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篇
  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26篇
金属工艺   43篇
机械仪表   100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33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5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为探究航空发动机整体叶盘回转式滚磨光整加工的作用机理,基于离散元法对加工过程进行仿真计算.以叶片表面的Archard磨损量和累积接触能量为评价标准,研究滚抛磨块装入量和滚筒转速对加工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叶片型面的加工效率受工艺参数的影响较大,且叶背、叶盆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回转式滚磨光整加工可以有效保证不同叶片间的加工均匀一致性,且在50%装入量、60 r/min转速条件下,同一叶片不同区域的加工均匀性最好.综合考虑加工效率与加工均匀性,优选以下参数范围:50% ~ 60%装入量;0.65nmax~0.8nmax转速.  相似文献   
12.
增材制造具有无需模具直接制造、材料利用率高,且对于结构复杂程度不受限制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复杂化、轻量化的航空金属零部件一体化制造。但由于增材制造成形的零部件存在较高的表面粗糙度、复杂的残余应力分布以及难以消除的孔隙缺陷,严重制约了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应用。针对高使役性能航空零部件存在的表面完整性问题,概述了金属增材制造的原理及特点,总结了金属增材制造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分析了金属增材制造零部件在批量生产与实际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从加工机理、加工效果、应用范围等角度,重点阐述了化学、电化学、磨粒流、滚磨、激光等光整加工技术在航空金属增材制造领域的加工适应性,并对比分析了不同光整加工技术的优缺点,探讨了多种组合技术的多能场耦合协同效应,研究内容涵盖钛合金、不锈钢、铝合金、铜合金等材料,涉及管类、格栅、点阵、薄壁、曲面、复杂型腔等零部件结构特征。最后,针对航空金属增材制造光整加工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关键技术作出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杨胜强  俞启香  王凯 《煤炭学报》2002,27(2):168-172
针对“U”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提出了脉冲射流驱散上隅角积聚瓦斯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根据相似理论,建立脉冲射流驱散上隅角积聚瓦斯的实验系统,通过实验验证了其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当脉冲射流风机的旋转方向与主风流方向相同时,允散上隅角积聚瓦斯的效果较好,提高脉冲射流的风速和降低旋转的频率可显著地提高驱散上隅角积聚瓦斯的效果。当射流风速为3-5m/s时,可提高风流的扩散系数2-4倍,有效射程可达10m以上,有效地驱散了工作面上隅角的积聚瓦斯。  相似文献   
14.
高温矿井风流热力参数测定及其变化规律和热湿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高温矿井风流基本热力参数测定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风流自地面流向采掘工作面的过程中,风流的温度、焓、含湿量和相对湿度沿程变化规律,从而掌握高温矿井的热、湿源分布状况和采掘工作面热害环境状况,为高温矿井的热湿源分析和制定热害治理措施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提高水基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选定六偏磷酸钠(SHMP)与聚丙烯酸(PAA)作为复合分散剂,纳米二氧化硅为辅剂,对悬浮液中固相颗粒表面进行改性,并研究其影响稳定性机理;对单个固相粒子进行微观分析,表征其物理特性,同时以沉降率和零磁场黏度为指标研究改性后的水基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PAA与纳米二氧化硅最佳的配方比例大致为0.19∶0.40∶0.41,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8.
矿井热环境评价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热害矿井热环境进行了评价,构建了矿井热环境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及其算法进行了分析,以此来确定矿井环境的评价等级.设计了热环境评价系统软件,并以济宁二号煤矿714九采区沿程各巷道的环境状况为例进行了热环境评价,实际考察评价结果与现场完全符合.本评价系统及其软件完全可在热害矿井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的相似理论分析,提出在紊流流场中当传热传质相似当量比满足一定要求并恒定为某一值时,可利用热成像仪测定紊流流场中的热量运移规律及温度场分布规律,模拟瓦斯浓度场中的瓦斯运移规律及其瓦斯浓度场分布的变化规律.根据热相似模拟实验,旋转射流风机不仅可以有效地驱散上隅角的积聚瓦斯,而且可以使瓦斯浓度分布更均匀.实验结果表明:旋转射流的旋转频率必须根据瓦斯涌出量和每个旋转周期排放瓦斯量确定;射流速度越大,驱散上隅角积聚瓦斯的效果越好;旋转径向射流对局部积聚瓦斯的运移是一个不断稀释、驱散并排向巷道主风流的过程.风机每旋转一圈完成一次对上隅角部分高浓度瓦斯的稀释和排出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种柔性排放瓦斯效应.当射流速度达3~5m/s时,可提高风流的扩散系数2~4倍,有效射程可达10m以上,有效地驱散了工作面上隅角的积聚瓦斯。  相似文献   
20.
单元法测定瓦斯分布及旋转射流驱散积聚瓦斯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详细论述了单元法测定工作面各种瓦斯涌出源的涌出比例以及瓦斯浓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推广.根据单元法实测知:“U”型通风工作面绝大部分从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集聚在上隅角附近,而且上隅角也是整个采空区的漏风汇,因此,上隅角极易形成瓦斯积聚.为了有效地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的瓦斯,提出旋转径向射流驱散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的新方法,可使上隅角积聚区瓦斯浓度在20min内下降到《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的1%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