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132篇
电工技术   228篇
综合类   156篇
化学工业   290篇
金属工艺   140篇
机械仪表   129篇
建筑科学   267篇
矿业工程   137篇
能源动力   102篇
轻工业   170篇
水利工程   100篇
石油天然气   138篇
武器工业   24篇
无线电   33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3篇
冶金工业   102篇
原子能技术   40篇
自动化技术   29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7篇
  1964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解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碱渣湿式氧化装置存在的管线堵塞、脱臭效果不佳等问题,合理地优化了相关工艺流程及操作条件。主要优化措施:将氧化反应器顶部压力由1.9~2,1MPa提高到2.3~2.5MPa;将氧化反应器顶部温度由190~200℃降低为180~190℃;及时更换空气喷嘴;将碱渣中碱的质量分数控制为7%~9%。优化效果:处理液态烃碱渣时,S^2-脱除率由72.23%提高到98.73%,化学需氧量(COD)脱除率由52.87%提高到60.70%,酚脱除率由43.88%提高到61.14%;处理催化裂化(FCC)汽油碱渣时,S^2-脱除率由68.35%提高到98.12%,COD脱除率由39.55%提高到48.97%,酚脱除率由39.76%提高到51.05%。  相似文献   
992.
广播电视VSAT系统与亚洲卫星业务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无线电台管理局是广电总局直属单位,下辖数十家播出单位.分布在全国二十几个省区市.担负着中央三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等众多播出机构的广播电视节目传输发射任务。目前无线电台管理局在亚洲卫星上的应用主要是运行广播影视VSAT系统和传输流动电影业务。在多年的使用过程中.得到了中信卫星和亚洲卫星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93.
生健  敖玉辉 《应用化工》2012,41(4):735-738
把酚醛环氧乙烯基酯树脂分别与固化剂过氧化氢异丙苯(CHP)、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过氧化二异丙苯(DCP)进行混溶,模压成型,碳纤维层合板,进行了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的碳纤维-酚醛环氧基乙烯基酯树脂复合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弯曲强度达到1 400~1 900 MPa。  相似文献   
994.
针对电站锅炉受热面现行检验标准只能进行定性评判、处理方法单一等问题,应用安全科学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提出并讨论了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损伤风险评估基本方法和过程,结合电站锅炉受热面检验标准,按照风险评估结果与现行标准评判结果一致的原则,对受热面管检验过程中各检验指标的标度分别进行了划分,研究并确定了风险矩阵评估中概率标度和后果严重程度的量化取值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检验风险矩阵评估方法实现了对锅炉受热面管损伤的量化风险评估,科学反映了锅炉受热面损伤的风险等级,通过制定不同预控措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经济合理地进行了预防和处理,为电站设备状态检修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由于石油等能源资源的短缺以及对保护地球环境的迫切需求,节能的诸多努力在各个领域付诸实施.对于液压设备,占据系统主要能耗的油源的节能成为关键.近年来,变量液压泵油源(VD油源)和变频液压泵油源(INV油源)已被广泛使用.提出了一种带有一个蓄能器的间歇性运行的液压泵油源(ACC油源).ACC油源的优势通过建模和简化负载模型已进行了实验论证.该研究比较VD油源、INV油源和ACC油源在某一稳定供油流量条件下的耗电、泵输出压力、转速和效率.同时,确定了蓄能器容积、上下界限压力比对ACC油源的效率和开关周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6.
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白田坝组砂砾岩型储层分布面积广,为盆内碎屑岩气藏的扩大勘探展示了全新领域。通过野外剖面观察、地层及砂砾岩追踪对比、典型相序精细描述等方法,首次对地质背景、物源展布规律、沉积体系及演化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中三叠世末的印支运动奠定了四川盆地西北部下侏罗统沉积早期“西陡北缓”的古构造格局的基础,东北侧米仓山前缘为向盆内形变强度逐减的紧密阶梯状冲断褶皱带,有利于沉积物长距离搬运,为盆内的主要物源。西北侧龙门山表现为挤压造山运动,地势较陡,季节性山区河流在山前形成大小不等的冲积扇体,为次要物源。山前—盆内依次发育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97.
