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097篇
  免费   9113篇
  国内免费   5730篇
电工技术   7280篇
技术理论   4篇
综合类   7242篇
化学工业   10302篇
金属工艺   5231篇
机械仪表   5881篇
建筑科学   6321篇
矿业工程   2868篇
能源动力   2384篇
轻工业   6786篇
水利工程   2499篇
石油天然气   3693篇
武器工业   1170篇
无线电   9450篇
一般工业技术   7153篇
冶金工业   3120篇
原子能技术   1197篇
自动化技术   12359篇
  2024年   293篇
  2023年   1243篇
  2022年   2726篇
  2021年   3735篇
  2020年   2730篇
  2019年   2040篇
  2018年   2398篇
  2017年   2669篇
  2016年   2419篇
  2015年   3850篇
  2014年   4684篇
  2013年   5426篇
  2012年   6530篇
  2011年   7056篇
  2010年   6549篇
  2009年   6048篇
  2008年   6410篇
  2007年   6037篇
  2006年   5311篇
  2005年   4139篇
  2004年   2914篇
  2003年   2015篇
  2002年   1858篇
  2001年   1623篇
  2000年   1324篇
  1999年   818篇
  1998年   452篇
  1997年   333篇
  1996年   289篇
  1995年   256篇
  1994年   191篇
  1993年   128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4篇
  195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一种大型复杂构件加工新模式及新装备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型复杂构件是航空航天、能源、船舶等领域装备的核心结构件,此类构件通常具有尺寸大、形状复杂、刚性弱等特点。传统“分体离线加工-在线检测”模式存在工艺不稳定、过程复杂、柔性差、周期长等问题,以龙门式多轴数控机床加工为代表的“包容式”加工模式,难以适应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加工制造需求。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式和吸附式机器人的多机协同原位加工新模式,通过多机器人系统自主寻位、精确定位加工与加工质量原位检测,实现大型复杂构件多安装面并行铣削、制孔与打磨等作业。多机器人系统包括移动式混联机器人、吸附式并联机器人、移动式串联铣削机器人、移动式双臂加工机器人和移动式打磨机器人。构建多机协同原位加工模式,需要揭示多机器人协同原位加工行为与大型弱刚性结构件质量控制的交互机理,面临着本体、测量、工艺和集成四个方面的挑战,需要设计高灵活、高刚度的移动式和吸附式加工机器人,解决移动机器人自主准确寻位和超大结构件原位高精检测难题,攻克加工变形误差在线补偿和振动抑制技术,通过集成实现多机协同高效高精加工,为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制造提供创新技术及装备,并实现此类构件制造核心技术及装备自主可控。  相似文献   
62.
贾亚宾  郑旭  高凯  关军  魏翩  祁冰  郑慧研 《化工学报》2020,71(z1):411-416
为研究高校既有建筑室内人群散发对室内VOCs的影响,对高校不同人群样本的教室及会议室两类典型人群密集房间,共82个人群样本对象进行了VOCs采样分析,得到不同实际场景下的人员相关的VOCs浓度水平,并对其潜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确认了29种与室内人员相关的高检出率且较高浓度值的物质,包括芳香族化合物9种,烷烯烃类9种,酮类和醛类8种,醇酯类以及卤化物3种,并得到主要VOCs物质的浓度水平和I/O比。对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表明,室内人员密度、季节和房间类型对不同VOCs物质存在显著性影响,其中季节性因素对目标VOCs污染物影响最为广泛,其次是房间类型与室内人员密度。该研究可为进一步了解人员密集室内VOCs污染现状及控制策略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3.
