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91篇
电工技术   286篇
综合类   57篇
化学工业   32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47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38篇
水利工程   6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3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6篇
冶金工业   23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91.
环境因素对电容型设备介质损耗因数影响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人工气候室内变压器套管介质损耗因数(tanδ)的在线测量结果.分析了环境因素对电容型设备的tanδ的影响,提出并建立了主要环境因素对tanδ影响的灰关联分析模型,计算得出了主要环境因素对tanδ影响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在没有屏蔽环的情况下,温度、湿度和绝缘表面污秽程度对电容型设备的tanδ均有影响;在有屏蔽环的情况下,温度对电容型设备的tanδ的影响明显大于环境湿度和绝缘表面污秽度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分析了非整周期采样时介质损耗角(介损角)测量容易导致较大误差的问题,指出了电压和电流信号的取样方式对介损角测量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如果信号中仅存在基波且传感器采集所得电压和电流信号同相位时,则非整周期采样的频谱泄漏和栅栏效应给介损角计算导致的误差将完全抵消,理论上介损角测量不会因为非整周期采样导致误差.仿真表明,在实际取样时若选择合适的传感器,直接使用DFT算法,即使非整周期采样严重时误差仍然很小,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小于4×10-5 rad(设定的介损角0.003 rad)计算误差随设备介损角的增加而增大,介损角增大到0.02 rad时,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约为2×10-4 rad;计算误差与直流分量关系不显著,直流分量在基波分量的10%范围内变化时,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约为4×10-5 rad;计算误差随3次谐波的增加而线性增大,3次谐波分量达到基波分量的20%时,如果使用阻容串联电路模拟电容型设备,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约为7×10-5 rad;如果使用阻容并联等值电路则同样条件下误差约为5×10-5 rad.因此,使用电容型设备末屏串入电容的电流取样方式能有效减少非整周期采样给介损角测量带来的误差.  相似文献   
93.
提出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容型设备故障诊断方法,阐述了贝叶斯网络的构建过程.通过广泛收集有关电容型设备的故障资料,综合其各种检测数据和故障征兆,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故障集和征兆集.经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获得了各故障类型下各征兆量有明显体现的条件概率,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电容型设备故障诊断模型,并根据电容型设备故障诊断的特点改进了贝叶斯网络的推理过程,采用连概率计算过程进行故障类型的概率信息计算,根据概率信息进行故障分类,提高了该方法的实用性.通过电容型设备故障实例分析,诊断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基于对输电网节能指标体系的研究,提出了适用于电网的静态、动态和技术经济分析的综合能效评估方法。首先梳理了与能效相关的国内外先进标准,构建了涵盖电网规划、设备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等评价指标的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层次分析法(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将各指标间的相对重要性,采用1~9比例标度构造出判断矩阵,准确计算出了各个能效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结合各单项指标状态值,得到被评估输电网的综合能效分值。最后根据综合分值,确定输电网能效等级,从而找出输电网能效的薄弱环节。并运用该评估方法对某输电网进行了能效评估。  相似文献   
95.
研究不同剂量当归超微粉对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肠道生理结构的作用。将C57BL/6小鼠分为当归超微粉高剂量组(2.0g/kg)、中剂量组(1.0 g/kg)、低剂量组(0.5 g/kg)、传统饮片组(2.0 g/kg)、传统粉末组(2.0 g/kg)和空白组,灌胃给药15 d,记录体重,在灌喂第15 d时无菌取结肠内容物,扩增肠道菌群16S rRNA基因的V3+V4区,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β多样性和α多样性、分析门水平和属水平的物种组成,HE染色法观察胃肠道病理变化。结果显示,C57BL/6小鼠体重正常生长,当归超微粉饮片高剂量组的对小鼠肠道微生物的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含量显著增加(p<0.05),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含量减少(p<0.01)。另外,当归超微粉饮片中剂量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含量降低最为显著,厚壁菌门(Firmicutes)增加最为显著;在属水平中剂量Faecalibaculum增加最明显(p<0.05),故超微粉的中剂量为最佳实验剂量。各处理组小鼠胃肠道无病理变化。本实验可为当归以超微粉的使用方式,对人体保健或治疗使用的科学用量和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可为以肠道菌群相关的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6.
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改良剂对马铃薯面条质构特性、拉伸特性与蒸煮特性的影响,利用变异系数法分析得到不同改良剂作用下各个指标所占重要性大小,并经过各指标的标准化值与权重的相关计算,得到4种改良剂对马铃薯面条品质影响的大小。结果表明:不同指标对马铃薯面条品质影响大小依次为:断条率(0.048) > 拉伸力(0.205) > 弹性(0.086) > 干物质损失率(0.065) > 黏聚性(0.048) > 拉伸距离(0.036) > 干物质吸水率(0.031) > 回复性(0.027) > 硬度(0.020)。不同改良剂对面条品质影响大小依次为:黄原胶(1.5467) > 谷朊粉(1.4304) > TG酶(1.3878) > 食盐(0.9818)。通过电镜观察,30%马铃薯粉面条添加改良剂食盐1.5%、黄原胶0.6%、TG酶0.6 U/g、谷朊粉8%,在此条件下制得的马铃薯面条微观结构得明显改善。变异系数法不仅可用于马铃薯面条品质改良研究,也可成为食品领域产品开发研究中指标选择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97.
通过实验对混合工质R290/R600a(1/1)在冷柜蒸发器中的流动换热及其对柜内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与模拟计算进行比较,为冷柜工质替代及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8.
对无蔗糖壳聚糖口香片的研制过程进行了介绍。以壳聚糖、魔芋精粉作为胶凝剂和成形剂,以甜蜜素和蛋白糖为甜味剂,以薄荷素油等为风味剂研制而成。确定了壳聚糖口香片的生产工艺和配方。  相似文献   
99.
食源性疾病暴发通常是由于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诺如病毒是引起急性和慢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每年在世界范围内引起频繁的暴发,增加人们的生活和健康负担。由于诺如病毒突变的迅速发生以及各个行业,尤其是食品行业的全球化的逐渐加快,诺如病毒的感染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和技术的成熟,诺如病毒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在这里,我们就诺如病毒的病毒学特征、感染后的临床症状、人体的免疫反应、诊断技术以及现阶段使用基因组学技术的各项发展进行了全面的讨论,为诺如病毒感染的研究和控制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对分离自母乳、婴儿肠道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菌株间亲缘关系和细菌素合成相关基因。方法 本研究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对不同来源的植物乳杆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质控过滤后的数据经Unicycler组装获得基因组精细图,通过比对COG、CAZy数据库对功能基因进注释,并借助BAGEL4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鉴别植物乳杆菌素合成相关的基因簇,分析不同来源植物乳杆菌的益生潜力。结果 本研究5株植物乳杆菌基因组平均GC含量为44 %,母乳源植物乳杆菌基因数量多于婴儿肠道源菌株。进化树和ANI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所得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相同来源的菌株更倾向于聚类到一个分支。功能注释结果显示,母乳源菌株与肠道源菌株相比拥有更多编码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基因,且拥有完整的产植物乳杆菌素基因簇。结论 植物乳杆菌基因组GC含量、功能基因数目及产细菌素基因簇结构等与分离源有一定的关联,母乳源植物乳杆菌更适于作为潜在益生菌的候选菌株,本研究为益生菌的益生潜力研究提供了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