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9篇
金属工艺   21篇
机械仪表   4篇
建筑科学   3篇
水利工程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采用合适的除铜、去硅、浸锌等前处理工艺 ,在高硅铸铝表面成功地电沉积一种性能优异的Re- Ni- W- P- Si C复合陶瓷镀层 ,研究了腐蚀时间、浸锌时间对工艺的影响 ,解决了高硅铸铝材料表面难处理等问题。结果表明 ,在浸锌时间为 4~ 5 min时 ,铸铝表面浸锌层效果最好 ,获得的 Re- Ni-W- P- Si C复合镀层硬度高 ,耐磨、耐蚀性能好 ,是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镀层 ,其镀态硬度为 HV5 0 0~70 0 ,经 40 0℃热处理 1 h,硬度可达 HV1 2 0 0~ 1 35 0 ,磨损率仅为 2 .93mg/cm2 · h-1。高温经热处理后立即浸入冷水中 ,不脱落 ,表明镀层附着力好 ,与基体结合力强。  相似文献   
22.
采用一种新的复合镦挤法(Cyclic equal channel compression,CECC)制备了超细晶1060铝合金,即等通道转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CAP)与多向压缩(Multi-axial compression,MAC)的组合工艺,并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分析了复合镦挤后试样的微观组织。为了验证实验的可行性,利用DEFORM 3D软件对试样复合镦挤过程中的损伤值、最大主应力、等效应力、等效应变的变化过程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显示各项参数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复合镦挤之后,试样的晶粒组织均匀细小且接近于等轴状,得到了优异的超细晶组织。  相似文献   
23.
王军丽 《江苏电器》2016,(12):63-64
正0引言目前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进行地震试验考核,包括故障会对设备安全系统的性能产生影响的接口部件,如核电设备、高压开关设备、电工电子设备、电信设备、建筑物等,设备应在经受地震考核后仍然保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检验设备能否经受地震考核的准则包括:设备能否保持有效功能或不发生误动作,设备是否有变形或结构损坏,连接部分及焊接部分是否出现损伤或破坏,电气部件是否保持执行功能等。在地震试  相似文献   
24.
采用异步叠轧法辅以热处理制备超细孪晶铜材,研究了不同再结晶退火温度和时间,对退火组织和其中退火孪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在185℃时,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发生再结晶的区域增多,退火孪晶也相应增多,但是再结晶不完全;当退火温度在190℃时,在20~25min退火时间内形成了均匀细小的退火孪晶,退火孪晶大小在2μm左右;当退火温度达到220℃时,退火孪晶的尺寸明显长大,且数量有所减少,达不到所需的超细孪晶铜的要求。  相似文献   
25.
本文概述了近10年来大塑性变形(severeplasticdeformation,SPD)研究成果,文章首先简述了各种SPD工艺的特点,其次对SPD强化机理研究现状做了分析,最后基于目前SPD技术的应用现状,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展开了必要的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26.
王军丽  史庆南 《材料导报》2005,19(Z1):15-19
主要介绍了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状况以及研究发展趋势.认为除深度塑性加工方法外,传统的各种制备方法存在着不能获得大尺寸块体,材料内部有微孔隙存在,工艺过程复杂等不足.深度塑性变形解决了传统纳米超细晶材料制备方法存在的问题.纳米超细晶材料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从研究到应用还需做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27.
主要对不同条件下叠轧并退火处理的无氧铜试样进行扫描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分析。EBSD反极图表明,试样内晶粒分布比较均匀,晶体学择优取向不是特别明显,但在局部仍存在微小的取向;EBSD晶粒图分析表明低道次叠轧后材料局部出现细小晶粒和小区域小角度晶界;晶粒度图表明低道次叠轧后大晶粒和小晶粒并存。结果表明利用叠轧法制备超细晶材料可以达到一定的细化目的。  相似文献   
28.
表面的氧化膜已变得疏松,甚至产生了微裂纹和针孔;CeO2和SiO2纳米颗粒在Ni-W-P基质金属中的嵌入,在提高纳米复合薄膜组织结构致密性的同时,也明显提高了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29.
对原始晶粒大小为60~100μm的铜材进行六道次大变形异步叠轧并辅助退火处理,获得晶粒大小为200nm的超细晶铜材,研究超细晶铜材的微观组织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六道次大变形异步叠轧后的超细晶铜材组织中存在大量的亚结构,也存在特定织构C组分,其强度和显微硬度高但伸长率和电导性下降。经220°C、35min退火处理后,亚结构消失,晶界由大角度晶界组成,织构由多种织构组分组成,也出现部分孪晶。与六道次大变形异步叠轧的超细晶铜材相比,经220°C、35min退火处理的超细晶铜材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略有下降,但伸长率和导电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0.
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境观察了LZ91镁锂合金在累积叠轧焊(ARB)过程中的界面焊合现象。结果表明:道次压下量为50%的ARB工艺可以使LZ91板材获得良好的界面焊合,板材的抗拉强度和维氏硬度得到明显的改善。后续的ARB变形可以有效改善界面焊合质量,ARB轧制后退火可以使板材界面焊合强度增加。LZ91合金累积叠轧焊变形中的界面焊合机制是:合金表面硬化层先发生破裂,新鲜金属暴露,然后在轧制压力的作用下一起流动、相互接触,最终形成冶金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