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Java的网络俱乐部模型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Internet中基于Java的网络俱乐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由俱乐部服务器,客户管理器通信协议等模块组成,采用applet/server结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分层设计,易于扩展。该系统实现了网络俱乐部系统的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分别实现了围棋,象棋,国际象棋等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圆形深基坑在结构受力上具有明显空间效应,常规设计计算方法计算较为保守。本文以某地下钢筋混凝土粮食圆形筒仓为例,基于空间弹性地基板算法对腰梁支撑竖向间距进行优化,选出优化方案,并分析了桩直径、桩间距对支护结构的影响。得出了如下规律:①随着桩直径的增加,围护桩的弯矩增大,位移值减小;②随着桩间距的增加,围护桩的弯矩增大,然而位移值也增加。  相似文献   
3.
李帅兵  张新 《河南化工》2010,27(23):38-40
通过动态淋溶和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矸石溶出液中氟、锰在土壤中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土壤对氟、锰的等温吸附式分别符合Temk in和Freund lich方程,土壤对氟、锰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9.3 mg/kg和8.6 mg/kg;采用分层填充土壤对氟、锰元素的吸附控制效果更好,其动态截留量分别为13.8 mg/kg和3.2 mg/kg。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水位的软土场地中普通锚索易塌孔、成孔难、锚固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创新工艺的旋喷锚索配合止水帷幕后插筋的联合支护体系。结合旋喷锚索在郑州某基坑工程中的应用,利用理论计算、现场试验和工程实测对其设计计算、施工工艺以及支护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各项监测数据表明,该支护形式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5.
配电变压器是电力配送的核心设备,其稳定安全的运行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故对其进行可靠性评估以保证配电变压器的正常运作。介绍总结了配电变压器的失效机理,包括绝缘老化机理和故障机理,从绝缘老化计算和不同评价方法两个方面详细总结了变压器的可靠性评估研究现状,分析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终提出配电变压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为配电变压器可靠性评估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解决半导体制冷技术、蓝牙调控技术、太阳能供电技术等在服装上应用难点的基础上,设计研发了一款兼具美观、舒适、温控功能的智能终端控温空调服,为相关智能服装的研发、服装设计的拓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针对电能替代的相关研究对于能源合理利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具有积极意义,可有效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首先分析了国内外电能替代相关研究现状,总结了电能替代常用方法,并探讨了未来发展趋势;然后以"以电代煤"为例预测了电能替代的发展潜力;最后,针对我国电能替代事业给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为"双碳"目标下的电能替代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针对新能源消纳及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提出了一种考虑需求响应与光热电站参与的多源系统优化经济调度方法。首先,建立了需求响应及光热电站模型。然后,引入价格型需求响应(Price-based Demand Response, PBR)、激励型需求响应(Incentive-based Demand Response,IBR)及光热电站参与多源系统调度,并将条件风险价值理论(Condition Value at Risk, CVaR)引入目标函数中刻画不确定性因素引起的系统运行风险,建立了多源系统优化经济调度模型。算例结果表明:协同实施多种需求响应具有更好的削峰填谷效果,引入光热电站配合火电机组可以提高系统消纳深度。条件风险价值理论可以有效反映不确定性引起的系统风险水平,为管理者提供调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成分是钢铁制造流程铁钢界面物质流运行的关键参数之一,目前钢铁企业普遍存在炼铁和炼钢工序测得的铁水成分存在差异的问题,并由此导致脱硫站脱硫剂消耗量大、处理周期长、生产成本高。针对首钢京唐铁钢界面“一包到底”技术应用过程中铁水成分存在差异的问题,结合实际生产数据,统计了铁水成分差异的现状,并从生产工艺、检测方法等方面分析了差异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高炉与脱硫站测得的铁水Si含量绝对偏差平均为0.06%,S含量绝对偏差平均为0.024%,炼铁测得的铁水成分对脱硫和炼钢的参考性有限;铁水包装入多个铁次的铁水、高炉出铁过程铁水取样方法不科学、铁水转运过程部分元素与空气发生氧化反应及个别铁水样品中夹杂有炉渣,是造成铁钢界面铁水成分差异的主要原因。指出,钢铁企业应通过优化高炉出铁操作制度、改进铁水取样方法、加强铁水包管理、加强取样探头质量管理和建设沿途铁水快速取样装置等措施,解决铁钢界面铁水成分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碳排放交易权通过控制与交易CO2排放权,可有效降低社会减排成本。针对国内外碳排放交易业务研究现状,分析碳市场运行机制,并根据碳市场与电力市场的关系,研究国网公司参与碳交易业务现状与必要性研究,给出切实可行的实施路径与建议,促进碳市场发展,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