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76篇
冶金工业   9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介绍了柴里矿中央煤仓的原支护形式和破坏形态,采用锚杆与浇灌钢筋混凝土联合支护成功地治理了大型煤仓的经验,为类似情况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为了得出构造复杂区硐室群围岩稳定性特征及控制对策,本文以裴沟煤矿42采区泵房硐室群为研究对象,利用地质雷达与钻孔窥视仪探测硐室群围岩松动圈发育情况,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分析了水平构造应力对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影响,以及硐室群结构特点对其自身围岩稳定性影响。在此基础上,针对42采区硐室群围岩岩性特点,提出棚索协同支护与锚网索控底技术,现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在采用合理支护方案后硐室群维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4.
为解决孤岛煤柱下破碎软岩巷道支护困难的问题,针对许疃煤矿82联络巷地质条件和巷道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巷道失稳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棚-索协同支护+全断面注浆加固+底板高强锚网索支护的全断面联合支护技术。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能减小巷道围岩塑性区和低应力区,并能改善U型钢支架受力状况。82联络巷围岩变形在25 d后趋于稳定,两帮移近量最大为58 mm,顶底板移近量最大为35 mm,有效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保证了巷道长期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45.
文章简述了当前矿山的危机及未来将向深部矿床找矿发展趋势,传统的找矿方法在深部找矿中收效不佳,迫切需要新理论、新技术的创新。本文根据需要分别在地质成矿作用、物探、化探、遥感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数值计算的应用前景,希望给未来深部找矿的发展提供一个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Ⅱ28采区运输上山的顶板离层、表面位移、深部位移以及锚杆锚索受力状态实测分析,得出底板跨采条件下锚网索支护巷道的围岩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围岩变形主要发生在上方跨采工作面采动影响剧烈阶段,尤其是对于裂隙比较发育的岩体,合理的支护可控制围岩的变形量,保证巷道的断面满足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47.
文章介绍了山西某矿150201工作面的综合瓦斯治理,通过均压辅助巷、风量调节、打钻孔抽放瓦斯、工作面切眼抽放瓦斯等措施的综合应用将瓦斯浓度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对其它矿井瓦斯治理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48.
为解决采动动压影响下煤层上山巷道围岩破碎严重、变形大等支护难题,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及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得出了在采动支承压力作用会使煤层上山巷道围岩岩性变差,破碎区和塑性区范围增大,致使围岩发生强烈剪胀变形的矿压显现特征,从提高围岩强度、支护阻力和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3方面研究了此类巷道围岩控制机理,提出了U型钢支架基本支护+锚索结构补偿的新型支护技术,应用结果表明:对前修后扩的煤层上山巷道两帮最大位移量仅160 mm,顶底板最大位移量180 mm,表明了提高围岩强度、支护阻力和支护承载结构的稳定性可以有效地控制此类巷道围岩强烈变形。  相似文献   
49.
工作面开采对底板岩巷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采用数值力学分析,详细地分析了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围岩应力演化过程及特点,讨论了工作面开采影响巷道的围岩位移特点,并进一步分析了围岩应力和跨采巷道位移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0.
不规则煤柱作用下工作面开采的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三河尖煤矿9202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的模拟,分析了近距离煤层或煤层群开采时,上部煤层开采后遗留的煤柱对下部煤层开采的影响.模拟显示下部煤层工作面推进到煤柱下方时形成的应力集中远大于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煤柱引起的支承压力的简单叠加,形成的高应力区极易引发诸如冲击矿压的矿井灾害;指出在近距离煤层或煤层群开采时,要合理布置工作面的位置,根据上部煤层开采的时空关系来合理布置下部煤层工作面的回采巷道,并尽量避免在煤柱正下方采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