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1篇
电工技术   286篇
综合类   57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47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针对传统无人机通信链路模式单一、通信带宽与设备简化相互制约、设备可替换性差等缺点,基于频分双工和时分多址通信体制、软件无线电技术、双天线自适应抗遮挡技术,设计了一套可用于直通模式和中继模式的宽带双模测控链路。该双模测控链路解决了传统机载设备必须换装才可切换飞机模式的难题,同时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高、小型化、通用性强等特点,适应测控链路小型化通用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2.
律会丽  李平敏 《电讯技术》2021,61(8):939-944
针对电力巡检、油气管道巡线等长距离、跨省区、超视距巡检场景,提出了一种站间接力的无人机巡线数据链系统.系统在巡查线路沿线设置多个地面站,以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为基础,设计了一种跨站软切换算法,随着飞行巡检线路实现无人机控制权在地面站间的无缝软切换.对8个地面站的接力测控数据链的设计和测试表明,所提方案可实现地面站间的无缝切换,有效提高无人机测控范围.  相似文献   
73.
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是特高压输电线路设计的重要指标,沙尘天气会对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产生影响。为更加深入地研究沙尘条件下空气间隙的放电特性,文中针对弥漫沙尘的棒—板空气间隙的电场分布进行了仿真。仿真考虑了间隙中弥漫沙尘时介质的不均匀性,建立了三维仿真模型,改进了以往改变介质介电常数模拟介质特性变化的方法。根据电场仿真的结果,沙尘分布于间隙中时,沙粒周围电场出现了明显的畸变。沙粒周围电场升高的方向总是指向棒极末端的方向,而在沙粒与棒电极连线的垂直方向上电场降低,该方向的电场值低于周围区域。沙粒的存在只会影响其5倍半径以内区域的电场分布。沙尘质量分数较低时,沙粒对棒电极表面以及距沙粒较远的区域的电场分布所产生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74.
降雨会改变电极表面的电晕放电特性,分别以直径10 cm、20 cm、30 cm及50 cm的均压球为研究对象,在试验室内人工模拟了大、中、小三种不同降雨强度,研究了球电极表面雨滴分布及对电晕放电的影响。研究表明:电晕放电会改变雨滴的形态及位置,使其更接近半球体,位置分布趋于均匀;雨水的存在会使球电极起晕电压明显降低,且表现出一定的极性效应,试验用四种球电极负极性比正极性起晕电压低0~20 k V左右;放电强度会随着球电极直径的增加而减弱,同时随着雨量的增加而增强;雨滴会造成球电极表面电晕放电强度出现间歇性变化;电压降低的过程中,电晕放电强烈程度明显弱于加压过程。电场仿真表明随着雨量增加,电极下表面雨滴径向距离会减小而轴向距离增加,雨滴附近局部场强畸变程度增加,起晕电压降低。  相似文献   
75.
软土地区桥台桩基负摩阻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软弱土地基上的基桩,由于桩周土的向下运动,土与桩的摩擦增加了桩的下拉荷载,这就是所谓的桩侧负摩阻力,负摩阻力的存在增大了桩基的变形甚至导致破坏。通过软土地区桥台桩基的现场试验研究,获得了软土地区台背路基填土过程之中和之后的第一手资料,揭示了软土地区桥台路基填土时,桥台基桩内力和负摩阻力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台后填土对桥台基桩轴力的影响不仅发生在填筑施工期间,而且在施工完毕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有一定的影响;由于负摩阻力的作用,桩身轴力随着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桩侧摩阻力沿深度呈非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76.
典型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特性是外绝缘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电位悬浮体对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文中以简化的组合间隙放电模型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悬浮导体长度和高压电极形状对组合空气间隙击穿电压的影响特性和变化曲线。基于实验数据和观测到的放电现象,文中在考虑子间隙的击穿顺序和流注通道压降的基础上,建立了组合间隙击穿电压的计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含有电位悬浮导体的组合间隙击穿电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计算模型得到的击穿电压计算值和实验数据相比,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方法对于计算含有电位悬浮导体的组合空气间隙击穿电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7.
基桩现场静动载试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原位试验是获取桩基设计参数、了解桩基力学行为最客观、最可靠的方法。但在桩的现场试验中 ,钻孔灌注桩和预制桩桩周侧向土压力盒以及预制桩钢筋计的埋设一直是现场试验中的难题 ,至今没有很好解决。笔者所在课题组结合多起科研实践工作 ,研究了预制桩桩身应变计和侧向土压力盒设置方法和工艺 ,提出了一种简单可靠的钻孔灌注桩侧向土压力盒安装器。同时 ,基于现有试验设备 ,研制了桩顶静载和动载组合加载装置 ,为基桩在静载作用下进行大吨位动载试验解决了一个关键性试验技术难题。使用说明 ,上述试验技术和装置 ,可靠性高、效果好。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这些试验技术成果 ,期与大家交流和共同探索 ,以推动这方面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78.
秦沈客运专线路桥过渡段路基动应力测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简单介绍了高速行驶的列车通过路桥过渡段时造成的危害,以及为了改善行车条件,国内外所采取的维护措旌。对我国第一条时速160km以上的运营线——秦沈铁路客运专线DK46 765.95~DK46 790.95的路桥过渡段路基在高速列车作用下的动应力进行了原位测试,分析了沿路桥过渡段线路纵向的动应力分布规律、列车速度和动应力的关系,以及动应力沿路基深度方向的变化规律等。分析结果认为:沿铁路线纵向动应力随车速的增大,动土压力呈现不同幅度的增加;当车速超过176km/h时,路基动土压力值增加幅度很小,甚至略有降低。动土压力随路基深度的增加衰减很快,并且随着深度的增加,动土压力值和静土压力值越来越接近。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可回溯感是艺术欣赏和临摹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感受,即在审美过程中想象地再现原作的创作行为,是书法艺术凸显的审美心理现象。在计算机书法的研究中,鲜有研究以动画效果增强书法可回溯感,且缺少关于可回溯感的量化评估方法。因此,本文结合心理感知实验提出可回溯感的测评方法,并探究动态墨迹效果对书法作品可回溯感的影响。方法 首先将可回溯感分解为两种心理因素:顺序感和运动感。然后针对动态书法形式应用粒子动画制作7种不同墨迹效果,并设计心理感知实验对书法作品的可回溯感进行测量,即对选定标记点的运笔顺序进行排列以及对其运笔方向和相对速率进行估计。最后比较原作和动态书法可回溯感的差异,分析动态墨迹对书法作品可回溯感的影响。结果 实验结果证明测评方法是可行的,并发现恰当运用动态墨迹效果,即沿笔迹流动的墨迹动画,可以改进作品的运动感、显著增强顺序感以及提升可回溯感,反之则不能。若混入逆向流动墨迹效果,会削弱其提升顺序感的效用,但减弱的程度与正逆向墨迹的比例并非线性关系。结论 运笔顺序和笔触运动感知的评测方法可以有效量化视觉艺术品的可回溯感,为书法欣赏和临摹过程的研究提供实证方法。动态墨迹的设计也可用于增进书法的艺术化呈现,特别是增强其可回溯感。  相似文献   
80.
f—x域算子外推去噪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f-x域预测滤波法噪技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f-x域算子外推去噪技术。f-x域算子外推去噪技术的假设前提和数学原理与f-x域预测滤波法噪技术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它利用有效反射信号和线性干扰波的道间差及能量的差异,以及有效信号同相轴的所有频率成分具相同时差的假设条件,运用信噪比较高的中频段频率成分外推来求取高,低频带的预测算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