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3篇
化学工业   6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利用浸渍法制备了Ag/ZSM-5催化剂,并通过XRD、NH_3-TPD和NO-TPD等手段对Ag/ZSM-5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焙烧气氛、焙烧温度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焙烧气氛影响Ag/ZSM-5催化剂上Ag物种的形态、催化剂酸量和对NO的吸脱附性能;焙烧温度影响催化剂的酸性、酸量,也影响催化剂对NO的吸脱附性能;氮气气氛、800℃焙烧的催化剂CH_4-SCR脱硝活性较好,350℃时NO转化率达到最大,为42%。  相似文献   
12.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γ-Al_2O_3负载钴铜复合氧化物催化剂(Co9Cux/γ-Al_2O_3),利用XRD,BET,H_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考察了Cu负载量、有无O_2存在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研究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其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Co_9Cu_x/γ-Al_2O_3催化剂具有尖晶石结构,随Cu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下降,CuO还原峰向低温区移动,Cu的负载量达15%(w)时,继续增加Cu负载量,催化剂比表面积基本保持不变,钴系氧化物的存在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实验结果表明,Co9Cu15/γ-Al_2O_3催化剂的活性最高,N2O转化率在565℃时达100%;Co9Cu15/γ-Al_2O_3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有O_2条件下,560℃连续催化分解N_2O反应24 h,N_2O转化率仍大于97%。  相似文献   
13.
宋永吉  张东昌 《化工学报》1990,41(6):670-675
采用离子注入技术对紫铜表面进行处理,在几种表面上都获得了稳定的滴状冷凝.对各种表面进行了冷凝传热性能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4.
以组分的相平衡曲线与进料状态线的交占粗特殊的物理意义,可称其为进点。在表馏塔上,它是精馏段是留段的分界,并且决定着加料板的益。结合加料板的进料状态,以此点惰 开连续精馏塔精馏段板数的计算和提留段板数的计算,无论是逐反计算法还是图解法都有经典的从塔顶计算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不仅对于新塔的设计,而且对于老塔的校核都更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以甲烷催化燃烧为目标反应,分别采用了碳酸铵和氨水为沉淀剂的共沉淀法制备了Mn取代的镧六铝酸盐催化剂。在不同的焙烧温度下通过物相分析,确定了最佳焙烧温度。用BET、XRD进行了物性表征,研究了沉淀剂的种类和沉淀温度对所制备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及甲烷催化燃烧活性的影响,最后考察了不同碳酸铵加入量下所得催化剂性能。结果表明:在1200℃左右焙烧4h可以形成完整的六铝酸盐晶型。氨水做沉淀剂在不同温度下所制备的催化剂从比表面积和活性上来看均不如碳酸铵所得催化剂。当沉淀温度为90℃、n(碳酸铵)/n(M^2+)(其中M^2+为带两个正电荷的金属离子)1.5时,所得催化剂的活性最高,起燃温度Tm为471℃,完全转化温度T90%为662℃。  相似文献   
16.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In2O3-SnO2复合粉末,以TEM、XRD、BET等实验手段对催化剂粉体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催化剂样品颗粒均匀,粒径范围在10~40nm.该复合氧化物对甲烷的催化燃烧表现出了良好的催化活性.最佳制备条件为铟离子摩尔分数为40%,焙烧温度为600℃.  相似文献   
17.
通过CMB-4510A缓蚀剂快速评定仪研究腐蚀溶液中曼尼希碱、硅酸钠及钼酸钠的单一配方以及复配对316L钢的缓蚀作用。结果表明,曼尼希碱、硅酸钠和钼酸钠各自的单一配方对316L钢均具有一定的缓蚀作用,其中曼尼希碱质量分数为0.075%,硅酸钠和钼酸钠质量浓度分别为150 mg/L和200 mg/L时表现出较好的缓蚀效果。当曼尼希碱缓蚀剂为主剂与硅酸钠和钼酸钠复配使用时,曼尼希碱质量分数为0.05%,硅酸钠质量浓度为200 mg/L;曼尼希碱质量分数为0.05%和钼酸钠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二元复配缓蚀荆的缓蚀效果更佳,明显高于单组分缓蚀剂。曼尼希碱质量分数为0.05%,硅酸钠和钼酸钠质量浓度分别为200 mg/L与50 mg/L时缓蚀效果更好,腐蚀速率为0.04mm/a,复配缓蚀剂具有协同效应,并且对316 L钢的,羔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缓蚀剂快速评定仪和电化学工作站,考察了曼尼希碱及其与硅酸钠复配缓蚀剂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曼尼希碱中的氧原子、氮原子分别与铁离子作用后,形成了一层钝化膜吸附在金属表面,从而起到缓蚀的作用。当曼尼希碱在腐蚀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为0.5%时,其缓蚀效果最佳。而其与硅酸钠复配后的缓蚀剂,是由曼尼希碱和S iO32-在金属表面形成膜,内层的阴离子选择性氧化膜阻止Fe2+和Fe3+通过膜向溶液迁移而起到缓蚀作用,质量分数为0.05%的曼尼希碱与质量浓度为0.02g/L的硅酸钠复配后的缓蚀剂效果最佳,其在腐蚀溶液中的缓蚀率为83.99%。应用极化曲线法对曼尼希碱及复配缓蚀剂的评价结果表明,复配缓蚀剂的缓蚀率明显高于曼尼希碱,这对工业防腐和选材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添加剂对乙二醇—水溶液沸腾传热的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乙二醇—水溶液及加入微量添加剂 (表面活性物质 )为工质进行池式沸腾传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十二烷基硫酸钠等表面活性物质对乙二醇—水溶液的沸腾传热有明显的强化作用。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表面活性物质强化乙二醇—水溶液沸腾传热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催化剂CuO/HZSM-5在氧化亚氮(N2O)催化分解领域有着重要地位,完成对催化剂成型条件的探索是其工业实际应用的重要步骤。在CuO/HZSM-5成型过程中,胶溶剂的用量对成型催化剂的机械强度,催化活性以及其他物化性质有重要的影响。通过机械强度测定、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分析(XRD)、孔结构分析、氨气程序升温吸附脱附分析(NH3-TPD)、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分析(H2-TPR)等手段对催化剂性能进行分析。机械强度测定与NH3-TPD分析结果显示,胶溶剂用量对成型催化剂机械强度和酸量影响较大,胶溶剂用量为体积分数2%时,机械强度最高为135.8 N·cm-1,而催化剂酸量在胶溶剂用量为体积分数7%时最高。XRD与孔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胶溶剂用量由0增长至体积分数7%,催化剂的孔容积改变幅度较小,但比表面积由277 cm2·g-1增至293 cm2·g-1,HZSM-5的特征峰变化较小。活性评价与H2-TPR分析结果显示,胶溶剂用量为0的催化剂与添加胶溶剂后的成型催化剂,N2O完全分解的温度提高幅度最大为20 ℃,活性下降,且H2-TPR中还原峰提高幅度最大为27 ℃,可还原性变差。而胶溶剂用量由体积分数2%提高至7%,成型催化剂CuO/HZSM-5的催化活性以及可还原性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