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54篇
化学工业   46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改性双氰胺衍生物固化环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双氰胺固化环氧树脂时固化温度过高的缺点,从自行设计并合成的一系列改性双氰胺中筛选出一种,将其与环氧树脂复配制成单组分潜伏性环氧树脂胶粘剂,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红外光谱法(FT-IR) 对单组分环氧树脂固化体系的固化反应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双氰胺与双氰胺相比,具有较高的活性,显著降低了固化反应的反应温度;所配制的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具有较长的贮存期和良好的固化性能。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在浓硫酸存在下用碳还原分解锂锰氧化物,再通过浓缩结晶与碳酸盐沉淀相结合的方法从锂锰氧化物中分离回收锂、锰。并对锂锰氧化物试样的分解条件、浓缩结晶条件、沉淀剂的选择以及锂的回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锂锰氧化物的最佳分解条件为试样、碳粉及浓硫酸的质量配比为1.0:0.2:1.4,焙烧温度为450℃,浓缩结晶温度为80℃以上,沉淀分离锰时以碳酸氢钠为沉淀剂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33.
用硫代硫酸钠取代双氧水还原钴酸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钴酸锂的回收效率,在酸性条件下以硫代硫酸钠为还原剂溶解钴酸锂。其最佳反应条件为:氢离子浓度3.5mol/L,硫代硫酸钠浓度0.25mol/L,在90℃反应2.3h。在此条件下钴酸锂溶解率达到99.5%。对硫代硫酸钠和双氧水作为还原剂溶解钴酸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具有比双氧水更强的还原能力,且成本低,溶解效率高,使钴酸锂的还原溶解反应更趋完全。  相似文献   
34.
报导了一种具有广泛缓冲性质的溶液体系 ,通过对 HAc和 NH4Ac组成的水溶液体系的缓冲性质从理论上进行分析 ,发现该体系具有广泛 p H范围的缓冲性能 ,缓冲范围为 p H=3.5~ 11。对其在络合滴定方面的潜在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5.
基于对单颗粒准球形储氢合金的电势阶跃计时电流曲线的全程拟合,采用"扩散和表面转化混合控制"模型取代流行的纯扩散模型,并根据该模型,估算出储氢合金氢的扩散系数D约为6×10-10 cm3·s-1、氢的初始浓度c约为0.008 mol·cm-1、表面转化步骤的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约为8×10-6 cm·s-1.  相似文献   
36.
草酸盐热分解法制备ZnO超细粉体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草酸盐热分解法制备超细ZnO粉体的工艺,讨论了粉体制备过程中沉淀条件,不同热分解温度以及热分解时间对超细ZnO特性的影响,并在900℃2h制得了原生粒子为40-60nm,聚集状态为极为少见的“短穗状”“镂空”集合体的ZnO超细粉体。  相似文献   
37.
38.
复合介孔材料磷钼酸/二氧化硅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种新型磷钼酸/二氧化硅(HPMo/SiO2)复合介孔材料.在酸性条件合成介孔SiO2的过程中直接加入磷钼酸,磷钼酸通过与硅羟基的氧键作用结合并随着硅物种的缩聚而固载在Si02骨架上.研究结果表明HPMo分子均匀地包藏到介孔SiO2网络组成的孔壁中.该材料在有机硫化物二苯并噻吩的氧化反应中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和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9.
本系列介绍了国内外超微粒子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其在新材料、新的功能元器件制造中的地位与作用,重点介绍了在新材料的研制过程中利用新生态超微粒子的高反应活性、高分散性、易流态化的优异性能与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外延生长、气相复合以及溶-凝胶技术等新技术结合来合成材料的新工艺、新思路。部分(Ⅰ)主要介绍了超微粒子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0.
本工作用分析纯LiCO3,Fe2O3和NH4H2PO4制得了20Li2O-xFe2O3-(80-x)P2O5系统玻璃,并应用红外和穆斯堡尔谱对其结构和铁的化学结合状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玻璃中存在Fe(2+)和Fe(3+)离子,Fe(2+)的配位数为6,而Fe(3+)有4和6两种配位数。随Fe2O3含量的增加,Fe(2+)/Fe比值减少,而Fe(3+)(4配位)/Fe增加,发生[FeO6]到[FeO4]的配位变化,并且出现了焦磷酸盐基团的振动光谱.显然,玻璃的性质与Fe(2+)/Fe和Fe(3+)/Fe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