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28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首次利用整体传递矩阵法对机床主轴双转子耦合系统的动力特性进行了详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主轴最高转速远远小于系统的一阶临界转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转.文中还对双转子的耦合刚度进行了有限元分析计算,为今后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72.
目标检测的主要目的是在图像中快速精准地识别定位出预定义类别的目标。而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算法在相应行业大、中目标已达到了不错的成效。鉴于小目标在图像中尺寸较小、特征不全、与图像中背景差异大等特点,基于深度学习的小目标检测算法性能仍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小目标检测在无人驾驶、医疗诊断、无人机导航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需求,因此研究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先给出小目标检测定义,找到当前小目标检测的重难点;根据这些重难点从六个研究方向分析当前研究现状,并总结各算法优缺点;结合文献及发展现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合理预测与展望,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基础参考。  相似文献   
73.
微小型动物机器人遥控刺激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鸽子为实验动物,研制了基于CC111O无线单片机的动物机器人遥控系统.该系统由无线信号发射站和背负在动物身上的多通道微刺激器组成,能够产生双向电压脉冲信号对动物机器人进行刺激,实现了无线刺激器对微型化、轻量化以及低能耗的要求.通过实验证明了该系统的有效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74.
用热重分析法测定了氧化动力学曲线,并采用XRD和SEM/EDAX等手段,研究了一种镍基合金950℃的高温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在950℃氧化初期,合金的氧化质量增重较快,随着氧化时间延长,氧化质量增加的速率逐渐降低,氧化动力学曲线符合抛物线规律,氧化膜出现少量剥落。合金表面氧化膜由三层组成,外氧化层为TiO2,中间层氧化物为Cr2O3、NiCr2O4、CrTiO3和NiAl2O4,内氧化层氧化物为Al2O3.  相似文献   
75.
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主轴系统的热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主轴回转系统热特性设计要求,建立了高速主轴系统的温度场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以该模型为基础计算分析了主轴部件的温度场分布和主轴热变形,从而为主轴部件的热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6.
AGVs 关键技术研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介绍了自动导引小车系统(AGVs)在阻塞、最佳路径选择及调度规则方面的研究现状、解决方案。通过具体实例详细说明了系统阻塞程度定量分析的最新方法、评价参数。对未来AGVs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吴书安  祝锡晶  郭策 《表面技术》2016,45(8):144-149
目的通过仿真研究磨削中单磨粒几何特征对切屑根部材料分离的影响,得到脆-塑转变的临界磨削参数值。方法针对Ti6Al4V合金,通过对单磨粒划擦的分析,建立热-力耦合平面仿真模型,研究切屑根部有效流动应力随单磨粒刃圆半径和磨削深度的变化情况。结果在磨粒刃口处,刃圆半径r=0.1μm时,磨削深度h≈0.02μm,出现脆-塑转变的临界现象;在h0.3μm时,可能会实现材料的塑性去除,磨削热效应对其有促进作用。刃圆半径r=1μm时,磨削深度h为0.2~3μm,有效流动应力的最小值为948.479 MPa,此时在磨粒刃口处几乎没有材料塑性流动的现象,磨削热效应不明显。刃圆半径r=10μm时,磨削深度h为2~30μm,有效流动应力的最小值为716.351 MPa,最大值为763.59 MPa,磨粒刃口处切屑以塑性流动方式产生,磨削热对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仿真得出使切屑根部材料实现塑性流动的单磨粒刃圆半径、磨削深度阈值范围和脆-塑转变的临界值,同时得到磨削热效应对切屑形成的作用效果。取刃圆半径为0.1μm或者10μm左右的磨粒,适当增大磨削深度,可实现切屑根部材料的塑性流动,降低对磨粒的冲击作用,并提高磨削效率。  相似文献   
78.
目的:硬脆性材料在珩磨时的脆性去除会使得被加工件的表面质量达不到更高的应用要求,同时对磨具磨损严重,通过理论建模研究珩磨过程中单磨粒磨削参数与切屑第一变形区流动应力的关系,并得到实现延性去除的各参数阈值。方法针对304不锈钢,通过对单磨粒划擦的分析,数学推导得出在平面情况下切屑第一变形区流动应力与单磨粒刃圆半径、磨削深度以及半圆锥角的函数关系。结果在完全刃圆磨削和复合磨削阶段都会有实现材料延性去除的现象被发现,并得到完全刃圆磨削时,取刃圆半径r=1μm,在磨削深度h=0.07μm,流动应力取得极大值σ=227.7 MPa。复合磨削时,取半圆锥角θ=30°,r<1.5μm时,r的延性去除阈值为0.3~1μm。当取h=0.6μm,θ和r同样存在实现材料延性去除的阈值,分别为45°~75°和0.5μm左右。结论单磨粒刃圆半径、磨削深度和半圆锥角使材料实现延性去除的阈值范围在理论上被确定,为硬脆性材料的延性去除理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同时适当减小磨粒刃圆半径,取45°~75°范围内的磨粒半圆锥角,使磨削深度增大,并实现材料的延性去除,可以提高材料的表面质量和磨削效率。  相似文献   
79.
为了研究炮钢表面抗高温氧化性能,针对某型火炮身管材料PCr Ni3Mo钢进行了500,600,700℃、10 h恒温氧化试验,考察了其氧化动力学性能,利用纳米压痕仪测试了炮钢在不同氧化温度下的硬度与弹性模量,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测试分析了不同氧化温度下的表面形貌和物相组成。结果表明:炮钢在空气中500℃氧化10 h后表面形成Fe_3O_4和Fe_2O_32种氧化物,600,700℃氧化10 h后表面形成Fe O、Fe_3O_4和Fe_2O_33种氧化物,其中700℃时表面氧化膜出现大量分层和剥落。  相似文献   
80.
为了提升电火花线切割(Wire cut Electric Discharge Machining, WEDM)加工后的TC4钛合金表面质量,减少表面重熔层厚度,采用不同浓度配比(1∶4、1∶6和1∶8)的HF-HNO3酸蚀溶液对钛合金试件进行化学抛光处理。实验结果表明,HF-HNO3酸蚀溶液能使钛合金重熔层得到显著去除,表面微裂纹得到有效控制;当HF-HNO3酸蚀溶液的浓度配比为1:6时,试件能获得最低的表面粗糙度和最大的表面粗糙度下降率,并且抛光前后钛合金表面元素含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Ti、Al和V元素质量分数分别提高了21.5%、41.3%和13.2%,而O、C元素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82.5%和33.6%;HF-HNO3酸蚀溶液可显著改善TC4钛合金试件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后的表面缺陷。钛合金重熔层结构的主要成分与化学抛光后氧化膜的主要成分相似,但与氧化膜的结构不同,这对TC4钛合金试件表面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