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6篇
电工技术   28篇
综合类   23篇
化学工业   34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56篇
建筑科学   44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39篇
水利工程   22篇
石油天然气   46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7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1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61.
为大幅度提高既有钢筋混凝土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同时避免混凝土湿作业,提出了一种采用角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方法。通过对5个不同连接方式的加固试件及1个未加固试件的对比试验,试件均为中和轴在翼缘内且受压纵筋较少、可忽略不计的T形梁,分析了该加固方法的有效性,测试了各试件抗弯承载力、延性、破坏形态,对比分析了本文提出的对应的计算方法计算的抗弯承载力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采用螺栓连接的角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四根角钢加固的构件TL3~TL6的抗弯承载力比未加固构件提高了1.4倍左右,两根角钢加固的构件TL2的抗弯承载力比未加固构件提高了1.0倍左右;(2)对比加装U型箍板构件TL5与未加装U型箍板构件TL3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加装U型箍板对加固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提高5%左右,螺栓间距对加固梁的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影响不大;(3)按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加固梁的抗弯承载力实测值为计算值的1.01~1.15倍,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562.
凡口铅锌矿Sh210#a顺层产出于泥盆系中统东岗岭组上亚组(D2db)瘤状灰岩之中,形态为细长条带状,矿体水平厚度一般为4~6 m,走向和倾向延伸均有数百米。生产中其矿石贫化管理是一个难点,初期采矿一次贫化率达25%。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不断采取积极措施,近几年已将该指标控制在18%以下,为矿山经济效益助了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563.
研究气动电磁波传输效应对于评估和解决黑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求解三维N-S方程及波动方程的数值方法,分析了天线位置、电磁波频率、飞行器特征尺度等因素对飞行器周围等离子体分布和电磁波传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再入条件下,随着球头半径增加,飞行器周围电子数密度、等离子体鞘套厚度以及对电磁波的衰减也随之增大,影响天线附近等离子体分布的主要机制是NO电离反应;轴向天线位置和频率对电磁波衰减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提高电磁波频率和合理选择天线位置降低等离子体对通信影响;飞行器沿弹道再入过程中,等离子对电磁波的衰减出现峰值,高频电磁波的通信中断区间缩小;典型条件下等离子体分布及通信中断的预测与测量结果一致,该预测手段可为飞行器电磁通信系统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64.
在三维环境中实现连续、稳定和准确地跳跃是单腿跳跃机器人的研究难点,课题组设计了一种质心可准确抵达三维空间中目标位置点的单腿跳跃机器人。基于弹簧加载倒立摆(SLIP)动力学模型,实现了对机器人起跳速度的控制,使可控连续跳跃成为可能;基于反作用轮倒立摆(RWP)动力学模型和角动量守恒定律,实现了在3个惯性尾辅助下的三维姿态实时控制;集成SLIP模型,RWP模型和课题组提出的落地后转向策略,设计了机器人质心可精确到达预期三维目标点的连续跳跃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单腿跳跃机器人可实现在三维环境中的连续、稳定和准确跳跃,从而验证了课题组提出的三维跳跃动力学模型及其控制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65.
在雨天透过玻璃窗拍摄时,附着在玻璃表面的雨滴通常会出现在图像中,这不仅降低了图像的可见度,还会使许多计算视觉算法无法正常工作。图像雨滴去除研究,是指从这类雨天图像中去除雨滴的具体科研研究。该研究领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主要原因是自然界中的雨滴形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不同透明度的雨滴也会影响背景图像的成像质量,从而增加了识别并去除雨滴的困难度,对去雨滴算法的性能提升造成了负面影响。为了方便研究者全面了解该领域,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详尽介绍单幅图像去雨滴研究:单幅图像去雨滴算法和单幅图像联合去雨算法;同时也对该领域的所有算法进行了总结与评估。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中,算法的性能往往受限于数据集的质量,但现有的雨滴数据集中均存在雨滴图像质量不高、图像数量不足等常见情况。为此,建立了雨滴实地拍摄基准图像数据集(HEMC),在拍摄过程中,尽量避免相机抖动、窗户反射和其他外界条件的干扰,从而提高了数据集中训练集的图像质量和测试集的精准度,进而间接提升了算法性能。同时,利用主观视觉效果以及客观指标对数据集进行了多方面的评估,实验结果展现了HEMC数据集中图像的多样性以及客观指标的稳定性。此外,通过对雨滴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