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篇
  免费   58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6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20篇
轻工业   78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9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以两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为例,用化学吸收法考察了超重力因子β、液体流量、气体流量等对体积传质系数kyα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级雾化超重力旋转床的体积传质系数随气液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在β较小时,实验曲线的斜率较大,kyα随β的增加急剧增加;但是当β超过100后,曲线的斜率减小,kyα随β的增加缓慢增大。  相似文献   
102.
将某低活性高硅尾矿作为硅铝原料先进行活化预处理,再与铝校正料(铝酸钠)复合,制备矿物聚合材料;提出抑制矿物聚合材料泛霜行为的两种方式,并对抑制效果进行研究,通过SEM、FTIR和XRD对相关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试样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煅烧预处理后可提高其结构致密化程度,降低试样结构中过剩Na+的迁移速率;对试样进行蒸压养护后可促进矿物聚合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形成的更为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可对过剩Na+进行更好地束缚;利用这两种方式都能达到有效抑制矿物聚合材料试样泛霜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3.
在肉类工业中,钙盐常用于改善生鲜肉的嫩度,或者作为肉制品营养强化剂或低钠肉制品的部分替代盐类应用在肉制品中。但研究发现,钙盐处理在以上应用过程中容易导致肉色的劣变。然而,在目前关于钙盐与肉色关系的研究中,有许多结论存在争议,这可能与钙盐种类、添加剂量、加工方法以及诸多环境因素有关。因此,为进一步明确钙盐对肉色影响的机制和当前的研究进展,本文从钙盐与脂质氧化和高铁肌红蛋白还原活性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钙盐影响肉色的可能机制,并对近年来钙盐对肉与肉制品肉色和肉色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以期为未来钙盐在肉类工业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4.
单增李斯特菌的生物膜结构可以赋予细菌对消毒剂更强的耐受性,这使得如何有效清除其生物膜成为了食品加工业的难题。群体感应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毒力侵袭特性和应激响应等生理特性密切相关。因此,本文概述了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特性,重点从群体感应(呋喃糖基硼酸二酯系统和寡肽自诱导因子系统)角度阐述了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形成机制,并综述了当前控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形成的可行方法及植物提取物作为群体感应抑制剂的研究现状。以期为预防和控制单增李斯特菌生物膜的形成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5.
郑巧巧  张一敏  黄晶  包申旭 《金属矿山》2018,47(12):179-183
在铵盐沉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氨氮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分别以T42、D001、001*8、D113为吸附剂,考察其对吹脱后铵盐沉钒废水中氨氮的吸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T42树脂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最好。以T42树脂为吸附剂去除氨氮,在pH=8、温度为25℃、吸附平衡时间为9 min时,去除效果最佳。T42吸附剂吸附去除氨氮反应过程的焓变为3.38 kJ/mol、熵变为18.90 J/(mol·K),不同温度下吉布斯自由能均为负数,说明T42树脂吸附氨氮为自发进行的吸热反应,升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解释吸附过程,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在沉钒废水流速为9 mL/min,柱高为14 cm,pH=8,沉钒废水体积为321 mL时,经过3级串联处理后,出水氨氮浓度为1.13 mg/L,达到《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T42树脂可有效去除沉钒废水中的残余氨氮。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含有不同浓度镁杂质离子的电解液进行循环伏安测试、黏度测试及热稳定性测试,考察镁离子对电解液电化学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电解液中镁杂质离子浓度超过0.96g/L时,电解液黏度从0.89mm2/s增大至0.95mm2/s,电解液中钒离子扩散系数从(2.06~3.33)×10-6 cm2/s降低至(1.30~2.11)×10-6 cm2/s,导致电极反应速率和电极反应可逆性降低;同时电解液中出现钒离子大量沉淀现象,电解液稳定性降低,严重影响钒电池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7.
