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71篇
化学工业   5篇
金属工艺   70篇
机械仪表   9篇
矿业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2篇
无线电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冶金工业   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以莫来石粉、铁粉为原料,采用硅酸乙脂水解为粘结剂,制备了莫来石基透气性陶瓷材料。研究了原料配比、烧结工艺对烧结体的透气性、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这种影响规律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92.
研究了V微合金化热轧试验钢的组织与性能,并对V(C,N)粒子的析出及其对强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钢的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马氏体组成,多边形铁素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约7μm,试验钢的抗拉强度高于570 MPa,综合力学性能良好.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试验钢中有V(C,N)粒子的析出,析出方式主要是在铁素体内随机析出和沿位错线析出.由于第2相粒子的析出,试验钢的强度提高了约45 MPa.  相似文献   
93.
利用内耗法并结合硬度测试与显微组织分析,研究了奥氏体化过程加热温度与保温时间对E690钢碳化物溶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温度低于Ac3时,升高温度可以显著增加淬火钢的SKK峰值,钢中碳化物的溶解量增加;当奥氏体化温度高于Ac3时,升高温度与延长保温时间使淬火钢的SKK峰值变化不明显,钢中碳化物的溶解程度较高。另外,延长保温时间会造成淬火态试样板条状马氏体组织粗化,奥氏体化保温5 min可以使得钢中碳化物接近完全溶解,淬火态试样显微组织为板条分布较细小的状马氏体。因此,可以通过在高于Ac3点的适当温度保温较短时间进行奥氏体化来提高调质热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94.
使用焊接热模拟技术对500 MPa Ⅳ级螺纹钢进行试验,研究不同热输入时,焊接热影响区显微组织、冲击韧性和显微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t2/5<20 s时,热影响区粗晶区由羽毛状上贝氏体和铁索体组成,随着t2/5的增大,粗晶区组织转变成粒状贝氏体、羽毛状贝氏体、珠光体和铁索体混合组织,且粒状贝氏体含量逐渐增加,羽毛...  相似文献   
95.
采用疲劳试验、内耗试验和透射电镜观察等研究了应变时效处理对P91马氏体钢在550℃高温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碳原子形成的Cottrell气团在位错处偏析并对其有效钉扎是P91钢产生应变时效的主要原因;应变时效试样在高温低周疲劳时出现的显著包辛格(Bauschinger)效应降低了它的疲劳寿命;包辛格效应主要机制是应变时效导致林位错密度增大,在循环载荷下,形成了稳定的胞状结构。  相似文献   
96.
基于局部信息的Agent元胞自动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性研究不仅是工程、科学各学科,也是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由于管理科学本身的复杂程度其每个单元都构成一个具有自主能力的Agent;而且必须考虑到实际的Agent是基于局部信息的(完全信息条件可以看作局部信息的一种特殊情况),因此有必要开展对建立基于局部信息的Agent元胞自动机设计方法的广泛研究。本文从冶金物理化学中Gibbs自由能方法开始,在用于金属凝固过程模拟方法的基础上,推导出在管理科学中适用的评价函数方法,及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97.
通过二组不同的试样,分析含铌16MnR钢板中Nb(N,C)的析出行为对钢板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8.
元胞自动机仿真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元胞自动机仿真技术(CAST)开创了探索复杂性的新途径,在材料、生物、物理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发达国家激烈竞争的重大前沿学科领域,本文综述了CAST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概括了仿真模型的构成要素,评述了CAST的典型应用实例,着重指出了CAST是对材料进行原子级微观辅助设计的强有力工具,最后,探讨了CAST的特点:它抓住了简单性与复杂性这一对主要矛盾,从而触及并体现了其它有关矛盾,诸如局部与整体  相似文献   
99.
CSP流程钒氮微合金化X60钢的强化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钒氮微合金化,在转炉CSP生产线上开发了超细晶、高韧性API-X60管线钢,通过实验研究了X60的组织、性能,探讨了X60的强化机制.结果表明,X60的金相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和微量珠光体组成,铁素体晶粒尺寸细化到了5μm以下.CSP流程存在V(C,N)析出不充分的现象.X60的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另外,V(C,N)沉淀强化产生的强度增量约为60 MPa,纳米夹杂析出物产生的强度增量约为40 MPa.  相似文献   
100.
采用滚滑接触疲劳磨损试验机以及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等研究了不同轴重下贝氏体车轮钢的滚滑磨损性能及疲劳损伤行为。结果表明:车轮样品的磨损率随着轴重的增加呈增长趋势,30 t时样品的磨损率是20 t的1.36倍。所有样品表面的损伤机制均为疲劳裂纹和黏着磨损。不同轴重下样品表面存在呈梯度分布的塑性变形层。增加轴重,车轮表层材料的变形层厚度和硬化率呈减小趋势,30 t样品的变形层厚度是20 t的0.86倍,而20 t的表面硬化率是30 t的1.04倍。平均裂纹扩展速率、疲劳裂纹扩展角度和深度随着轴重的提高而增大,20 t时样品表面产生A型裂纹,而A型和B型裂纹主要在25和30 t时形成。此外,随着轴重的增加,磨损的增加趋势弱于疲劳,疲劳损伤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