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6篇
  免费   518篇
  国内免费   414篇
电工技术   442篇
综合类   538篇
化学工业   561篇
金属工艺   382篇
机械仪表   360篇
建筑科学   401篇
矿业工程   218篇
能源动力   119篇
轻工业   553篇
水利工程   191篇
石油天然气   195篇
武器工业   57篇
无线电   425篇
一般工业技术   394篇
冶金工业   172篇
原子能技术   93篇
自动化技术   707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0篇
  2022年   214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43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18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The decomposition reactions of monazite and bastnaesite mixed rare earth minerals calcined by CaO-NaCl-CaCl2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TG-DTA and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cess of the minerals decomposed by CaO involves two steps. The first step occurs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425-540 ℃, and the main reactions are bastnaesite decomposition, i.e. REOF reacts with CaO to produce RE2O3 and CaF2, and Ce2O3 is oxidized to CeO2. During this step, CaCO3 is formed at about 500 ℃. The second step takes place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610-700 ℃, and the reactions are monazite decomposition into RE2O3, Ca5F(PO4)3 and Ca3(PO4)2 by CaO and CaF2. In this process, the decomposition ability is improved because CaO from CaCO3 decomposing has high chemical activity. In calcining process, the new formed Ca5F(PO4)3 restrains fluorine that can escape in form of gaseous compound. The decomposition ratio of the mixed rare earth minerals reaches 90.8% at 700 ℃.  相似文献   
42.
43.
被誉为"绿色技术"的光固化技术,不仅节能环保而且经济高效,已在众多领域得以应用。利用天然可再生资源制备光固化树脂对光固化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衣康酸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天然可再生资源,其分子结构中同时含有不饱和双键和两个羧基,可替代丙烯酸、己二酸等石化资源合成各种光固化不饱和树脂,所得树脂综合性能优良。本文综述了衣康酸制备光固化树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环氧衣康酸树脂、衣康酸聚酯、衣康酸聚酯丙烯酸酯、衣康酸聚氨酯丙烯酸酯等。由衣康酸合成的光固化树脂在涂料、生物医药和3D打印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44.
采用合理的调度方法可有效提高水电站发电效益。模拟方法容易获取可行解,但不能提供最优解;优化方法能够求得最优解,但往往因搜索空间过大而求解不理想。本文考虑两者特点,提出基于等流量法缩减空间策略的水电站调度方法,即利用等流量法模拟调度过程,缩减搜索空间,在缩减空间内利用优化方法求解模型。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适合群智能算法求解水电站调度模型;在相同群智能算法和水电站调度模型下,缩减搜索空间后,多年平均发电量、保证出力提升显著,多年平均弃水量明显减少。此外,群智能算法在缩减空间内的收敛速度更快,标准差更小。因此,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群智能算法求解的优化程度、收敛速度和稳定性,可为水电站调度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5.
过渡金属碳化物、氮化物MXenes是一类新型的二维材料,通式为MnXn-1Tx(n=2~5).MXenes具备独特性能,在催化、储能、吸附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MXenes的发展进程,不同的MXenes制备方法对MXenes结构、性能和表面官能团的影响以及MXenes复合材料在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现状,关于MXenes目前在催化领域内存在的挑战(MXenes结构优化、催化机理的研究、抗氧化性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6.
大量研究已证明导线表面状态会极大影响导线的电晕性能,但微观层面上是如何影响电场分布的研究并不充足。因采用均匀电场可以更好地关注颗粒本身相互影响的规律。计算了在平行板电极形成的均匀电场中,不同排列的球状金属颗粒放置在电压极板上的影响,当金属球成一字排列时,随着数量的增多,最大场强值和最大面电荷密度都会被削弱,趋向一极限值,并根据数量-场强曲线拟合了公式。当3颗球一字排列时,中间球正好位于两边球中心时削弱作用最强,且两边球距离越近效果越明显;当金属球按正多边形排列时,数量越多削弱越明显,距离越近削弱越明显。1颗金属球在距离极板不同高度时,金属球靠近但未接触极板时场强最大。计算证明并非金属球越少电场分布越好,为优化导线表面状态、去除瑕疵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7.
高比例风电的接入和需求响应技术的应用对分布式架构下的多微电网系统有功功率动态平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必要充分利用灵活性资源对系统进行协调调控.提出一种新颖的灵活性电池储备模型对多微电网系统灵活性备用容量进行评估,定义虚拟灵活性电池储备模型对风电场备用与需求响应负荷备用进行评估,充分挖掘其调频的潜在能力.在此基础上,基于一致性算法求解该模型下各微电网的功率分配,提出计及灵活性储备的含风电多微电网系统分布式协调调控策略,实现分布式架构下灵活性资源的协调优化.通过华东某地区实际数据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算例结果表明,协调优化源-荷灵活性储备资源在保障风电消纳的同时,实现了分布式架构下系统的动态功率平衡.  相似文献   
48.
随着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EV-DWC)技术的发展,针对目前EV-DWC负荷建模理论工作不全面的现状,以交通流量作为影响充电负荷的主要因素,以天气、典型日期、季节等因素为次要影响因素,根据路况建立负荷模型,通过电动汽车型号和状态的聚类不同对汽车分配不同的功率,完成动态充电负荷的建立。采用小波神经网络(WNN)对时序信息进行处理预测,再同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相结合预测充电道路上的车流,短期车流预测精度为85%,用模糊C聚类(FCM)算法对电动汽车的充电类型以及该类型所对应的充电功率进行划分,将进入充电道路的电动汽车分为7种类型。根据各种充电类型分配相应的充电功率,完成日负荷建模。  相似文献   
49.
碳化硅(SiC)器件耐高频高温、散热性能好、导通电阻小,应用于无线充电系统可有效提高无线充电系统的效率。文中首先对比了SiC材料与Si材料的特性,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套基于SiC器件的无线充电系统电源装置。该装置由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构成,输入端接市电,且装置的整流模块具有功率因数校正功能。文中详细给出了整流模块的整流桥选型策略、滤波电路参数设计方法、Boost电路功率器件和无源元件设计原则及开关管控制电路设计方法,还给出了逆变模块的开关管选型策略、开关管驱动电路和开关管保护电路的设计方法。最后,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输入侧实现了高功率因数,逆变电路开关管电压振荡得到抑制,实验样机的效率峰值可达98.2%。  相似文献   
50.
氮气和熔剂联合净化铝熔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SDJ 1型熔剂与氮气联合净化铝合金熔体的效果 ,并对熔剂净化机理以及FI法 (Fluxinjection)净化优势进行了探讨 ,揭示了除气过程中气体与熔剂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 :采用FI联合精炼工艺 ,在适当的温度 (72 0℃ )和熔剂加入量 (0 .15 %SDJ 1)条件下 ,联合精炼工艺的除气效果远远优于生产中常用的氮气吹气法和熔剂法 ,联合净化法的优势在于提高了吸附能力以及加入具有固氢作用的降渣剂。FI工艺原理为 :气体与熔剂在熔体中均匀分布、密切接触 ,气体使熔剂快速上浮 ,熔剂的存在提供多而窄的通道 ,使氢容易聚集在通道附近 ,即使氢含量较低时 ,氮气仍能发挥作用 ,通道的存在有利于分散和离解气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