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12篇
水利工程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13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钨酸为原料,在不使用任何添加剂的条件下,采用水热法制备纳米WO3。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纳米WO3可见光降解亚甲基蓝来研究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以钨酸为原料110℃水热反应7 h,制备得到单斜相结构的不规则片状纳米WO3,纳米WO3具有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下,pH=3.24,催化剂用量为3 g/L时能够有效地降解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的亚甲基蓝,并且降解速率可用1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  相似文献   
12.
以Bi(NO3)3·5H2O和Na2WO4·2H2O为原料,采用无助剂水热法合成了Bi2WO6花瓣状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N2吸附-脱附等温线等方法对Bi2WO6微球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B)为降解模型,考察了水热反应温度、水热反应时间和前驱体溶液pH值对Bi2WO6微球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前驱体溶液pH值对Bi2WO6微球的光催化性能影响最大。前驱体溶液为酸性时,有利于花瓣状Bi2WO6微球的生成;前驱体溶液为碱性时,有杂质相Bi3.84W0.16O6.24生成。在适宜的水热反应条件(前驱体溶液pH值0.5,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24 h)下,合成的斜方晶型Bi2WO6微球具有花瓣状形貌,微球直径为0.5~3.0μm,表面平均孔径为18.9 nm,比表面积为27.9 m2/g,氙灯(150 W)光照75 min,对20 mg/L的RhB脱色率可达100%,说明花瓣状Bi2WO6微球具有优良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Sol-gel-浸渍法制备RuO2/TiO2/FP(漂珠)负载型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XRD、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高效氯氰菊酯(BEC)杀虫剂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RuO2/TiO2/FP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影响光催化剂活性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0.3%RuO2/TiO2/FP复合光催化剂,500℃煅烧120 min.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催化剂用量500 mg/L、BEC初始浓度45 mg/L、初始pH 6.5、通气量200 mL/min条件下,反应60 min,BEC降解率分别为88.1%(125W高压汞灯,主波长365 nm)、82.8%(8W紫外灯,主波长256 nm)和75.1%(8W日光灯).BEC的降解反应遵从L-H动力学模型,测得反应速率常数为17.5 mg·(L·min)-1,吸附常数为3.48×10-3L·mg-1.  相似文献   
14.
支撑液膜分离过程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回顾液膜分离过程的发展史;介绍支撑液膜法的基本原理.在分析支撑液膜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重点论述近10年来支撑液膜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采用内压聚偏氟乙烯超滤膜对果汁进行过滤澄清的可行性,考察了膜面流速和膜的操作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研究了膜对果汁中的色度、浊度、电导率和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VDF超滤膜可以较好的去除果汁的浊度,平均去除率为90%,其透过液在室温保存半年无沉淀生成。其对果汁的色度影响较小,平均去除率为20%,其对电导率和糖度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糠醛和ZnO粉体为原料,用酸催化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前驱体,经适当热处理后得到ZnO-共轭高分子(ZnO-PFD)纳米复合微粒,通过SEM、XRD、FTIR、UV-vis、TG-DTA等技术对其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粒的粒径为50~100nm,其中ZnO呈六方纤锌矿结构,PFD的掺杂拓宽了ZnO的光谱响应范围,使其能吸收紫外-可见区的全程光波。在自然光、室温条件下,以亚甲基蓝(MB)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复合微粒的光催化性能,探讨了热处理温度和ZnO含量对复合微粒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当热处理温度为400℃,ZnO的质量分数为48.62%时,复合微粒对MB降解反应20min,就可使MB水溶液完全脱色,COD去除率达70.24%,ZnO重复使用3次后,对MB的脱色率仍可达87%。  相似文献   
17.
采用内耦合大块液膜分离技术, 通过考察料液相pH值、料液相NaCN浓度、载体浓度以及解析相NaOH浓度对Ag(Ⅰ)传输的影响, 研究了以维多利亚蓝(VB)为流动载体的液膜中银的传输规律, 并建立了渗透系数与pH值、 NaCN浓度以及载体浓度等之间的关系方程.结果表明, Ag(Ⅰ)以VB+*Ag(CN)2-离子缔合物形式在液膜中传输, 最佳传输条件为 料液相中NaCN浓度为5.0×10-3 mol*L-1(pH=5.5), 解析相为0.05 mol*L-1 NaOH, 载体VB浓度为4.00×10-4 mol*L-1.Ni(Ⅱ), Co(Ⅱ), Zn(Ⅱ), Cu(Ⅱ), Pb(Ⅱ)及Cd(Ⅱ)离子对Ag(Ⅰ)传输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高吸水性树脂合成条件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丙烯酸,丙烯酰胺等为原料,研究了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工艺,并优化改进了其合成条件,讨论了交联剂,引发剂,铁离子浓度,搅拌速度等树脂吸水性能的影响,得到吸水率达1210倍的高吸水树脂。  相似文献   
19.
重金属镉离子的支撑液膜分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骋  姚秉华  谢伟 《水处理技术》2004,30(5):266-269
本文以多孔聚丙烯膜为支撑体,PC-88A/CHCL,为膜载体,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d(Ⅱ)的支撑液膜传输的行为。考察了料液相pH值、载体浓液、温度和起始浓度等因素对cd(Ⅱ)传输的影响;丙对该体系富集、传输Cd(Ⅱ)的最佳条件进行了讨论。从界面化学和扩散传质角度建立了金属离子的传输动力数值方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应用于Cd(Ⅱ)与Zn(Ⅱ)的液膜分离,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20.
超滤膜污染的形成和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的数学模型来研究超滤膜污染的机理,对膜污染进行了模拟和假设,并研究了膜污染产生的原因,最后通过举例讨论了去除膜污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