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4篇
综合类   3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36篇
矿业工程   16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8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与宽基坑相比,窄基坑由于基坑开挖宽度小,围护墙的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对纵向长度长达数公里的窄基坑工程,在满足稳定的前提下,如果围护墙的插入深度可以得到优化,其经济效益将是巨大的。以福建省某城区电缆隧道的窄基坑工程为依托,开展窄基坑围护墙插入深度优化的研究。首先,采用解析的方法对比了不同开挖宽度条件下围护墙的受力及变形特征。结果表明,开挖宽度减小时,作用在围护墙的水平附加荷载将大幅降低,同时墙体的内力和变形也大幅减小。基于此,提出适用于窄基坑的坑底土体抗隆起稳定性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改进规范提出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由改进的计算方法得到的安全系数大于规范方法算得的安全系数。若按照改进的计算方法进行设计,围护墙插入深度可减少25%。最后,基于离心物理模型试验对提出的理论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窄基坑,规范提供的围护墙临界插入深度计算方法确实过于保守,在设计窄基坑时有必要对围护墙插入深度进行优化。研究成果可为窄基坑工程围护墙插入深度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2.
基于多级破坏方法确定岩石卸荷强度参数 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卸荷路径确定岩石卸荷强度参数时,为避免岩样本身离散性过大对强度的影响,采用了卸荷多级破坏试验方法。将卸荷应力路径与多级破坏方法有机结合,用单个岩样获取多个强度值,然后通过回归确定岩石卸荷强度参数。基于MTS 815.02岩石三轴试验机,研究荷载控制方式下多级破坏试验中峰值判断、破坏状态变形控制等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成功开展了大理岩卸荷多级破坏试验,取得了与常规卸荷破坏试验较一致的结果。研究成果表明,卸荷应力路径中引入多级破坏的方法,既考虑了应力路径对强度的影响,又有效避免岩样离散性过大对强度的影响,是一种实用、有效的确定岩石卸荷强度参数方法。  相似文献   
93.
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为基础,结合小净距隧道的特点,对浅埋小净距隧道的围岩压力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提出考虑隧道双洞先后施工过程的围岩压力分析模型和计算方法.通过算例分析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指出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分布的偏压特征,即隧道内侧垂直压力大于外侧,内侧侧压力小于外侧.最后通过工程监测实例对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验证,表明理论计算公式和分析模型的合理性,并提出以相对最不利的先行洞偏压状态围岩压力值进行支护参数设计的建议.研究工作可为今后围岩压力分析计算和隧道结构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4.
某大型地下硐室群作为历史文物存续时间一般有数百年甚至千年,其安全等级不同于一般岩体工程,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大型硐室群岩体结构稳定性减弱,强度降低,最终导致岩体失稳、损坏,因此对其 进行岩体稳定性分析和加固十分必要。该大型地下硐室群建设工程属于大型地下岩体开挖工程,岩体工程开挖前,通过工程地质调查显示,硐室群岩体整体稳定性较好,通过稳定性经验评价法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发现硐室群整体稳定性好。在此基础上,采用三维数值仿真模拟计算方法对硐室群整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计算结果与工程地质调查、稳定性经验评价法的判断结果基本吻合,大型硐室群开挖后围岩总体上处于稳 定状态。针对硐室内局部有断层破碎带和局部块体存在失稳隐患,提出了以“锚杆与注浆、浇筑混凝土相结合”的锚网喷为主的加固方案,有有效确保了其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95.
对超声回弹综合法的应用条件与隧道衬砌在应力分布、养护环境和长龄期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隧道衬砌的类别划分,对超声回弹综合法的统一测强公式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修正研究,优选出了能进行应力、养护环境和长龄期修正的参数公式.该公式拟合精度高,能较准确地推定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的强度.  相似文献   
96.
97.
地源热泵系统是对地温能进行利用的一种新型技术,其中在地下连续墙或钻孔灌注桩内埋设热交换管称为墙埋管和桩埋管。但是在地下连续墙或灌注桩中埋管是否会对其承载能力造成影响,以及地下连续墙或灌注桩的变形是否会对埋管产生影响分别是结构和暖通两个专业关心的问题。通过地下连续墙和灌注桩埋管前后的截面面积和惯性矩的变化,分析了埋管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根据围护结构的结构特点以及允许位移,分析了围护结构的变形对埋管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在地源热泵运营时,防冻液渗入混凝土可能引起的对围护结构的影响及其避免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围护结构内埋管对其承载能力的影响相当小,围护结构的变形也不会影响热交换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8.
管片径向拼装偏差对盾构隧道管片环防水性能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格华  夏才初 《岩土工程学报》2016,38(11):2017-2025
以上海地铁13号线区间盾构隧道管片环为工程实例,比选确定了管片径向拼装偏差各情况的防水最不利管片环初始结构,对外荷载作用下以上各防水最不利管片环防水失效时的收敛变形值计算后,以该值变化量对管片环防水性能下降程度进行了量化。认为:管片径向拼装偏差导致接头错台及腰部接头外侧张开的同时发生,后者对管片环防水性能影响更甚;1个接头发生错动情况的防水最不利管片环结构收敛变形特征值为1.53‰D,小于无拼装偏差情况特征值的1/2,环内错动接头数量越多,该特征量越小;当拼装偏差接头个数大于3时,其防水最不利管片环出盾尾前已防水失效。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对管片环拼装质量控制及其运营期防水可靠性监测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99.
考虑三维形貌特征的粗糙节理渗流空腔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粗糙节理中的渗流,建立节理渗流空腔模型。将节理平面离散成1 mm×1 mm的单元格,单元格节点处的隙宽值由节理三维空腔组合形貌确定,假设单元格内渗流服从立方定理,逐一对单元格进行分析,用连续性方程求解整个节理面渗流,编制MATLAB程序进行计算。用大理岩人工节理试件沿节理长度方向将同一节理上表面相对下表面分别错开1,2,3,4,5和6 mm,形成节理不同的接触状态,计算这6种情况下的节理三维空腔组合形貌,得到不同接触状态下节理的隙宽分布和平均隙宽值。将节理渗流空腔模型和立方定理在不同接触状态下的渗流计算结果与节理试件在不同接触状态下的室内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节理渗流空腔模型计算结果比立方定理更接近室内渗流试验结果,但是空腔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还有一定的差距,并对其误差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0.
 粗糙节理的隙宽分布不均匀是引起节理渗流出现曲折现象的主要原因。针对节理试件B01和B02,在获得节理的三维表面形貌并计算节理的三维空腔组合形貌后,分别进行室内渗流试验和Reynolds方程下的节理渗流数值模拟,得到节理中的曲折流径分布,在此基础上根据节理三维空腔组合形貌定义定量描述节理渗流曲折效应的平均曲折因子。在考虑节理表面粗糙性的立方定理修正经验公式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岩石渗透系数的等效沟槽模型对粗糙节理的渗流进行分析,推导得到考虑曲折效应的节理渗流计算公式,并根据节理试件B01的数值计算结果确定渗流计算公式中的待定常数。然后采用节理试件B02的数值计算结果对渗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考虑节理渗流曲折效应的渗流计算公式可以较好地反映节理中的渗流情况。在此基础上,将根据本文渗流计算公式得到的节理试件渗流结果与渗流试验实测值及速宝玉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考虑曲折效应的节理渗流计算公式渗流结果与实测值一致,而速宝玉经验公式过高地估计了节理的渗流量,进一步验证了节理渗流计算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