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58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21篇
金属工艺   6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20篇
轻工业   79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9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提高酸性铵盐沉钒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江西某地含钒石煤经焙烧-水浸-离子交换所得的富钒液为对象, 研究了加酸加铵方式、添加晶种以及产品洗涤方式对酸性铵盐沉钒制备多聚钒酸铵(APV)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冷态下采用2次加酸1次加铵、加铵pH值为5左右的方式沉钒有助于提高沉钒效果, V_2O_5纯度可达99%以上; 低浓度含钒溶液沉钒时, 按其生成APV质量的1/200加入晶种破坏溶液过饱和度, 可将沉钒时间缩短25%; 得到的沉淀物经液固比为40∶ 1的自来水洗涤, 能将APV中Na~+, K~+含量降至0.24%, 且钒损失率仅为0.2%.  相似文献   
52.
包申旭  陈波  张一敏 《金属矿山》2020,49(10):20-33
综述了近十年来我国在钒页岩提钒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包括选矿预富集、焙烧、浸出、净化富集及 沉钒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典型难处理云母型钒页岩焙烧、浸出、净化富集和沉钒技术的研 究工作及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介绍了一些新兴强化钒高效提取的方法在钒页岩提钒领域的应用及机理。空白焙烧 工艺适用于钒赋存形式简单且多赋存于氧化物中的钒页岩,而对于钒赋存形式复杂的钒页岩,钒的转价率较低;添 加剂焙烧工艺能够有效破坏含钒矿物晶体结构,强化低价态钒的释放和氧化。直接酸浸工艺能有效浸取以吸附形 式存在的钒页岩中钒,而对于钒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云母类矿物中的页岩适用性较差;助浸剂及新兴外场浸出 工艺能进一步强化含钒矿物晶格破坏,显著提高钒的浸出率;新型净化富集技术能实现钒与杂质离子的高效分离 富集,提高分离过程的适用性和环保性;新型无铵沉钒工艺可从源头消除传统铵盐沉钒工艺过程的氨氮及大气污 染等环境问题,并获得高附加值钒产品。后续应基于钒页岩工艺矿物学研究,进一步开发高效、低能耗的提钒技 术;同时,探讨提钒技术基础理论,阐明提钒工艺过程控制因素,优化提钒工艺参数,降低生产成本,为我国钒页岩 提钒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3.
基于Fluent流体力学软件,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欧拉-欧拉多相流模型、多重参考系稳态算法,通过改变搅拌槽内搅拌桨层数、桨叶层间距以及下层桨叶距底高度,对搅拌槽内固液两相流动过程进行优化与改进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增加搅拌桨层数能明显改善液面流速"死区"范围,整个槽内流体混合更加剧烈;桨叶层间距在0.33 D~0.53 D(D为搅拌槽内径)时,流体流型以合并流为主,能够加强固液之间的接触碰撞和两相间充分混合;下层桨叶距底高度为0.13 D~0.23 D时,可以有效缓解固体颗粒在槽底沉积问题,促进固体颗粒有效分散。  相似文献   
54.
以某含钒页岩草酸浸出液为对象,研究了钒和铝在含钒页岩草酸浸出液中的赋存状态。首先采用Medusa软件初步确定了钒和铝在草酸体系中的存在形式,然后对钒和铝的负载有机相分别进行红外光谱和质谱研究。结果表明:钒负载有机相萃合物化学式为[(R_4N)_2·VO(C_2O_4)_2],铝负载有机相萃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R_4N)·Al(C_2O_4)_2]和[(R4N)3·Al(C_2O_4)_3],因此可以确定含钒页岩草酸浸出液中钒主要以VO(C_2O_4)_2~(2-)络合阴离子存在,而铝主要以Al(C_2O_4)_2~-和Al(C_2O_4)_3~(3-)形式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55.
拉曼光谱技术具有快速、原位、无损伤检测等优点。近年来,该技术在肉类工业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总结了拉曼光谱在肉品研究中常用的拉曼位移、信号来源及其与肉品品质、安全的关系;总结分析了拉曼光谱在研究肉的pH值、嫩度、颜色、保水性、营养成分、货架期与致病菌、掺假判断等食品品质和食品安全指标的应用,以及拉曼光谱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方法,以期为促进拉曼光谱技术在肉的品质和安全控制中的应用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6.
钛交联蒙脱石制备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鄂东钙基蒙脱石提纯、钠化后(d001=1.28nm)为基质原料,用钛酸正丁酯[Ti(n-C4H9O)4]为钛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钛交联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Ti—PILCs);并对水/丙酮比、Ti/土比、交联反应时间、不同溶剂等制备条件进行了分析,试验条件下,可获得d001值达3.74nm的大孔结构Ti—PILCs高纯蒙脱石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57.
我国页岩钒行业正面临技术转型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双重挑战.本文系统研究了钒矿物晶格驰豫释钒行为及钒原子在矿物晶格和溶液环境中的配位转化规律,揭示了含钒矿物表面调整活化增溶、单金属协萃分离、氢还原无铵沉钒等核心机制,在总结多年工程转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一代钒页岩全湿法绿色提取技术.结果表明:钒浸出率显著提升至90%以上,硫酸用量降低至180~240 kg/t矿石,钒产品纯度≥99.8%.研究成果解决了我国钒页岩的清洁生产关键问题,对当前行业低碳、清洁、高效生产主流发展和保障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8.
<正> 本文阐述了采用离子浮选从各种工业废水中获得钒、钨和镍。以链长为C_(16)-C_(18)的脂肪族伯胺的混合物作为钒和钨的捕收剂。镍以沉淀物形式浮选。浮选试验在充气柱和搅拌式浮选槽中进行。  相似文献   
59.
通过对油酸盐捕收剂在萤石矿物表面的浮选作用机理和不同浓度油酸盐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存在状态分析,提出用酸洗的方法降低萤石精矿表面有机物含量,当pH值降低到相应的临界值后,原先吸附在萤石精矿表面的有机物都可以降到合格的含量要求之下(200ppm)。  相似文献   
60.
选矿废水光催化还原协同吸附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赤铁矿酸浸含磷废水的除磷效果,利用负载Sr掺杂TiO2薄膜的新型陶瓷滤球进行光催化还原协同吸附去除赤铁矿酸浸废水磷酸盐的试验研究,并考察了空穴捕获剂种类、甲酸用量、催化剂用量和初始磷浓度等因素对选矿废水磷酸盐光催化还原去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r掺杂TiO2薄膜可光催化还原去除选矿废水中磷酸盐;负载TiO2薄膜陶瓷滤球磷酸盐去除率较吸附去除可进一步提高约9.1%;甲酸可作为最合适的空穴捕获剂;对于初始pH 2.53、磷浓度63.4 mg/L的实际赤铁矿酸浸废水,甲酸和TiO2最佳用量分别为60 mmol/L和4 g/L,磷去除率可达99.95%;酸浸废水磷酸盐光催化还原去除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速率与初始磷浓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