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9篇
建筑科学   1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0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4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对SRT—IV型乙烯裂解炉进行扭曲片管工业运行试验。扭曲片将炉管内物料的流动形态从柱塞流改变为旋转流,从而减薄了近管壁处的层流底层,强化了炉管与物料间的传热,降低了管壁温度,延缓了辐射段炉管内焦的生成。试验结果表明,在乙烯收率没有降低的情况下,增加裂解炉的处理量,大幅度延长了裂解炉的运转周期。  相似文献   
62.
为更好地探究柔洁纺技术对粘胶强捻纱质量和其机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对相同工艺参数下粘胶强捻柔洁纺纱线与环锭纺纱线的均匀度、毛羽、单纱强力、捻缩率和表观结构进行测试对比,同时分析了相同规格柔洁纺和环锭纺粘胶强捻纱织物的强伸性、顶破性能、撕破性能、透气透湿性、吸湿性、柔软性和抗起毛起球性能。结果表明:柔洁纺粘胶强捻纱的毛羽少,条干均匀,强力高,捻缩率低;相比环锭纺粘胶强捻纱织物,柔洁纺粘胶强捻纱机织物的强伸性、顶破性能、撕破性能、透气透湿性、柔软性和抗起毛起球性显著提高,但吸湿性有所降低;柔洁纺粘胶强捻纱具有柔顺、整洁、牢固等特点,其机织物的综合服用性能优于环锭纺。  相似文献   
63.
为了探究柔洁纺装置温度设置对粘胶纤维成纱质量的影响,根据粘胶纤维受热后的强伸性能变化情况,设计3组不同温度的柔洁纺装置,分析了80℃、120℃和210℃柔洁纺装置的成纱机制,测试了其所纺粘胶纱线的毛羽、表观结构、条干、强力及定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20℃柔洁纺装置时,可大幅软化粘胶纤维,使其充分参与内外转移,有效减少成纱毛羽,提高纱线强力;采用210℃柔洁纺装置时,过高的温度可改变纤维构象,使纤维发生黏结,恶化了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64.
探讨在线和离线毛羽H值检测数据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分析与应用。在收集100组纱线毛羽H值(在线和离线)数据的基础上,对毛羽H值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性分析;假设外部因素恒定的基础上,进行线性回归模型拟合,得到在线和离线毛羽H值的一元线性回归函数;通过相关性分析和方差分析,发现线性回归函数的相关性是显著的。同时函数推导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对于实时预测纱线毛羽H值和生产质量控制非常有用,相对误差小于2.2%。认为:在这些相关函数的指导下,可以增加在线检测,减少离线检测,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5.
热浸镀铝钢带镀层与合金层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6.
67.
薇菜的综合加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以鲜薇菜为原料,采用醋酸铜热烫护色工艺和真空水合,酸化保脆工艺,生产出的罐头较好地保持了薇菜原有的新鲜风味,同时利用生产罐头的下脚料,生产出各种风味的菜泥。  相似文献   
68.
变形多孔介质流固耦合模型及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假定骨架、固体颗粒和水均是可压缩的,在此基础上采用两相不混溶流体的理论推导了水的连续方程,通过引入气压恒定这一假定进一步简化为水的非饱和渗流连续方程。基于广义Biot理论给出了固体骨架积分形式的平衡方程,结合非饱和渗流连续方程采用加权残值法推导了流固耦合方程组的有限元列式。通过干燥介质吸水的数值模拟来考察非饱和流固耦合模型的预测能力,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耦合模型可以准确地反映吸水过程的规律。将耦合模型应用于水下大断面隧洞开挖的瞬态分析,可以模拟出开挖引起的EDZ区域孔隙水压力急剧升高、有效应力减小、渗透系数动态变化以及排水对洞室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的结果与国外大型原位实验的一般性观测结论相吻合。  相似文献   
69.
在分析多个高应力地下工程破裂特征的基础上,将岩石峰前和峰后全过程力学行为纳入地下工程支护设计中,提出融合启裂强度因子和峰后脆–延转化因子的大型地下洞室应力–强度设计方法,简称“2S+”方法,充分考虑了岩石裂纹扩展机制和峰后力学行为。岩石单轴压缩试验中的启裂强度与现场初始地应力下最大主应力量值的比值构成启裂强度因子ISI,反映岩石内部裂纹扩展本质和围岩初始应力水平;工程围压范围内岩石脆性指标的下降速率构成峰后脆–延转化因子BDF,反映岩石峰后应力降低的大小、速率和脆–延性;支护强度根据收敛约束法的基本原理求解获得。基于多个典型地下洞室岩石ISI,BDF和地下洞室支护强度统计结果,建立围岩破坏模式和支护设计的“七分区”评价体系,并在多个大型地下工程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