行麦玲  刘义良  裴景洋  胡斌  杨天远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4):0414002-0414002-6
针对目标探测类空间红外相机大范围成像、高灵敏度探测、高精度定位等应用需求,文中提出采用像方远心光路和低温光学技术结合的解决方案,设计了物方视场角8°×8°、入瞳口径265 mm、工作温度200 K的像方远心折射式光学系统。镜头最大口径280 mm,采用多级分散的弹性支撑设计,解决大口径低温透镜装框、透镜组件支撑和镜头整体安装各环节的热应力卸载问题。在保证高刚度和低漏热的情况下,使低温下透镜的热应力对镜头能量集中度的影响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镜头完成装调及室温下像质确认后,进行了力学振动试验,并将其制冷到200 K水平测试像质,测试结果表明,镜头能量集中度达到轴上75%,边缘视场72%。  相似文献   
64.
谭博仁  李龙祥  王勇  齐涛 《化工进展》2020,39(6):2284-2293
萃取塔因生产能力大、占地面积小、密闭性好等优点,在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和环境工程等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萃取塔近些年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传统萃取塔(脉冲萃取塔、转盘塔与Kühni塔等)的水力学、轴向扩散与传质模型的发展,分析比较了表面张力、传质方向、放大效应等因素对模型的影响;介绍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在萃取塔中单液滴、单相流模拟、液-液两相流模拟、外加能量模拟、与群体平衡模型(PBM)耦合模拟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设计开发的新型萃取塔,包括改变传统塔的内构件和引入多种外场能量等方式来强化相间传质。研究表明,将先进实验研究方法、准确经验模型和可靠理论计算相结合,将会是萃取塔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相似文献   
65.
66.
质量管理永远是企业生命的源泉,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管理创新,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长期有效的进行,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相似文献   
67.
黄斌  辛红 《自动化博览》2006,23(3):44-46
1概述 近十多年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变频调速技术已经广泛地用于交流电动机的速度控制,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具有高效率的驱动性能及良好的控制特性.它是一种高新技术电力节能装置,它通过改变(降低)电源工作频率,来降低动力设备(电机)的转速,减少设备的输出功率,达到输出功率与工作负荷的最佳匹配,实现节能目的,有效地提高了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几乎可以说,有电动机的地方就有变频器,在一切需要进行速度控制的场合,变频器以其操作方便、体积小、控制性能高而获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8.
综合高速效应的凝析气藏流入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井底压力低于露点压力时,凝析液在近井地带开始析出并不断聚集产生凝析油堵塞现象。因此,在制定凝析气井工作制度时,通常以控制生产压差为指导思想,往往忽略高速流动下凝析气液相变的非平衡特征。对于凝析气体系,当外界温压变化速度超过凝析气液的相平衡速度时,凝析气体系相变滞后,开始呈现非平衡特征,即凝析液的析出量随着压降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凝析气在向井筒流动的过程中,近井区高速流动使凝析气产生非平衡相变,凝析气在比较高的压降速度下流入井筒,使得凝析液来不及析出。在分析非平衡相变规律与近井地带凝析气渗流参数分布的基础上,评价凝析气液流动过程中的非平衡特征,给出了考虑非平衡相变的凝析液饱和度分布计算公式,并进行了产能预测结果对比。实例分析表明,可以通过适当放大生产压差,增加凝析气液相变非平衡特征,减小井筒附近的凝析液饱和度,提高气井产能与气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9.
在结合并行组合扩频通信基础上,研究系统中的Logistic—Map混沌扩频序列优选准则。仿真结果表明,Logistic—Map混沌扩频序列可以提供数量众多的适于并行组合扩频通信系统的扩频序列族。  相似文献   
70.
Amphiphilic magnetic microspheres ranging in diameter from 5 to 100 µm were prepared by disper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poly(ethylene oxide) vinylbenzyl (PEO‐VB) macromonomer (MPEO) in the presence of Fe3O4 magnetic flui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olymerization parameters on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was found to increase with increasing styrene concentration and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It also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stabilizer concentration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MPEO. The content of the hydroxyl groups localized in the microspheres ranged from 0.01 to 0.2 mmol g?1. © 2003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