在小鼠和人体预实验水平上,作者旨在研究源于鸡蛋蛋黄的水解蛋黄粉(Bonepep)对骨质代谢的影响。给SD小鼠喂食10 mg/(kg·d)和100 mg/(kg·d)的Bonepep,使小鼠胫骨伸长提高了4.5%和10.3%。SD小鼠在长时间高剂量喂食后,其喂食期间各项生理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未发生显著变化。而摄食Bonepep的小鼠尿样中脱氧吡啶啉(Dpyr)含量与未喂食的对照组降低了84.6%,其大腿端部断面中海绵骨明显减少。女性志愿者连续服用5周水解蛋黄粉后,其尿样中反映骨吸收指标的脱氧吡啶啉(DPD)与、尿中I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水平无显著变化,但反映骨形成指标的骨碱性磷酸酶(BALP)活性则提高了14.6%。上述结果表明,水解蛋黄粉能够有效地抑制破骨分化和促进成骨生长。  相似文献   
998.
四川盆地西北部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储集性能受到不同期次构造裂缝控制,研究构造裂缝特征、期次以及控制因素将为有效评价与预测有利储层提供依据。根据露头、钻井岩心及薄片构造裂缝观察,划分构造裂缝切割关系,认为构造裂缝走向主要为北东向、北北西向、近东西向和南东东向,其中优势方位为北西-南东方向。利用不同切割关系裂缝充填物包裹体均一温度、ESR测年数据,结合岩石古应力值将研究区构造裂缝至少划分为4期:第一期构造裂缝形成于晚印支期,方解石呈紧挨裂缝壁充填,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4~120℃;第二期为晚燕山期,裂缝主要充填石英,均一温度为72~137℃;喜马拉雅早-中期是第三次破裂期,其裂缝充填石英,明显切割前两期裂缝,均一温度为153~179℃;喜马拉雅晚期是第四次破裂期,其形成的裂缝充填物为较粗大的方解石,少量白云石,均一温度高达165~190℃。其中印支晚期与喜马拉雅晚期构造活动最为强烈,裂缝发育。同时,研究区构造裂缝的发育和分布受构造应力和岩石自身物理参数共同控制,高孔隙度、细粒级、薄层的岩屑砂岩是形成构造裂缝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99.
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致密砾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其贡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致密块状砾岩作为油气储层比较少见,其裂缝的成因类型、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尚不清楚。为此,以四川盆地九龙山构造下侏罗统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为例,根据野外露头、岩心、成像测井和岩心测试分析资料,在研究砾岩储层裂缝成因类型和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就裂缝对该类储层及产能的贡献大小进行了评价。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主要有构造裂缝、成岩裂缝和原岩裂缝3种成因类型,并以构造剪切裂缝为主,可分为东西向、近南北向、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4组裂缝;裂缝非常发育,岩心裂缝面密度平均为31.4 m/m2,溶蚀以后的裂缝在地层围压条件下的平均开度为221.28 μm;裂缝及其溶蚀孔洞的平均总孔隙度为2.26%,占该区岩心总孔隙度的67.4%,裂缝的渗透率主要分布在20.0~160.0 mD,比储层孔隙的渗透率高2~5个数量级,说明裂缝及其溶蚀孔洞是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的重要储集空间和主要渗流通道,控制了该区天然气藏的分布和单井产能。  相似文献   
1000.
川西地区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及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盆地川西地区前陆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巨厚,发育了多套自生自储的天然气成藏系统。为了弄清该区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寻找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方向,在分析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油气演化的时空配置,探讨了油气运聚成藏机制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川西上三叠统烃源岩层厚度大、有机碳含量高、生烃强度大,具有有利的天然气成藏条件;有效时空配置是成藏的关键,生烃强度控制气藏丰度,古今构造叠置决定气藏品质,大断裂控制气藏改造、重组和充满度。进而指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川西地区南部以勘探常压、构造圈闭型气藏为主,其中川西南部三和①号断层下盘的老君山和邛西①号断层下盘的桑园等构造应为构造圈闭气藏的首选目标;川西地区北部以勘探超压、岩性气藏为主,其中地层上倾方向的梓潼凹陷-九龙山构造之间的剑门-龙岗地区是岩性气藏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