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3篇
电工技术   35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7篇
能源动力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控制结晶法制备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球形材料具有堆积密度大、体积比容量高、加工性能好等突出优点. 球形化是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控制结晶法是制备球形材料的理想方法. 本文介绍了控制结晶法的原理, 综述了采用控制结晶法制备球形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LiNi0.8Co0.2O2、LiMn2O4、LiNi1/3Co1/3Mn1/3O2、LiFePO4的研究和发展, 并对球形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2.
钒的聚阴离子型锂离子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Li3V2(PO4)3、LiVPO4F、VOPO4、LiVOPO4、VBO3等,在结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几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钒的聚阴离子型化合物电池材料进一步的研究发展方向,并对新材料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33.
天然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提纯天然石墨的方法:热的浓NaOH溶液和浓HNO3溶液处理.并研究测试了这两类样品及核纯石墨的循环性能,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天然石墨的循环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因此提高天然石墨的纯度可能是提高天然石墨循环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4.
聚丙烯腈基低温碳负极材料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磷酸对聚丙烯腈基低温碳材料的改性作用。结果表明,在600℃及1000℃的热处理温度下,改性碳材料的可逆容量随磷酸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原因不完全一致。在较低的温度下,磷酸与CH基形成的交联结构导致了碳材料有序性的提高,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因该种交联结构中磷的热力学不稳定性增加而导致微孔的产生。但在两种情况下层间距及石墨微晶的大小均有增加  相似文献   
35.
以无机物为前驱物,用内凝胶法制备了适合于等离子喷涂的、粒径在10~50μm范围内的、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球形粉末,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乳化条件可以控制这种粉末的形貌、粒径和粒度分布.利用SEM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用该方法得到的粉末主要是球形的,并且符合粒径分布的要求(5~50μm).致密的球形粉末显示出良好的流动性.差热分析表明,用47mol%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粉末在468℃有一放热峰,是YSZ粉末的相转变温度.XRD分析表明,上述粉末在800℃条件下煅烧可以得到100%非平衡四方相(t’)的YSZ粉末,没有单斜相存在.  相似文献   
36.
以无机物为前驱物,用内凝胶法制备了适合于等离子喷涂的,粒径在10 ̄50μm范围内的,用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球形粉末,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改变乳化条件可以控制这种粉末的形貌,粒径和粒度分布。昨用SE和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用该方法得到的粉末主要是球形的,并且符合粒径分布的要求。致密的球形粉末显示出良好的流动性。差热分析表明,用4.7mol%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粉末在468℃有一放热峰,是  相似文献   
37.
应皆荣  姜长印 《功能材料》2000,31(6):565-568,576
TiO2基湿敏陶瓷是一类十分重要的湿敏陶瓷,应用十分广泛。本文综述了TiO2基陶瓷湿敏元件的研究和发展,重要介绍了7种TiO2基陶瓷湿敏元件的材料配方、制备工艺、湿敏性能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一种新型制备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的工艺方法.以NH_4VO_3为原料,通过淬火法制备出V_2O_5溶胶,加入LiOH溶液后,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球形前驱体,再通过一定的热处理即制得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_(1+x)V_3O_8.试验中,进行了前驱体的DTA/TGA分析;对产物进行了XRD、SEM及电化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经过350℃热处理24h后得到的样品颗粒细小、呈球形、粒径分布均匀、结晶度好,并且还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378mAh·g~(-1),经过1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为312mAh·g~(-1).  相似文献   
39.
以聚乙二醇200、二乙二醇单甲醚等与三氯氧磷反应制备得到枝化结构的磷酸酯单体,其末端为丙烯酸酯基团。紫外引发聚合制备聚合物电解质,考察了磷酸酯单体的分子量、温度、盐浓度对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测试盐浓度下,复合体系的最大室温电导率对应的LiClO4盐浓度都为5%,PEP200_3与LiClO4复合后室温电导率最高,可达1.80×10-5S/cm。  相似文献   
40.
纳米氢氧化镍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控制结晶法制备了纳米氢氧化镍,采用粉末晶体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比表面积测试对纳米氢氧化镍粉末进行了表征。粉末晶体衍射分析表明晶粒的基本尺寸为7 nm。透射电镜观察单分散的纳米颗粒的尺寸约为20 nm。通过掺入纳米级导电剂进行二次造粒,制备了高导电性、高电化学活性的球形纳米晶粒Ni(OH)2。以纳米级Co-(OH)2为导电剂的样品,3 C充放电活性物质利用率达99 %,10 C充放电(放电至0.9 V)活性物质利用率为89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