为确定沙门氏菌在肉牛屠宰过程中不同工序间传播路径与交叉污染情况,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分离于肉牛屠宰过程6 个工序点(粪便、皮毛、去皮后、喷淋后、排酸后、分割肉)的沙门氏菌进行分子溯源分析。结果证实,PFGE比血清分型具有更高的分辨率,48 株沙门氏菌的PFGE图谱相似度为48.0%~100.0%,所有菌株在95.7%的相似度下划分为22 个基因型,不同工厂(地域)间未发现高度相似的基因型。宰前动物的皮毛和粪便间存在严重的交叉污染现象,部分来源于粪便、皮毛的沙门氏菌已经突破屠宰企业的防控屏障,对胴体(洁净区)造成了污染,具有进一步污染下游产品的可能性。因此,应加强宰前管理,减少宰前交叉污染对企业内部防控措施造成的压力,并对去皮后的胴体设置喷淋减菌的干预程序,以有效扼制沙门氏菌由动物胃肠道向屠宰线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8.
为了建立牛肉中沙门氏菌的热失活动力学模型,将4种不同血清型的沙门氏菌混合菌液接种到牛肉表面,将接种后的牛肉分别在55、57.5、60、62.5和65 ℃下进行加热处理。不同温度下的沙门氏菌热失活曲线用Weibull模型进行了拟合,判定系数(R2)分别为0.993(55 ℃)、0.984(57.5 ℃)、0.999(60 ℃)、0.999(62.5 ℃)和0.998(65 ℃)。进一步建立了温度对Weibull一级失活模型参数(b)影响的二级模型,即ln(b)=0.47T-28.07。用58.5和64 ℃下实际的沙门氏菌存活数对所建的模型进行验证,准确度(Af)和偏差度(Bf)分别为1.071和1.056,0.998和1.002,均在可接受范围内。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的模拟不同温度(55~65 ℃)对牛肉中沙门氏菌热失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谌纯  张一敏  黄晶  包申旭  杨晓 《金属矿山》2017,46(5):99-103
含钒石煤经盐酸浸出后所得浸出液通常酸度较高,p H较低。为在不调节浸出液p H的条件下,以叔胺N235为萃取剂从高浓度盐酸—钒体系中萃取钒的最佳工艺,考察了萃取剂的组成、萃原液盐酸浓度、萃取相比(O/A)、萃取时间对钒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FT-IR分析探讨了在不同盐酸浓度下N235萃取钒形成的萃合物结构。试验结果表明:对盐酸浓度为2 mol/L,钒浓度为1.82 g/L的模拟酸浸液,在有机相N235体积浓度为20%,萃取时间为2min,萃取温度为25℃,相比(O/A)为0.5情况下的钒单级萃取率为83.93%,三级逆流萃取钒总萃取率为98.37%。利用叔胺N235从盐酸介质中萃取钒时,均会出现三相。在萃原液盐酸浓度≥3.1 mol/L时,萃合物结构为(R_3NH)_4·(H_2O)_n·H_2V_(10)O_(28·)(HCl)x;萃原液盐酸浓度3.1 mol/L时,萃合物结构为(R_3NH)_4·(H_2O)_n·H_2V_(10)O_(28)。  相似文献   
110.
在对某含钒页岩提钒渣进行物理化学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表面改性,以作为聚合物填料。对比了3种偶联剂对钒尾渣的改性效果及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并确定了该钒尾渣的表面改性工艺。结果表明:铝酸酯偶联剂DL-411对钒尾渣改性效果最好,其与钒尾渣质量比为1.2%,改性温度为100℃时,钒尾渣活性指数达95.53%。FTIR分析表明,DL-411在钒尾渣表面结合能力最强。XRD分析表明,钒尾渣对聚丙烯(PP)有异相成核作用,诱导PP中β晶型形成,DL-411改性能显著增强成核作用,使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韧性。当改性钒尾渣填充量(改性钒尾渣与聚丙烯的质量比)为1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抗冲击强度和抗弯曲强度分别为47.51MPa、38.43 k J/m~2、59.57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