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建筑科学   17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沈福煦 《园林》2005,(9):8-8
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以园林著称,杭州有名的是西湖,“西湖十景”早就闻名遐迩。可是杭州园林也很有名。杭州是南宋的都城,当时名临安。南宋时杭州著名的园林多达百余座,光是皇帝的御花园和皇宫诸王的著名园林就达二十余座。  相似文献   
172.
休闲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当今的时代,工作二字的内涵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工作固然有效益,但工作不是“干活”,而是广义的。过去认为“茶余饭后”的闲聊没有意义、无效益的说法,在当今来说未必正确,休闲的无价值说法在淡化。休闲时光,对人来说未必是无益的,也并非纯休息。到茶座去谈生意看来似乎在闲聊,其实是在工作,是有效益的。咖啡馆里洽谈出版事宜,其实也是在工作。艺术家在咖啡馆里谈创作也是在工作。“达达派”画家是在瑞士苏黎世的伏尔泰酒馆里建立的艺术团体。意象派诗人在伦敦苏荷区的一个咖啡馆里讨论诗歌作品。如此…  相似文献   
173.
沈福煦 《园林》2006,(8):8-9
芝园,就是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宅园,位于杭州市元宝街18号。元宝街是因为元代时在此设宝藏库而得名。胡雪岩,安徽人,胡庆余堂老板。清光绪四年(1878),位于杭州大井巷的胡庆余堂开业。当时胡雪岩邀聘名医,收集古方,选定配制丸散及胶露油酒等验方四百余种,精心研制成药,生意越做越红火,终于成为一家大药业,当时与北京同仁堂南北对峙,成为国内最大的两家药业。胡雪岩宅舍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落,包括其园林,占地7000平方米。胡雪岩以10余万两白银,营建起"十三楼"和"芝园",以高高的围墙围起来,里面成一独特的居住环境。他一面经商,一面也附庸风雅,故其建筑以"冷香"、"江芸"、"安吉"、"影怜"等名字命名。其中的宅园芝园,更使他的家  相似文献   
174.
沈福煦  刘庭凤 《园林》2008,(12):82-93
中国,是发现和发明的国度,她创造了美仑美奂的物质文明和世所罕见的精神文明,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具有永恒魅力的美。中国古典园林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美的生活境域。中国古典园林又称自然山水园,在中国古代的造园家看来,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没有森严的界限,人在城市中仍得享山林之趣,在人类生活的时空中应处处存在着艺术。正由于古人有这样的生活理想,所以才有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古典园林。中国古典园林不仅是古代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艺术及造园技术的产物,而且也是蕴涵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荟萃了文学、哲学、美学、绘画、戏剧、书法、雕刻、建筑以及园艺工事等各门艺术,组成浓郁而又精致的新的艺术,具有美的生境、美的画境和美的意境,每一座古典园林都是华夏文化的缩影,值得我们去永久地欣赏、细细地品味。  相似文献   
175.
176.
弁言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人们建造的是自己所需的空间,这就是建筑的最主要的目的;可是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却往往把这个最主要的目的疏忽,而更多地关注和加工建筑的外壳。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乃至文艺复兴以及许多古典的建筑;中国古代的许多宫殿、庙宇、寺院、住宅等等,其建筑内部的空间本身都不甚重视,或者说不太讲究人的物质活动需求。无论室内还是室外,多致力于建筑的实体形象。文艺复兴的许多建筑,强调人文主义,却也更多地注意其实体部分如何“表意”,强调的是建筑的实体形象的“语义”。这就是所谓一往偏至,鲜得本原。 建筑为人所造,供人所用。直到上个世纪下半叶,随着整个社会的结构性的变革,人们才逐渐回过头来对建筑的主要目的,即空间方面有所重视。这种建筑观点的根本性的转变,其划时代性可以说胜过文艺复兴。建筑空间如何更符合人的需要,也就  相似文献   
177.
在西湖十景之中,有两个景点不甚理想,一是双峰插云,二是雷峰夕照。也许可以说:双峰插云,似有似无;雷峰夕照,失去主体。相比之下,如今之两景少有人问津。双峰插云位于灵隐路洪春桥附近。但此处除了有一个御碑亭,亭内有一块“双峰插云”碑之外,附近没有什么其他令人激动的景观,几乎没有游人在此逗留赏景。那么,这景为什么会成为西湖十景之一?“双峰”指的什么?这要从此处的自然景说起。  相似文献   
178.
沈福煦 《园林》2001,(10):10-11
如今的园林叠山,似每况愈下,堆得好的少,差的多。有的假山,堆得杂乱而臃肿;有的则硬做出龙、虎之形,似是而非;有的不管湖石、黄石或花岗石,见石就堆,假山成了乱石堆。如此等等,难以入目。要堆好假山,首先须懂得假山艺术之所在。堆山之术,不同于建筑设计,可以用图纸来表述,然后按图施工,达到设计者原先之意图。叠山之艺,则在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