稳定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对PFCs的种类和理化性质、在地表水和自来水中的分布及控制技术等进行了介绍,调查结果表明,PFCs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地表水和自来水中PFCs含量一般在几个到几十个ng/L的范围内,且传统的常规处理工艺难于有效去除PFCs,而某些高级氧化技术(如亚临界水氧化)、膜过滤及活性炭和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对其控制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